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的时候看了一部电影,那电影分上下两集:《八年离乱》《天亮前后》,总名为《一江春水向东流》。对这影片印象所以深,原因有两个,一是当年在看到影片结尾饰演女主角的白杨投河自尽时,电影院内一片哭泣声;其二是影片开首时银幕上出现的两行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因当时年岁小,对此两句的含意也似懂非懂。看完电影回家后,问了母亲才知道这是一首词的最后两句,母亲又教我背诵了全词,并告诉我这是一位皇帝李后主写的。后来从一位卖旧书的大姐姐那儿得到了一本《湘绮楼词话》(读者若有兴可参阅拙文《夏日黄昏》),也不管是不是看得懂,一知半解的读了一些词,也从此爱上了古典诗词,又读到了这位亡国君主的好多诗词,并背诵下来。对这位一代词帝也感到了兴趣,于是看了些乱七八糟有关他的书,知道了一些真真假假有关他的事。略大些后又从唐代诗人小杜同志的“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得识了也是亡国之君的陈后主,并读了他的一些艳诗。觉得这两位皇帝的命运倒是有点儿殊途同归的感觉,有时候在茶余饭后,与一些爱好古典诗词的朋友聊起一些古人,当然离不开这两位文学皇帝。在我的茶友中有几位对这些古董了解不多,听了我们讲的感到有些兴趣,就说像他们这样的人还不少,建议我写篇文章,聊聊这两位皇帝的趣事儿,我说这两位老兄的事可不是趣事,倒是伤心事呢!在他们的鼓励下不揣自己才疏学浅,草草写了此文。
这两位历史上同样被称为后主的皇帝可是相距了四百来年,下面先来说说陈后主。说起魏晉南北朝,这位名叫陈叔宝的陈后主就是陈朝最后一代皇帝,这陈朝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以自家姓氏作为朝代的国家,其开国皇帝名叫陈霸先,很是霸气。与好多皇帝一样,其出生时总有一些异象发生,当然这都是他当上皇帝后那些马屁精编造出来的。陈霸先出生时他家乡古井井水沸腾,后被尊为圣井,明代长兴县令归有光与县丞吴承恩(此两人在文学史上都有名气,我读高中时文学课本上就选有归的《项脊轩志》一文,至今犹能背诵。至于吴承恩,那《西游记》可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合作的《圣井铭并叙碑》,称其“恭俭勤劳,志度弘远,江左诸帝号为最贤------”此碑现仍保存在当地博物馆。史载陈霸先吴兴(今浙江长兴)人,祖籍颖川,东汉太守陈寔后裔,不过这无从考证,凡是当了皇帝的人总要找一个毫不相干的名人认做老祖宗,就像当今那些暴发户们为了自抬身价,把历史上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前的死人认作自家老祖宗一样。陈出身寒门,早年任梁朝宗室新喻侯萧映传吏令,颇受器重。侯景之乱,那位佞佛的梁武帝饿死在台城,当年在他手中江南不知建有多少寺院。唐代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数字还是保守了,估计当年江南一带寺院不会少于两千。陈得知城被围,立即赴援,与梁另一大将王僧辨击溃侯。公元544年,梁元帝被西魏所杀,陈与王迎元帝九子方智至建康,准备称帝。后北齐派兵护送萧渊明南下即位, 陈在京口举兵除去当年的盟友王僧辨,把萧渊明赶下台,立方智为帝。557年受禅称帝,国号陈,第二年就把十五岁的小皇帝杀了。陈霸先受命于危难之际,攘臂于无望之时,黄袍加身,收拾起残破山河。登基后他倒不改寒门本色,提出廉平施政的治国理念,使这个当年南朝历史上缰域最小、国力最孱弱的陈朝弄成了当时中国经济和文化最繁华之地。可惜他登基仅两年就赍志而殁,由其侄子陈蒨继位为陈文帝。他也是南朝少数有为的皇帝,曾随武帝南征北战。公元556年北齐大军进逼建康,武帝军中无粮,士兵饥饿不堪,幸亏他及时送来三千斛米,一千只鸭子,遂用荷叶裹饭,夹上几块鸭肉,士气大振,将北齐军打败,这就是直至今日南京城里荷叶饭的来历。他即位后平定各地叛乱,注重农桑兴修水利,绍兴鉴湖就是其中之一,开120里水道灌溉千里农田,其河流至今依然还在。他又与北周修好,迎回陈顼即后来的宣帝。公元582年陈宣帝撒手西去,经了四代皇帝,陈朝就到了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之手。说起这位后来被称为陈后主的陈叔宝,自小命途多舛,二岁时随父母一起被西魏虏走,直至公元562年才回到江南。因他是宣帝长子,皇帝的位置自然是他的,但他的登基也不顺利,他的二弟叔陵一直有篡位之心,谋划着刺杀乃兄。宣帝去世后,乘叔宝在灵柩前大哭之时,他用挫药刀砍中其颈部,陈叔宝在其母柳皇后与乳母吴氏帮助下逃脱。
