幽燕客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正文

论语新得68

(2018-03-09 07:04:12) 下一个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儒家的“君子”是理想的人,“至善”是理想的人格。孔子的思想核心即是教人如何成为君子,他目的在于治世。然而,君子跟“治世”没有直接关系。君子可能被饿死——如伯夷叔齐;子曰:“殷有三仁焉。”“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君子出现,殷商该亡还是亡。

君子与事功不在努力的同一方向上,这就是儒家思想的矛盾。孟子为解决此矛盾,发明“仁者无敌”——自欺欺人之梦想。后来儒学正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向外异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向内挖掘,“正心、诚意、致知、格物。”贯通内修身,外治世之儒家经世体系。

然而,这是异想天开。试想,圣人自己尚未完成“治国、平天下”;亚圣大言不惭,“舍我其谁也?”可是,一问治国安邦之道,便只会用“浩然之气”吹牛。余者还有谁行?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而所谓“修志平”实乃自欺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