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个人资料
lily0824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北非的明珠:摩洛哥(13)-世界的路口

(2024-06-05 07:27:10) 下一个

自从在意大利第一次见过滋养了人类无数文明的地中海后,我便在心里默默给自己设下了一个目标:此生一定要走遍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国家。为此,我去过地中海西岸的西班牙,北岸的法国、摩纳哥和希腊,东岸的土耳其和黎巴嫩,以及南岸的埃及。可是,在地中海的南岸,不仅仅有埃及,还有摩洛哥。此次摩洛哥之行,我怀揣着我的地中海梦,像在法国和西班牙一样,仍然沿着地中海岸行驶,虽然这里并没有什么景点。我只想让这片文明之海知道,它静静居住在我心中,如同满月居于夜空,不但海鸥为它沦陷,我亦为之心动

地中海

地中海岸

地中海岸

从有着浓重西班牙色彩的得土安出来,我一路都在沿着地中海行驶,被那片永看不腻的蓝色迷醉,为岸边明亮的蓝白色伊斯兰风情喝彩。伊斯兰风情的尽头就是因扼守着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咽喉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休达。我很想开进这个在西班牙手中的基督教城市,但摩洛哥的车不允许进入西班牙境内,因而我只能从休达边穿过,开往直布罗陀海峡。海峡边是东西走向的里夫山脉(Rif Mountains),有很多悬崖峭壁,公路也没有沿着海峡修筑,这让我无法沿着海峡边行驶,可我却可以在里夫山脉上眺望连接着大西洋和地中海命脉,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直布罗陀海峡。这个海峡,曾是伊斯兰文明从摩洛哥传向欧洲以及欧洲文明反哺摩洛哥的见证者。

正当我一边想着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性,一边兴奋地指挥着先生拍照时,悲剧发生了。我根本没看见路旁的限速标识从80公里变成了60公里,更没看见警察拿着测速仪在测速,等开到一个下坡,我被警察们拦住了,他们说我开到72公里。在摩洛哥这一路,我们见到了太多抓超速的警察,也见到了太多被罚款的司机,这种多如牛毛的警察是我们去过的国家中最多的。我已经加了万分小心,没想到,还是“马失前蹄”,掉进了摩洛哥警察的“坑”里。没办法,我只能乖乖付钱,差不多15美元,跟埃及的差不多。好在可以当面付现金,不像土耳其,我得跑到税务局去付。

直布罗陀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被警察一折腾,我对直布罗陀海峡的兴致也降低了一大半,然后开始注意摩洛哥警察用什么“伎俩”抓超速。原来他们躲在路边的车里,车顶上架着鱼网似的雷达,这种雷达我们还是第一次见。要不然,他们就在四条平平整整,没什么车的路旁设下40公里的限速,这样的道路一般人都会超速,我想即使我躲过了初一,也不会躲过十五。摩洛哥警察是不是靠罚款过日子呢?我不知道,但我想,为了我钟爱的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损失点儿银子也值得,我这样安慰自己。

我被罚款的地方已经属于直布罗陀海峡西面入口的丹吉尔(Tanger)地界。2022年的圣诞节,我曾专门带着我们家的两个“小跟班”从西班牙横渡直布罗陀海峡,来到丹吉尔,看了几眼丹尼尔后,又坐船返回了西班牙,以此来表达我对文明之桥的直布罗陀海峡的爱意。花200多欧元只为了看直布罗陀海峡和丹吉尔几眼,可能只有我这种缺心眼的人才干得出来。但是,我觉得值得,因为位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交界的丹吉尔在历史上跟休达一样,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大航海时代后,它的战略地位甚至超过了休达。

直布罗陀海峡沿岸

直布罗陀海峡沿岸

直布罗陀海峡沿岸

直布罗陀海峡沿岸

直布罗陀海峡沿岸

即使到了到今天,进出地中海和大西洋的船只还要从这里经过或停泊,大西洋东岸南来北往的船只也要在这里调整航向,因而丹吉尔被称作“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 也被称为“北方新娘”和“非洲之门”,这些称呼让我在很多时候都误认为它是摩洛哥的首都。

