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个人资料
lily0824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北非的明珠:摩洛哥(10)-最老的古都

(2024-05-24 08:12:36) 下一个

在摩洛哥有四大皇城。除了现在的首都拉巴特外,其它三个皇城梅克内斯、马拉喀什和菲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菲斯却是这些皇城中最古老的。它是摩洛哥的“母亲”,也是摩洛哥人安放灵魂的故都。这其中的缘由,是因为摩洛哥定都菲斯的第一个王朝伊德里斯王朝和在这个王朝创建的卡鲁因大学(University of Al-Qarawiyin)。该大学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也是最早发放学位的大学,还是阿拉伯世界“大翻译运动”的主导者,我们对它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期待。

菲斯

菲斯

不过,从梅克内斯出来的我们并没有直奔它,而是特意绕远去了世界文化遗产沃吕比利斯考古遗址(Archaeological Site of Volubilis)。这个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遗址曾是古罗马的古城,还曾是北非古国毛里塔尼亚的首都,伊德里斯王朝的创建者,什叶派领袖阿里的后代也埋葬在这附近。沃吕比利斯考古遗址离梅克内斯只有30公里,离菲斯60多公里,沿途的景象终于让我们明白为什么古罗马会把“长臂”管辖到这里,也让我们知道为什么摩洛哥的王朝会把首都设在这两个城市。此地根本就是一个绿洲,到处都种着橄榄树,绿意葱葱的菜田遍地都是,还有在摩洛哥难得一见的湖泊,沙漠中的荒凉、野性在这里全部消失不见,让摩洛哥配得上“北非花园”的美誉。我们心旷神怡地开往这个古罗马遗址。

可是,我按照谷歌地图的指示到达目的地后,发现除了一座小山坡外,什么都没有。问当地人,他们不懂英文,我也不知道要往哪里去,只能悻悻然开往菲斯的酒店,然后安慰自己,古罗马遗址我在土耳其、埃及和欧洲看得太多了,不看也罢。要不是这个遗址顶着世界文化遗产的大名,我根本不会专程去。我继续跟着谷歌地图前往位于阿特拉斯山脉与里夫山脉之间的菲斯,这一次谷歌地图给我指进了山谷。山谷中路是破的,人是少的,但景是极美的。刚拐出山谷,我就看见警察拿着超速仪测速,这样的景象我已经习以为常了。

去菲斯沿途

去菲斯沿途

去菲斯沿途

去菲斯沿途

去菲斯沿途

离菲斯老城还有13公里时,我们便被菲斯外围的景色震惊了。宽敞平坦的公路两旁都是棕榈树和欧式路灯,绵绵长长一直延续到菲斯,这是我们去过的摩洛哥城市中最漂亮的,让我们对菲斯的第一印象特别好。开进出租车是红色的城区,就是穆拉比特王朝和马林王朝留下的长17公里的城墙。这些粗笨石块作基础,上面是夯土层的城墙基本保存完好,城墙上是很漂亮的箭垛,而墙体上依然是无数个方形小孔。在城墙中,最尊贵的一定是建于马林王朝的菲斯皇宫(Palais Royal de Fès),宫墙外种着我们在西班牙常见的橘子树。这座皇宫最初是马林王朝真正奠基人优素福·雅各布于1276年建造的皇家城堡,他的儿子仿照格拉纳达阿尔汗布拉宫建造了一个大花园。花园的水源来自菲斯河,但花园随后被接替这个王朝的萨阿德王朝废弃。

到阿拉维王朝的第一位苏丹和伊斯梅尔苏丹死后的苏丹时,皇宫才被复建,新增了很多私人建筑、露台和花园,最显眼的就是种着很多橘子树的阿拉维特广场(Place des Alaouites)上的华丽大门。这个有着浓郁伊斯兰风格的金色青铜大门雕刻着复杂的星辰图案和精致的马赛克圆形拼图,让人一眼望过去就觉得高雅华贵。摩洛哥保存完好的皇宫没一个对外开放的,菲斯皇宫也不例外,我们对这个占地达80公顷的皇宫望了又望了后便去了酒店。

菲斯皇宫

菲斯皇宫

菲斯皇宫

菲斯皇宫

我们的酒店在菲斯河边,带暖气,临近小皇宫(El Glaoui Palace),小皇宫的主人曾是阿拉维王朝的大维齐尔,即丞相。据说这座富丽堂皇的建筑群里有12间房屋和土耳其浴室、古兰经学校、马厩、墓地和大花园等附属建筑。不过,它也同样不开放。我们穿过小皇宫,走进迷宫般的老城小巷,去寻找让菲斯不仅成为摩洛哥宗教圣地和文化交流中心,也成为阿拉伯民族精神原点之一的卡鲁因大学。

