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个人资料
lily0824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澳洲万里行(2):悉尼的点点滴滴

(2025-09-11 15:12:41) 下一个

提起澳大利亚的城市,最具名望的非悉尼莫属。这个建于1788年,最初是英国在澳大利亚首个定居点和罪犯流放地的“小不点儿”,如今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金融中心和国际旅游胜地,其内的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以及优质的海滩享誉世界,它们是悉尼长期高居世界第一级都市的“中流砥柱”。可是,悉尼离英国万里之遥,为什么它会成为英国犯人的首个流放地呢?

悉尼

悉尼

故事很长,但原因离不开英国的迅速崛起和对外扩张。17世纪时,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这让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包括政治制度一部分的刑罚制度。从1608年开始,英国陆续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为了给殖民地增加新的劳动力,黑奴贸易逐渐兴盛起来,但还是解决不了北美殖民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于是英国在1614年开始向北美殖民地输送囚犯,这就是鲜为人知的白奴贸易。1717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允许把罪犯流放国外,此种新的刑罚方式便代替了之前常用的炮烙和鞭刑。至此,罪犯流放制度正式确立。

但好景不长,美国就在1776年宣布独立了,英国也在长达八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败北,其流放罪犯到美国的制度不得不戛然而止。天无绝人之路。1770年,英国的库克船长(James Cook)带领船队到达了悉尼,随即他宣称澳大利亚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英国政府为了开发澳洲,也为了给罪犯找到新的栖息地,他们开始把越来越多的犯人流放到澳洲,悉尼便是第一个接受罪犯的地方,那时这里还是一个原住民的居住区,大概不到8千人。而悉尼正式成为城市,那要等到19世纪中叶。因为在澳洲发现了黄金,世界各地的大批淘金者疯狂涌入悉尼,是他们丰沛了悉尼的人口。如今,悉尼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它也在英国的“教导”下,成为了世界文明城市中的一员,自然是我们澳洲之行的第一站。

悉尼

悉尼

悉尼

悉尼

悉尼

从美国的底特律到悉尼,飞机要飞18多个小时,是我们旅行史上时间最长的,但往返机票并不贵,一千美元左右,租车更便宜。因为我们知道要开启万里澳洲行,因而特意租了一辆丰田Camry Hybrid的车,26天还不到550美元。不过,令我们意外的是,去澳大利亚需要签证。虽然电子签证费只有13美元,可我们还是惊讶了一下。我们一直以为,去澳洲跟去日本一样,是不需要签证的。一下飞机,我们就感受到了第一世界国家的便利,出关都是自助服务,根本看不见移民局的人,也没人问我们为什么来澳大利亚和来几天这些无聊的问题,我们为澳大利亚的这种便民措施大大地点赞,心想,来澳大利亚旅行真舒心。此时,我们还不知道,我们的闹心事在后面呢。

令我们更意外的是,取车时,车行什么文件也没给我们,也没标出车损的状况,只说所有文件都发到我的电子邮件里,车损情况让我们自己上传,我只需签字就好。我们想澳大利亚这个第一世界国家应该跟美国和加拿大及欧洲的先进国家一样,车行应该很正规,也没多想,更没细看邮件,结果因为我们的轻信和疏忽,我们之后遇到了租车史上最惨痛的“滑铁卢”。不过,当我们拿到车时,我们全然不知车行的套路,觉得头顶都是一片蓝天,我的注意力全在丰田这个“庞然大物”上。澳大利亚是右舵,日本也是右舵,我在日本时开过一个月,那时租的是小车,但每天还是开得心惊胆战的。而澳洲的丰田车,我怎么看都比美国同款的宽大,开着它在街上遛,我心里真发慌,对它“相面”了很久才磨磨蹭蹭开出了车行。