比起前面三位(其中废帝即位时年幼,且后来即被废并于次年就去世。)他的励精图治的先皇们,这位后主可真的不咋地,唐魏征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知稼穑艰难,初惧阽危,屡有哀矜之诏,后稍安集,复扇淫侈之风,宾礼诸公,难寄情于文酒,呢近群小,皆委之以衡轴------”应是不错的。他胸无大志,乐于苟安之事,又雅好文学,擅宫体诗,诗以吟风弄月,艳情狎邪居多,风格轻浮绮缱,纤巧秾丽。做太子时手下就聚集着陈暄、孔范、江总、王瑗等一众人,不遵礼法,行事放浪不羁,号称文士狎客。即位后这些只会吟诗作赋的人都得到重用,当时被称为“文宗”死后被后主尊为“词宗”的徐陵更是其中之翘楚。为迎合后主所好,徐特地编纂了一部专供宫中女性吟詠的诗集《玉台新詠》,在中国文学史上倒有一定的地位,是继《诗经》《楚辞》后第三部诗歌总集。其中除收集大量宫体诗外,也收下如《孔雀东南飞》等好作品。然而宫体诗总的审美趣味庸俗,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后主不居安思危,反沉湎于其喜爱的文学不可自拔,整日不理朝政,终日与文学侍臣、妃嫔们游宴于后庭,致国政颓废,纲纪不立,溺于江南妩媚温柔之乡。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主的宠妃张丽华史书记载她“发长七尺,鬒黑如漆,光可照人,举止嫻雅,容色端丽。每瞻视顾,光彩溢目,映照左右。阁上梳妆时,面临轩槛,宫中望之若仙”。张丽华不仅容貌绝佳,且记忆力极强,代后主看过的许多奏章能过目不忘。陈朝自武帝开国以来,内庭陈设简仆,后主以前诸帝也都秉承武帝不崇奢侈;然而后主即位第二年便大兴土木,极人工之巧,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阁间以复道相通。每阁高数十丈,广数十间,门窗楣栏都以檀香木制就,并以珠玉金翠装饰。阁内陈设宝帐瑰奇近古所无,微风吹拂,香闻数里,朝日初照,光照后庭。三阁新落成,后主作《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后人补了两句:“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终成千古传唱的亡国之音。唐人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人许浑所作《陈宫怨》中亦有“地雄山险水悠悠,不信隋兵到石头。玉树后庭花一曲,与君同上景阳楼。”宋王安石词中也有“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历代诗作中提及此事实在不少。当然后主即位之初,也想有所建树,34岁时他也曾仿效先贤唐尧舜禹置谏鼓听臣下之言,然而这也就是装装样子而巳。面对隋朝大兵压境,他不听大将的进谏,却信那些文学弄臣的胡说八道,说有长江天险,边关战事何足挂齿。并夺去将领兵权给文官施文庆、沈客卿、孔范之流,这些人除了舞文弄墨,写些艳词淫语外毫外韬略可言。公元588年冬,隋兵八路大军从长江上中下游向陈发动全线进击,后主依然深居高阁,纵酒行歌,赋诗不辍。边关告急文书到来,后主笑对侍臣说:“齐兵三来,周师再至,无不挫败而去,彼何以者耶!”甚至隋兵后来竟在他的案头发现一些边关告急文书根本就未开封,真是笑话,如此怎会不亡国。公元589年冬,城破之时,后主携张贵妃孔贵娦三人一起躲入宫后一枯井中,隋兵搜索到此,用绳将其吊起,兵士疑怪如何这般沉重,吊起 一看原来一根绳上竟绑着他们仨。出来时两个女人惊慌失措,身上沾了很多胭脂,落在井栏上,后被人名为胭脂井,南京人称其为“辱井”,今南京鸡呜寺有一口井,说就是这口井,估计是后人想当然的事了。当年陈霸先那口圣井可是开国之兆,三十三年后后主却恥辱地遁身于胭脂井,真是颜面扫地。据说当时还不是太子的晉王杨广见了漂亮的张丽华惊为天人,当下即想纳为姬妾,大将高熲对他说,当年商纣王宠幸妲己,后遭亡国,遂不顾杨广反对 ,把张丽华杀了。有说杨广为此恨上高颎,后来借故把高除掉,不过这也许是小说家言罢了。关于孔贵娦,有说是趁乱逃掉了,也有说当时一起被杀。至于后主,隋兵把他押解到洛阳,隋文帝倒没有太难为他,允许他以三品官的身份上朝,还常让他参加各种宴会,并且关照不奏江南乐,怕他听了难受。文帝此举却真是多虑了,他是从没把亡国之痛放在心上,还要求有个正式官职,文帝说他真是一无心肝。他喝酒很少清醒,文帝问他有什么嗜好,后主答“好食驴肉”,又问他饮酒能多少,后主答:“每日与子弟饮酒一石”,这酒量也算得大 了。后主在降隋十六年后,病死洛阳,终年52岁。死后追赠他大将军,长城县公,还给了个谥号,不过这谥号可有点侮辱他了,因为他的谥号为“炀”,与唐朝给隋炀帝的谥号一样。后人常把他与三国时那位乐不思蜀的阿斗相比,认为他俩一路货色,但也有人认为刘禅这是学他老子刘备的韬晦之计,否则他怎能活到寿终正寝。