有人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菲斯老城麦地那有将近6千条巷弄,这些蛛网般分布的小巷就连很多当地人也不一定能确切无误地分辨方向,可我凭着手中的谷歌地图,真的找到了卡鲁因大学。如此重要的大学门票才2美元,比马拉喀什那个废弃的皇宫门票便宜多了,我们很高兴。这个大学的前身是一个清真寺,由突尼斯一个富商的女儿于公元859年建立,她出生在菲斯。此时,缔造了菲斯的伊德里斯二世已经故去近30年了。虽然多功能的清真寺什么时候跟卡鲁因大学合为一家的是一个迷,但它在伊德里斯王朝时成了“大翻译运动”的主角却是不争的事实。

卡鲁因大学

卡鲁因大学

卡鲁因大学

卡鲁因大学

卡鲁因大学的文风鼎盛吸引了当时落后的欧洲各路学者前来学习,这些学者中就有公元10世纪末的欧洲教皇,也是哲学家的西尔维斯特二世。在做教皇前,他曾在卡鲁因大学悉心学习过。就是他,搭起了欧洲和阿拉伯世界的桥梁,把古印度的阿拉伯数字和星象仪及天文学知识带到了欧洲,给野蛮的欧洲送去了一盏明灯。西尔维斯特二世当选教皇的这一年是公元999年,离《圣经》中预言的“新天新地”的人类第一个千禧年只有一年的时间。难道人类发展的历史真有神灵在操控吗?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此时的菲斯和摩洛哥,还在后倭玛亚王朝代理人的伊德里斯王朝后期。如果说后倭玛亚王朝是伊斯兰文明送给欧洲的第一束光,那摩洛哥伊德里斯王朝时的卡鲁因大学则是伊斯兰文明送给欧洲的第二束光。欧洲文明是在伊斯兰文明的春风化雨下慢慢长出枝桠,最后含苞待放的,这是神的旨意。

卡鲁因大学

卡鲁因大学

卡鲁因大学

卡鲁因大学

等伊德里斯王朝覆灭后,跟伊德里斯王朝不是“一伙”,由柏柏尔人建立的穆拉比特王朝走入了史册。虽然这个王朝竭尽全力在打造它的首都马拉喀什,但卡鲁因大学的地位却悍然不动。在这个王朝,曾住在菲斯,并在卡鲁因大学学习过的阿拉伯地理学家穆罕默德·伊德里西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其他旅行者的口述,绘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本全方位的世界地图集。书中除了当时的世界地图以外,还对各个区域做了详细介绍,这本书给之后欧洲的地理大发现提供了蓝图。可见,欧洲的文明是伊斯兰文明之水慢慢浇灌出来的。

也是在穆拉比特王朝统治的12世纪,无数苏菲主义的伟大先驱把精髓留在了这里,卡鲁因大学再次走向高峰。该派的哲学家、数学家、神学家和文学家等都在卡鲁因大学任职,教授神学、法学、哲学、医学、数学、修辞、逻辑、药学、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这让卡鲁因大学一下子成了大明星,也为之后西方大学院系的设立奠定了基础。除了学科齐全以外,卡鲁因大学还是世界上最早颁发学位的大学,同时是世界上第一个设立博士班的大学。这里的图书馆藏有几十万册伊斯兰图书,包括非常珍贵的珍本、善本和手抄本等古籍,甚至还保存着1207年的医学博士学位羊皮纸证书。它不就是今天的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吗?

菲斯麦地那

菲斯麦地那

菲斯麦地那

菲斯麦地那

菲斯麦地那

叔阿拉皮革坊

随着卡鲁因大学的蒸蒸日上,它的威名也开始传遍四方,在马林王朝时达到鼎盛,因为阿拔斯帝国在马林王朝时被蒙古大军灭了,这让帝国中无数有识之士跑路到卡鲁因大学,给这个大学添了一把“旺柴”。在伊斯兰文明昌盛时代,卡鲁因大学培养出了数不清的著名宗教学者和科学家,还带动了摩洛哥周边的伊斯兰国家把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经典翻译成阿拉伯文,我们是抱着膜拜之心走进这所千年历史之久的卡鲁因大学的。

开放的部分只是卡鲁因大学的一小部分,中庭跟马拉喀什本约瑟夫神学院的构造很像,地上铺着马赛克,马赛克中间是圆形的喷泉水池,四周墙壁和摩尔风格的拱卷上是精雕细刻的阿拉伯花纹。但本约瑟夫神学院建于马林王朝,比卡鲁因大学晚了好几个世纪,楼内的宿舍结构也比卡鲁因大学的复杂。卡鲁因大学的宿舍走廊很清爽,还有摩洛哥民宿中经典的天井。透过宿舍的窗口,我们可以看到占地半公顷的卡鲁因大学全貌,能容纳2万人礼拜的清真寺和其所有附属建筑的屋顶都由绿色的琉璃瓦覆盖而成。我望向那片绿色,想对自清真寺建成以后就不断被扩建的卡鲁因大学致以最崇高的敬礼。谁让它是哺育欧洲文明的一员呢?