邦迪海滩

邦迪海滩

邦迪海滩

幸运的是,我开右舵的车技并未生疏;更幸运的是,开往邦迪海滩(Bondi Beach)的路上车辆很少。虽然一路都是高高低低的坡路,路也很窄,但没有过多车辆的干扰,我觉得开起来很顺手,不一会就到了邦迪海滩。悉尼的太平洋岸,有好几个海滩,而我专为它而来,并非因为它是澳大利亚乃至世界闻名的海滩,也不是因为它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沙滩排球比赛场地,更不是因为它拥有世界第一的水上救生设施,最主要的原因是邦迪海滩中的邦迪二字来自于当地原住民的语言。据说,邦迪海滩是悉尼沙滩中管理最严格的,此地不仅不允许遛狗,而且清洁工每天深夜都会开着特种车把海滩上的沙子清扫一遍。也是因为这样的重视,因而该海滩才成为一年一度的悉尼风筝节和海滩雕塑节的举办地,也在每年圣诞节的平安夜,成为世界各国的游客的狂欢地。

我对这个海滩很好奇,想看看它跟我看过的世界各地的优质海滩到底有什么不同。可是当我把车开到这里时,我根本在路边找不到停车位,只能在路边打紧急灯,拍几张照片闪人,然后沿着海岸线开往麦考瑞灯塔(Macquarie Lighthouse)和霍恩比灯塔(Hornby Lighthouse)。小巧玲珑的白色麦格理灯塔位于悬崖步道旁,是澳大利亚的第一座灯塔,由囚犯建筑师设计,于1818年竣工,后重建。而红白条纹相间的霍恩比灯塔则位于悉尼港国家公园(Sydney Harbor National Park)内,也位于沃森湾(Watsons Bay)的南岬角。好巧不巧的是,公园下方有一个免费停车场,而且只有一个空位,我欢天喜地地把车停了进去,然后跟先生开始尽享太平洋温润的海风。虽然悉尼的六月是冬季,但并不太冷,15摄氏度左右。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我们听着海水的拍岸声,看着难得一见的碧绿色海水,说不出的惬意。

麦考瑞灯塔

霍恩比灯塔所在地

霍恩比灯塔所在地

霍恩比灯塔所在地

霍恩比灯塔所在地

霍恩比灯塔所在地

霍恩比灯塔所在地

霍恩比灯塔

霍恩比灯塔

公园里几乎没什么人,我们牵着手走向霍恩比灯塔,一路上有说有笑,觉得悉尼太美了。该灯塔建于1858年,比麦格理灯塔晚,但这里的景色比麦格理灯塔的好得多,可以用壮丽来形容。它的西边是悉尼港,北边是中岬角和北岬角,东边是浩瀚的太平洋,冬季还是绝佳的观鲸地点,可我们连鲸的影子也没看见。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心情。我们站到灯塔旁的悬崖边,眺望着一望无际的太平洋,有一种“凭阑处,潇潇雨歇”的壮烈之感。

我们把车停到这里的另一个目的是坐轮渡去悉尼歌剧院。轮渡码头就在停车场旁,但我们不知道怎么买票。当地人告诉我们刷信用卡便可进入,到目的地时再刷一遍。我们也不知道票价多少,稀里糊涂就上了船,下船时还忘了刷卡。我们从未想过,这个轮渡会带给我们惊喜,其原因一是我们经过了位于悉尼海港内,被称为“海上恶魔岛”的丹尼森堡(Fort Denison)。这个面积只有2500平方米的小岛曾是关押囚犯的地方,为了防止囚犯逃跑,他们常常食不果腹,因而也被称为“断肠岛”。该堡也曾作为要塞而存在,指挥轮船进港。

轮渡上的悉尼

轮渡上的悉尼

轮渡上的海港大桥

轮渡上的海港大桥

丹尼森堡

如果说丹尼森堡只是一个小小的惊喜,那我们在海上拍到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的全貌则是大大的惊喜,黝黑的海港大桥的伟岸衬托得白色的悉尼歌剧院更加精巧别致。虽然此时阳光早被乌云遮蔽,但悉尼歌剧院还是美得不可方物。之后当我们有机会在阳光下和夜色里再次见到悉尼歌剧院时,我们才知道什么是“淡妆浓抹总相宜”。悉尼歌剧院在不同天气,不同时辰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怪不得是悉尼的名片呢。