每当朝代更迭,最受恥辱的就是前朝的女人。陈叔宝的妹妹宁远公主就被文帝笑纳后宫,封“宣华夫人”,文帝病重,杨广侍疾在侧,竟然调戏老爷子的小老婆,险些皇位没有他的份。文帝死后尸骨未寒,他当夜就把一密封合子送给宣华夫人,害得这前朝公主吓得半死,在宫人的劝慰下打开一看原来是同心结,宣华夫人不得不委身于炀帝。开始炀帝对她是极尽宠爱,但他后宫佳丽那么多,一时半会那里顾得过来,不免就有些儿冷落了她。有一天,她写下“红巳稀,绿巳稀,多谢春风着地吹,残花篱上枝。得宠疑,失宠疑,想像为欢能几时?怕添新别离。”炀帝一见,忙答了一首:“雨不稀,露不稀,愿化春风日夕吹,种成千万枝。思何疑,爱何疑,一日为欢十二时,谁能生死离?”从而再得宠幸,可惜亡国之痛也许一直让她抑抑,年纪轻轻于29岁时就过世了。关于她的死因,我未见到可信之记载,明代齐东野人所作《隋炀帝艳史》中有关于她死因的描写,说当她弥留之际,告诉杨广说“她昨夜作一梦,先帝斥责我淫乱,用如意在我头上打了一下,至今头岑岑者碎。“此非正史,系后人杜撰无疑。还有一个乐昌公主与其夫徐德言破镜重圓的故事,不过这故事正史也未见记载,见于《本事诗》与《两京新记》。故事中有徐在约定的日子见到镜子的一半,就在镜上题了”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輝。“事虽存疑,然而这破镜重圓的成语倒是留传下来了。综观历史上改朝换代之际,最受辱的当是这些女子。所以说女人生在皇家也并非是幸事,明末崇祯皇帝砍断常平公主一条胳膊时不是对她说“若何生我家”。
说起陈朝的女人们,有一个人却是十分受人尊敬,她就是后主皇后沈婺华。她的外祖就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沈为人端庄持重,诗书俱佳,本人还有文集,可惜未留传下来。平日间克勤克俭,不饰绮绣,以经史自娱,诵经礼佛。一次江南久旱,经沈皇后祈雨,竟然真的天降甘霖。这么一个贤德的皇后,风流成性的后主肯定是不喜欢的,偏她又向后主屡进忠谏,后主那里听得进去,一度还想废掉她,只是陈很快被隋所灭,才未成废后。我不知从哪本书上看到后主某日去皇后宫中,两人话不投机,后主耽了不久就走,却留下一首诗: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去也。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沈见后也写下一首诗:“谁言不相忆,见罢倒成羞。情况不肯住,教遗若为留。”后主死后,她亲自作悼文,写尽哀伤沉痛。可惜一代贤后却遇上一个昏君,甚是可惜。隋朝对她很是礼遇,杨广对其颇为尊崇,每次出巡江南也带上她。炀帝最后一次去江南,被宇文化及所弑,她自江陵过江,于毗陵天静寺出家为尼,法号观音。正是繁华声遁入空门,折煞了世人,她一生见证了两个皇朝的复灭。
综观陈后主一生,就象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他若不当皇帝就做个诗人啥的,那对他本人或是皇朝都是大好事。不过叔宝虽无能,倒并不霸道;虽昏庸,却并不残暴。后主留存诗歌99首,还精通音律,造诣颇高。有人说亡国之君,每多才艺,败家之子亦多聪明。也许此话有些道理,如陈后主,李后主,宋徽宗等等。
下面该来说说陈后主的难兄难弟李后主了。五代十国中的南唐,在十国中是版图最大的,鼎盛期有35州,人口约500多万。开国君主徐知诰,于公元937年从南吴受禅称帝,国号齐。939年,徐改姓李,名昪,自称是唐宪宗子建王李恪第四子,遂改国号为唐。自古以来,为了提高身价,总想把一些名人家族认做自家老祖宗并不稀奇,徐也未能免俗,还不惜改了自家姓氏。李昪登基后采取保境安民政策,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与其他割据势力相比,在一个相对安定条件下,南唐地广力强。由于兴科举,建学校,文化也昌盛,对南方经济的开发有重大贡献,在文学艺术音乐诸方面均取得很大成就。