那么,与亚欧大陆直布罗陀海峡相望的丹吉尔的历史是何时开启的呢?历史学家们说,它由公元前8世纪的迦太基人建造,是迦太基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岸的战略城镇和贸易站。此时,迦太基已开始在西地中海扩张,并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接连征服了西西里岛西部、撒丁岛和科西嘉岛等地,变成了称霸西地中海的帝国,与希腊在地中海的西东两边分庭抗礼。到公元前5世纪时,丹吉尔变成了迦太基帝国的重要港口,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迦太基人的金银珠宝和铜币。

直布罗陀海峡沿岸

直布罗陀海峡沿岸

直布罗陀海峡沿岸

直布罗陀海峡沿岸

虽然历史学家们如是说,但古希腊神话中却说丹吉尔由泰坦神族的阿特拉斯神之女所建。这个泰坦神族在宙斯神族前统治宇宙,被宙斯神族大败后,宙斯罚阿特拉斯神用双肩支撑苍天。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即用该神的名字命名,大西洋和传说中的神仙国度亚特兰提斯语源也跟该神有关。大西洋的意思是“阿特拉斯之海”,而亚特兰提斯意为“阿特拉斯之岛”。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丹吉尔应该跟古雅典一样位高权重。可是因为它并未滋养出类似古希腊文明那样对人类产生深刻影响的文明,因而它是无法跟古雅典比肩的。

不管这个传说是不是靠谱,丹吉尔在古罗马凭借三次布匿战争消灭了迦太基帝国,并建立古罗马帝国后就成了古罗马殖民地却是不争的事实,至今这里还存有古罗马的公共浴池和制油店等遗迹。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前的429年,日耳曼人中的汪达尔人从西班牙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了丹吉尔,把它变成了汪达尔王国的一部分。随着东罗马帝国名将贝利萨留在公元533年把汪达尔王国送上西天,丹吉尔又成了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之后,日耳曼人中的西哥特人跨越直布罗陀海峡来了,紧接着阿拉伯人公元7世纪穿过地中海也来了,还将丹尼尔改了名字,意为“辽阔的海湾”。

丹吉尔

丹吉尔

丹吉尔

丹吉尔

从这时起,丹尼尔便永远变了天,伊斯兰教在这里扎了根。虽然摩洛哥的王朝走马灯似的变换,但丹吉尔却从未脱离伊斯兰教的“教导”。而摩洛哥的这些王朝都跟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后倭玛亚王朝和其它穆斯林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丹尼尔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了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穆斯林王朝的联络站,也成了伊斯兰文明传入欧洲的跳板。

在穆斯林的怀抱里安享了8个世纪的盛世年华后,丹尼尔变天了,引领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在占领休达后的1471年占领了这里。它在给摩洛哥带来欧洲文明微光的同时,也把基督教的种子撒到了这里。这里清真寺都被改成了教堂,欧式房屋和修道院也被修建。“三王之战”后,西班牙帝国的菲力二世因娶了葡萄牙公主而宣称自己对包括丹吉尔在内的葡萄牙殖民地有继承权,丹吉尔落入了西班牙之手,但葡萄牙有驻军和行政管理的权利。等菲力二世故去,他那些不争气的子孙后代上位后,西班牙帝国便走向衰落,英国趁机崛起。丹吉尔作为葡萄牙公主嫁妆的一部分在1661年被送给了英国,英国国王将丹吉尔形容为“王冠上具有巨大价值的宝石”。

丹吉尔

丹吉尔

丹吉尔

丹吉尔

丹吉尔

也是在英国占领期间,丹吉尔的防御能力大大增强,基督的荣光也继续在丹吉尔闪耀。但阿拉维王朝雄才大略的伊斯梅尔苏丹上位后,在法国的助力下,夺回了丹吉尔。丹吉尔开始改头换面,阿拉的祈祷声再次响彻在丹吉尔,即使他死后西班牙占领这里后也是如此。其原因是,基督的世界里也有内讧,每个国家都想分丹尼尔一杯“羹”,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丹吉尔成了摩洛哥所有外国大使馆和领事馆的所在地。虽然它在1912年变成了法国的殖民地,但在1923年它又成了欧洲8国的国际共管区,欧洲文明反哺摩洛哥4个多世纪。