这座澳大利亚最具辨识度的“名片”呈风帆形贝壳状,由丹麦设计师创意设计,它的外表贴着100多万块白色的瑞典瓷砖,这些瓷砖可以自动清洁。这种设计让人们无论从什么角度观赏,都会看到歌剧院令人惊叹的美。该歌剧院奇思妙想的设计让它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而且是最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下船后没有直奔悉尼歌剧院的正门,而是走去了唐人街,此时我们的肚子早已大闹天宫了。穿梭在无数摩天大楼中,我们恍惚间回到了纽约和芝加哥,这感觉让我们对悉尼的好感大打折扣。不幸的是,没有阳光的悉尼街区,冷风嗖嗖的,我们穿着博棉袄还被冻得呲牙咧嘴。

轮渡上的悉尼歌剧院

轮渡上的悉尼歌剧院

轮渡上的悉尼歌剧院

轮渡上的悉尼歌剧院

饿得肚皮都要翻天的我们随便找了一家粤式早茶店开始填肚子,我们也没点什么特殊的,结账时一看,70美元,白开水还要了我们4澳元。至此,我们知道,澳大利亚的物价比美国高。其实,我们订酒店时已经发现这个问题了,很一般的酒店都在100美元以上,还不包早饭。吃饱喝足的我们也不怕冷了,继续我们探索悉尼的脚步,开始逛唐人街。这里的唐人街最先是19世纪淘金年代,华人背井离乡来到悉尼的聚居地,规模比纽约的小得多,我们走遍了唐人街也没看到令我们想冲动走进去的饭店,但这里离圣安德鲁教堂(St Andrew's Cathedral)很近。别看圣安德鲁教堂占地面积不大,但它却有近200年的历史,还拥有澳大利亚第一座主教座堂的头衔。它是典型的哥特式复兴风格,据传当时在悉尼的英国人渴望见证英国的辉煌,因而建造了这座美丽精良的建筑。

悉尼

悉尼

悉尼

悉尼的中国城

圣安德鲁教堂

圣安德鲁教堂

从圣安德鲁教堂一直往西走,就是大名鼎鼎的达令港(Darling Harbor)。达令港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名为情人港,它坐落在海扇湾(Cockle Bay)岸边。虽然达令港被认为是悉尼知名的旅游景点,但我们对这个港口并没什么期待。谁想到,意外来得如此突然。当我们走到海扇湾边时,一束耀眼的阳光突然从云层中射了出来。紧接着,乌云逐渐退去,我们竟然看到了蓝天。而蓝天下的海扇湾旁,正是悉尼美丽的天际线。我们特意绕到由很多摩天大楼和悉尼塔组成的天际线的对面,隔着海湾去拍摄多姿多彩的悉尼,对悉尼的好感又回来了。在这个海港边,有悉尼水族馆和澳大利亚国家海事博物馆什么的,还有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会场之一的悉尼会议展览中心。最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此地竟然有一座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谊园(Chinese Garden of Friendship)。该园收费,我们只好在门口匆匆看一眼后便与之告别。

达令港

达令港

达令港

达令港

达令港

达令港

 谊园

在悉尼,还有一个著名之处,它被称作城市的血脉,这个地方就是海德公园(Hyde Park)。英联邦国家的主要城市都喜欢把自己市中心的绿地以伦敦海德公园的名字来命名,悉尼当然也不例外。悉尼的海德公园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公园,在1810年就对公众开放,早年还是当地举办板球、职业拳击赛和赛马的地方。这个公园占地面积比20多个足球场还大,被一条公路截为了两段。公园中央是根据希腊神话修建的漂亮雕塑与喷泉,里面的参天大树和库克船长的雕像诉说着此地的悠久历史。公园旁是高等法院和19世纪中叶开始兴建的圣母主教座堂(Saint Mary's Cathedral)。这座教堂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宗教建筑,也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之一。教堂内部装饰得很华丽,近40个圆窗上叙述着圣经故事的彩色玻璃用整整50年才完成。不过,在欧洲看过太多教堂的我们,并不觉得该教堂有多出挑。

