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一程水一程

拾起搁置多年的笔,写下人生的感悟。
正文

耕耘十载普兰情

(2018-01-30 07:25:25) 下一个

写在前面:最近朋友告诉我,有人在议论中文学校的过往,多有不实之言。想到周末在中文学校教书的辛辛苦苦,有欢乐有纠结,看到我们第二代的成长,心中还是充满了欣慰。故把自己曾在报刊发表的两篇文章转载在此。

耕耘十载普兰情

从没想过,我会在美国教中文。与中文结缘是很偶然的,十几年前,香港人办的崇德中文学校,为适应潮流,要开设普通话班,几经周折找到我。从此我走上了周末中文学校的讲台。

再一次偶然,在朋友的聚会上,得知普兰斯堡中文学校。我怀揣一篇习作“魂系中华”,全当求职信,敲开了普兰斯堡的大门。这一幕仿佛就在昨天,却已是寒暑十载弹指间。

看着青春年少的孩子们,天真、稚气、活泼、好动。我真希望他们能够热爱中文,学好中文,去探索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去感受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可对于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的ABC又谈何容易呢?

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让学生填写一个调查表,除了学生及家庭的基本情况,我会问你喜不喜欢学中文?从一到十你喜欢的程度是几?答案并不乐观,大多数都在五六之间。我也会考察学生对最基本的、常见的300个字,能读出多少。无论是六年级还是八年级的学生,都有相当一部分的字不认识。按照标准中文的课本,六到八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1800 – 2000词汇,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该怎么办呢?我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明确的目标:会认、会用1500个字。也就是说从一年级到九年级毕业,应该达到这个水准,以期今后有自学的能力。我想周末中文学校如能做到如此,也该感到欣慰了。

为了表示对每一个学生的特殊关注,我以每个学生名字中的一个字组词,然后以词语接龙的形势展开,给出64个词组。要求学生会念,能理解。要学生打印出来,剪开、打乱,再按顺序排列起来,以便增强记忆。自己的都认知了,再与同学交换。全班同学的卡片集中起来,就有上千个词组,这对帮助学生温故知新,起了一定的作用。

再一个普遍的弱点是朗读,在课上,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我让学生回家读,录了音交上来。我每天开车上下班,就听学生的录音。曾有个学生一篇课文读得磕磕巴巴,竟然用了七分钟,到了学年末,缩短到了三四分钟,流利程度大有提高。当时标准中文没有录音,我找朋友的孩子录音,找北京景山小学的学生录音,让学生听。

为了让学生多了解中国文化,我要学生以“我的中国家乡”为题,作成PPT文件,在班上讲。我很高兴地看到,孩子们能讲出: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杭州的六合塔,上海的复旦大学,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北京的京剧……, 我为学生鼓掌,给所有的人A+。

从学生讲的“我的爱好”中,我知道了魔方中的数学,古典音乐的经典曲目,跆拳道的等级……,我边教书,也边向孩子们学习,充分体尝到了教学相长的乐趣。

我为学生设计了网站,把字词、课文录音、家庭作业都放到网站上,便于学生回家练习。当初免费的网站不多,而且容量很小,我就到处连接 (Link)。一位学生家长,主动提供给我一个付费的网站,我很感动,也很疑惑,就问他,我可以用多久?我想他的孩子一年后就升级了,若他收回网站,我岂不是又要从头来?没想到他说“As long as you need.”我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羞愧呀!他为我付了六七年的费用,一直到我不再教课,而改作教务工作。家长的热情支持,深深地激励着我不断进取。

三年前新校长上任,提出创办学生刊物《普兰之声》,并写了创刊词。我设计了刊头,排版格式,并主动建立了网站,担当了第一任主编。虽然是小小的一页纸,却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的心血。

万事开头难,当初支持的人并不多。有的说,不就是学生的作文吗,语句通不通顺没关系,有错别字无所谓。我不敢苟同。我觉得这是中文学校的一个窗口,一个典范,我不能把“用脏了的现代汉语”呈现给学生,不能如此误人子弟。还有的人要登各种消息,我顶住不登,学生刊物不能变成杂货店,不能离开我们的宗旨。尔后我编辑了培训材料,从学生中选编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学生编辑能够独挑大梁,把《普兰之声》真正办成由学生自主出版发行的学生刊物。

我们坚持了质量,坚守了时间,这背后的付出鲜为人知。更重要的是我欣喜地看到一批批小编辑的成长,不仅提高了文字功底,更锻炼了他们的责任感,此番经历会让他们受益匪浅。

目送一批批的学生走出普兰,离别难,心相随。十载耕耘,浓浓普兰情双手托出明日的新星

戴山

写于 3/18/2014 NJ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