是喜还是悲?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回答各有不同。不管答案怎样,都无法改变占据着“世界交通十字路口”的丹尼尔自它诞生之日起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个事实,在摩洛哥所有城市中最具战略地位的它也因此注定要与血腥连在一起。在数千年的光阴里,它不仅见证着征伐和杀戮,也见证着罄竹难书的奴隶贸易,这是人类文明的悲歌。

斯帕特尔海角

斯帕特尔海角

斯帕特尔海角

那有什么办法呢?人类文明的发展从始至终都是在毁灭和重生中轮回。作为战略要地的丹吉尔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起朱楼、宴宾客、楼塌了。今天的它虽然被摩洛哥收回了主权,但依然是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摩洛哥对它无法进行有效管制。

我就这样一边开着车,一边沿着直布罗陀海峡的海岸线去回顾丹吉尔长长的历史,中途路过非洲和地中海最大集装箱港口的丹吉尔新港(Tanger Med Port)。从这里到丹吉尔城,沿路都是低矮的绿色丘陵、湛蓝的地中海水、细嫩的白色沙滩,这种令人愉悦的美景一直延伸到丹吉尔城漂亮的滨海步道。滨海步道的终点,也是直布罗陀海峡的终点,就是我们曾经到过的火药库塔(Dar Al-Baroud Tower)。

这座历史建筑是葡萄牙15世纪占领丹吉尔后为保卫城市而建立的第一个军事防御工事,曾有一系列雄伟的炮台,因是存放旧的火药地而得名,今天此地变成了一个独特的纪念碑。纪念碑的斜对面,是我们去过的丹吉尔港口和旧海关大楼及漂亮的清真寺。 再次看见这些熟悉的景物,我们觉得很亲切。因反反复复被祸害的丹尼尔城里没有吸引我们的景点,所以我没有从这里开进沿海滨山坡而建的白色丹吉尔城,而是拐去了直布罗陀海峡入口处斯帕特尔海角(Cap Spartel)。

斯帕特尔海角

斯帕特尔海角

这个海角离丹尼尔10多公里,是非洲大陆的最西北点。从热热闹闹的丹尼尔到斯帕特尔海角,我们似乎到了欧洲。这里森林环绕,路边还有军人站岗,不知道是不是军事重地,但我们知道这里是富人居住区。海角位于300多米高的山顶,山脚下没有停车场,也没有一个人,我找了个岔口停好车,然后跟先生爬山走去了海角,就像在葡萄牙走去毗邻大西洋的罗卡角一样。只不过,这里的路是破烂的。

海角的山顶上除了穆罕默德四世苏丹于1864年建造的灯塔外,什么也没有,但这里却见证了西方列强之间“狗咬狗”的战争。1670年英国和荷兰在这里开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期间的1704年,西班牙和英国在这里激战;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1782年,英国跟法国和西班牙的舰队在此发生战斗;西班牙内战期间的1936年,西班牙共和军和国民军在这里火拼。一切的战争,都是为了利益,为了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又或许,是神的意志?

赫拉克勒斯溶洞旁

赫拉克勒斯溶洞旁

赫拉克勒斯溶洞旁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有人说,在这个海角附近,有一座沉没的岛屿,该岛屿是亚特兰蒂斯所在地。而在海角的下方,则是新石器时代有人居住的赫拉克勒斯溶洞(Grottes d’Hercule)。古希腊神话中说,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曾在这里休息过,洞穴由此得名。还有人说,这个洞穴下方有一条长达24公里的地下地道隧道,该隧道穿过直布罗陀海峡,与今天英国管控的直布罗陀圣迈克尔洞穴(St. Michael's Cave )相连。更神秘的是,这个洞穴的洞口竟酷似一幅非洲地图。

不过,历史学家们说,赫拉克勒斯溶洞是千百年来海浪冲击岩石自然形成的。我不想去猜测历史学家们的说法是否正确,我只想站在洞穴上方的海角最高处,眺望一望无际的大西洋,看海浪拍打着有“摩洛哥夏都”之称的丹吉尔海岸,愿它能在凡俗的烟火里,以素心阅来日方长。

路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lily0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hunfengfeng' 的评论 : 不客气,谢谢。
chunfengfeng 回复 悄悄话 我一直无法体会旅游有什么乐趣。地中海确实是一个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不过读旅游的文章,让人身临其境。谢谢图文并茂的笔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