叔阿拉皮革坊

叔阿拉皮革坊

叔阿拉皮革坊

叔阿拉皮革坊

走出卡鲁因大学,就是因它而“生”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在这片曲径通幽的街巷中,藏着菲斯繁荣秘籍之一的叔阿拉皮革坊(Tanneries Chouara),它是菲斯麦地那的标志性景点之一。菲斯人特别好,用手告诉我们得走上一个建筑的楼梯里才能看到它。楼梯所在的建筑里是一个皮革商场,里面都是卖各种手工皮制用品的店铺,一件女士羊皮夹克150欧元。市场通向一个阳台,在那里可以俯瞰千年历史的皮革坊。

菲斯自中世纪起就是重要的皮革染坊基地,有一条出产染料的街道,称为染色者巷,这条街巷至今仍然在用古法运作,场面壮观,地上都是一个个圆形或方形的大染缸。因制革需要大量用水,因而皮革坊便分布在菲斯河沿岸。制作皮革制品前,工匠们要先把动物皮泡在混合了牛的尿液的石灰岩水里泡三天,来去除毛皮上的肉和脂肪,并软化没有弹性的动物皮。然后放在鸽子排泄物的溶液中,进一步软化毛皮,让质地松散,可以更好地吸收染料。再在溶液中用脚踩3小时以上,以增加毛皮的松软度,这让整个染坊区域都充满了异味。最后一步是染色。染色用的是天然染料,比如红色来自罂粟或红辣椒;橘色来自墨花;黄色来自番红花、石榴或姜黄;绿色来自薄荷;蓝色来自槐蓝等。这样染出的皮革色彩斑斓,不易掉色,在欧洲和中东市场很受欢迎,是摩洛哥重要的出口产品,虽然它是重度污染的产业。

菲斯餐饮

巴布吉萨城门

马里尼德陵墓所在地

菲斯城墙

菲斯

我们走出麦地那,在一个装潢漂亮的餐厅里花20美元吃了一顿地道的塔吉锅后就走入了曾经的犹太区,从这里走到由伊本·塔什芬大帝建于11世纪的巴布吉萨(Bab Guissa)城门,它是菲斯古城墙上至今尚存的八个城门之一。城门旁的小山上是马里尼德陵墓(Marinid Tombs),它在13至15世纪曾是马林王朝的皇家墓地,后成为犹太人的埋骨之地,今天是菲斯的热门观景点。我们对所有陵墓,包括埋葬在菲斯的伊德里斯二世坟墓都没兴趣,可我们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穿过它,因为我们要站到菲斯的城墙上去眺望这座千年古城。

这座依山而建的古城里的建筑,像积木一样堆积到山顶,密密麻麻,并不漂亮,只有卡鲁因大学的绿色屋顶和清真寺在无趣的建筑中脱颖而出,为古城增添了靓丽的色彩。我们跟随驮着各种货物的小毛驴的脚步,又走回了弯弯绕绕的麦地那,胡同里仍旧是古老的宅院和以民族特色为主的手工艺品市场,偶尔有此起彼伏的敲打铜器的声音,还有面包房里飘出的麦香味和阿拉伯咖啡的香味。我们想,这大概就是千年前菲斯人的生活吧。

布日卢蓝门

布日卢蓝门

布日卢蓝门

布日卢蓝门

麦地那众多小巷中的一条尽头,是菲斯最著名的布日卢蓝门(Bab Boujloud)。这座镶满精致马赛克图案的华丽城门曾是旧城的大门,建于12世纪,很朴素,今天的大门是法国殖民这里时在1913年建造的。它采用了摩尔式建筑形式,有三个拱门,外立面以蓝色为主,内立面以绿色为主。我们没想到,这个城门旁餐馆里的塔吉锅价格才4美元,比我们吃的便宜一半。我们更没想到,此地还有中餐馆,这是我们摩洛哥之行中唯一见到的中餐馆。布日卢蓝门离我们的酒店很近,于是我们的晚饭在这里解决。吃饱后的我们走出餐厅,夜色已阑珊,但麦地那中仍然人头攒动。我们走在古老的街道上,吹着清凉的风,想起那首歌:“风暗自梳花语,日更月落无转移,在寻常风景,在流转四季。”

这风,就是千年古城菲斯的文明之风!

路线

菲斯路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lily0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北京_01link' 的评论 : 你说得很对,很好,谢谢。
北京_01link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保持良好,历尽沧桑的古城充满了生活的色彩,历史和文化在这延续,发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