公元943年李昪崩,子李璟即位,史称中主。公元955年,北方后周三度攻唐,唐始终处于被动防御地位,唐最后割十六州给后周,并奉周为正朔,去国号改江南国主。961年,中主李璟崩,第六子李煜即帝位。李璟共有十个儿子,按说皇帝的位置怎么也轮不到他。他的登上帝位真实属偶然。李璟长子自立太子后,对他这个小弟实在有些不放心,因李煜丰额骈齿,一目重瞳,这在当时算是异相。据说孔子周武王都长有骈齿,虞舜及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都是重瞳,所以太子李弘冀很在意这个生有异相的弟弟,一直对他提防。为避祸,煜就醉心经籍,不问政事,自号“钟隠”、“莲峰居士”、“钟峰隠者”,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帝位。可是天不如人愿,太子不久亡故,而李煜上面的其余四个哥哥又相继离世,这皇位就非他莫属了。公元961年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李煜当皇帝的时辰也不好,在他登基的前一年,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面对着这虎狼般的宋朝,南唐的日子就不会好过。公元971年宋太祖灭南汉后屯兵汉阳,李煜很识相,赶紧去帝号,改称南唐国主,并将自己的“诏”改称“教”,还把金陵台殿鸱吻撤去。974年宋太祖先后派人诏李入京,李托病不去,太祖就命大将曹翰曹彬出兵征讨,因双方强弱悬殊,南唐军兵败如山倒,手下还对他封锁战败消息,甚至宋兵距金陵十里,李煜尚不知情。为求缓兵,李煜两次派徐铉出使宋,进奉大批钱物,但太祖对徐铉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975年十二月,金陵失守,李奉表投降唐亡。南唐从李昪开国至灭亡,不过短短三十九年。976年正月,李煜等一干俘虏被押送到开封。太祖把他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说实在的太祖对他除给了他一个侮辱性的封号外,并没有太难为他,也没想弄掉他性命。不过待太宗赵光义即位,他更为恥辱的日子就来了,原来这个色狼看上了李煜的小周后。说起来,赵家弟兄俩也喜欢别人的老婆,大概有些帝王就是好这一口。不是说情人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么!那一代奸雄曹操每打败一个敌人,就把人家的老婆纳入自己后房。不过他也为此吃过苦头,在讨伐张张绣时本来人家投降了,可他却把人家的婶婶搞上床,为此损失了大将典韦和他的长子曹昂与侄子安民。他自己右臂受伤,还是曹昂把自己的坐骑让了他才逃脱性命,回到家丁夫人向他讨要儿子,夫妻俩反目分手。后蜀破后,蜀后主孟昶到开封的第七天就暴毙,终年47岁,他的老婆花蕊夫人就被太祖霸占。这花蕊夫人不仅貌美如花,而且文才也好,当孟昶一行离蜀押往开封途经葭明关时,花蕊夫人感概万千,就在驿站墙壁上题了一首词:“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当年成都宫中昶亲谱《万里朝天曲》,那知竟是被押去宋室。)入宋后有次太祖问她后蜀怎么如此不经打,她答了首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孟昶不明不白地死后,她画了他的像挂在自己房中,太祖见了问他画上人是谁,她骗他说是送子神张仙。花蕊夫人入宋才五年,就被赵光义射死,据说是误射,这种鬼话骗弱智才信,实际是她劝太祖早立太子,就把想篡位的光义恨得牙痒痒的。孟昶传说是个美男子,他不擅诗词,但我国记载最早的春联却与他有关。《蜀梼杌》中记有蜀归宋前一年岁余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后以其词非工而自命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也许是最早的一副春联了。
