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孔子先说理想,再说现实,意为,理想之完人不可得,做人不忘底线就可授命矣。朱熹解说,“材全德备,浑然不见一善成名之迹;中正和乐,粹然无复偏倚驳杂之蔽,而其为人也亦成矣。”“浑然不见”,“粹然无杂”这种完美的理想人,显然是受了佛教的影响,成人与成佛很像,然尚有入世出世之别;王阳明比朱熹更进一步,致良知与去无名,名词不同而已,“心即理”更模糊了出世入世之界限。
在《红楼梦》——代表清朝时国人的思想观念——中,这种混杂思想表现得很突出,贾宝玉先成人,再出家;第二章《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了一套阴阳二气理论。
谢谢你的分享。每次看到都读读。很好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