海德公园

海德公园

海德公园

海德公园的库克船长雕像

圣母主教座堂

圣母主教座堂

圣母主教座堂

穿过海德公园不久,前方便是可以通往悉尼歌剧院的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 Sydney)。皇家植物园始建于1788年,它是当年英国殖民者定居澳洲耕种的第一块土地,也是1816年殖民地的第一个农场。虽然其占地面积比海德公园小一些,但它却拥有从全世界收集来了的1.7万种植物,还有各种不同的鸟类和土生狐蝠。植物园里还有雨林小径和东方花园等,听起来很值得游玩。最特别的是,穿过植物园,便是跟悉尼歌剧院只隔一道狭窄的海湾。这个海湾通往麦觉理夫人角(Mrs Macquaries Point), 那里是拍摄悉尼歌剧院和悉尼湾大铁桥的最佳位置,也是去澳大利亚旅行的游客的必去之地。我们想在此地拍摄歌剧院和铁桥的绝佳“容颜”,因而把最终目的地设到了这里。

可是,悉尼的天就像小孩子的脸,时阴时晴,当我们经过总督府(Government House)走进皇家植物园后不久,淅沥沥的小雨便随风飘下。等我们走出茂密的丛林,来到海湾边时,雨丝渐渐稠密。先生不愿意再走,说到出口处等我,那个出口通往悉尼歌剧院。我一个人在风雨中沿着海湾向麦觉理夫人角的方向走去,一边走,一边拍不同角度的歌剧院和铁桥。介绍上说,在麦觉理夫人角,左边可以看到悉尼歌剧院和大桥,右边可以看到军港。这里不仅绿草成茵,古树繁茂,而且还有一个麦觉理夫人座椅,这个石雕座椅是为了纪念澳大利亚第四任总督麦觉理的妻子而建造的。每次麦觉理总督乘船回英国时,他的妻子就在此地等候他的归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段佳话,雕刻了这把石椅献给总督夫人。

总督府

皇家植物园

皇家植物园

皇家植物园

虽然故事很动人,但我对石椅并不感兴趣,我只想多多欣赏悉尼歌剧院和铁桥的美颜。此时,马上就要晚上5点了,悉尼的万家灯火也已经渐次亮了起来。我在风雨中经过一道敞开的大门,心中狐疑,觉得这个门有点儿多此一举,可也没细想。谁知道,我越走雨越大,天也快黑了,我担心先生着急,没有走到麦觉理夫人角便往回折返,结果一看那个大门,竟然被上锁了。我只能从外圈绕,可无论我怎么绕,再也进不了植物园内。我心急如焚,加快脚步。没料到,外圈的植物园如此之大,我走了半个多小时才走出来,前面是乌泱泱的人群,我走到了来时的轮渡口。可我家先生,踪迹皆无,我跟先生失联了。

这个时候,天已经全部黑透了,我也不知道去哪里找我家先生,想去植物园出口,又怕跟他错过,呆在原地,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跺跺脚,去植物园出口找他。万幸的是,我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居然跟他迎面碰上。他说他一直在植物园里等我,后来植物园关门,他被警察护送了出来。我看看手机,都晚上6点多了,走到轮渡口,回我们停车场的轮渡早已停摆,我们只能坐公共汽车,坐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而我们为了省停车费,把酒店订到了新镇(Newtown),到酒店时都晚上8点多了。

悉尼

悉尼

悉尼

悉尼

悉尼

悉尼新镇的晚餐

新镇离悉尼市中心不到10公里,这里保存着很多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是悉尼最文艺复古的街区之一。今天的新镇变成了文艺街区,复古服装店、老唱片店、古董店、音乐酒吧等满街都是。不过,我们并没有机会欣赏这些,因为夜色早已笼罩了整个新镇,我们匆匆吃完越南的经典牛肉河粉后,便回酒店。临睡前,先生检查了信用卡的付费信息,发现我们今天又坐船又坐公共汽车,一个人才花了66美分。在物价不菲的悉尼,公共交通如此便宜,的确不在我们的意料之中,我们立刻对澳大利亚青睐有加。不过,几天后,我们信用卡显示的是6美元多,一点儿也不便宜,只是当时我们不知道,还在“便宜”味中入睡,梦中都是对蓝山国家公园和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Canberra)的向往,全然不知我们阴差阳错,会重返悉尼市中区,会再次领略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的绝佳风采。

路线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