太祖对李煜还算客气,没有夺了人家的老婆。可这心狠手辣的光义可就不客气了,他见了这漂亮的小周后,就常借皇后的名义招小周后进宫,一去就得过几天才放回,把一顶碧绿的帽子就戴到了后主头上;而且他极其变态,甚至还让宫廷画师把临幸场面描绘下来,这幅画被称作《煕陵幸小周后图》,明代沈德符曾绘声绘色地描写那画:“太宗戴幞头,面黔黑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女抱持之,周后在蹙额不胜之态。”每次小周后回家后就对李又哭又骂,埋怨他无能懦弱。李煜在伤心痛苦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等名曲。宋太宗强占了人家的老婆,对李煜是一百个不放心,表面上加封他为陇西郡公,事实上派人严密监视,常让人去探看李煜的动静。有次他派徐铉去李煜处,李对亡国表露出恨意伤感,与徐相持大哭,徐回去告诉了太宗,太宗闻之不悦。 李又作《虞美人》词,追念故国,还拎不清叫南唐故妓咏唱,太宗闻听大怒,遂起杀心。978年七夕,正是李煜42岁生日,太宗命人送李一瓶酒,李饮后全身抽搐,最后头足相接而死,状如牵机。这酒中放的就是这种名为牵机药的毒药,据说此药即是马钱子,有神经毒性。太宗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真的不好,他的皇位得来也很成问题。“烛影斧声”为历史留下千古疑案,他連自己的亲哥哥也敢杀 ,其他人就更不在话下,不明不白死在他手下的除李煜外,那位很听话的吴越国国王钱俶因献土有功,在开封当一个休闲的王爷,在他60大寿时太宗命人送他美酒祝寿,当夜暴毙。他的弟弟赵廷美与侄子赵德芳均命丧他手。当然这也并不稀奇,历史上被毒死的皇帝有的是,汉朝就有三个:平帝被王莽毒死,质帝被梁冀毒死,少帝被董卓毒死。唐朝中宗李显甚至被其自家皇后与女儿安乐公主毒死更是奇葩。
李煜死后,太宗还假惺惺地辍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将其葬于洛阳北邙山,也真是十分巧,他在这儿与陈后主、刘后主,蜀后主(孟昶)为邻。入宋后,小周后与李煜携手三年,过着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李煜去世后,她悲痛欲绝,第二年就追随后主而去,终年才28岁。这历史真是会惊人地重复,宋朝把人家国家灭了,让国君袒衣出降,靖康之难,金人将徽钦二帝去金宗庙跪拜,光身行牵羊礼,被金太宗封为昏德公与重昏侯。皇室女人一路上被金将士侮辱,钦宗皇后朱琏不堪忍受,投水自尽。宗室女眷除分配给将士外都送入浣衣院。这赵光义的子孙这次可是被金人一锅端了,剩下宋高宗偏安到杭州,不想收拾旧山河,反将岳飞父子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当时就有人作诗嘲讽:“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对他老爸哥哥在五国城受苦不问不闻,绍兴十三年,宋金和议成,金将高宗生母韦贵妃放回,临行前,钦宗托她向高宗求情,让兄弟向金国把他要回,情愿回来做一个老百姓,可他那里肯将他这个皇兄接回来威胁到他的帝位。韦妃回来后,把一位先前从金国逃回的徽宗第二十女柔福帝姬事揭穿,说这个巳被高宗册封为福国长公主的女人是个冒牌货,当即被杀。但当时就有人对此怀疑,认为是韦妃怕她把她在金国为人妻并生下儿女这丑事讲出来,母子二人就杀人灭口,这也就成了历史的迷案了。徽钦二帝下场十分凄惨, 传说死后尸体被熬作灯油。金国后来曾送回据称装有徽宗遗骸的棺材,高宗也不打开检查就匆匆下葬了。元朝番僧杨链真加盗掘宋皇陵,打开徽宗陵,棺内仅有一根木头。钦宗死得十分惨,金海陵王完颜亮强迫他打马球,坠马被马蹄踩死。高宗一生无子,又无光义的近亲子孙,最后只得把皇位还给赵匡胤的子孙孝宗,历史就开了这么个玩笑!
南唐三代皇帝,本身都喜爱文学艺术,又礼遇文士,倡导文治。五代十国本就是词的重要发展时期,西蜀与南唐词人较多,水平也高,从而形成两个中心,西蜀有韦庄、欧阳炯等人,其作品后由赵崇祚等人收入《花间集》。南唐的代表是冯延巳李璟李煜父子,后人刻有《南唐二主词》。李璟的词写得真的不错,例如“手卷真珠上玉勾,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花落认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春,接天流。”李璟与他的文学宠臣时常唱和,有次他把冯延巳叫来,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对其调侃,冯赶忙答:“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冯是个马屁精,所以居高位,政绩平平,人品不好。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通音律,尤以词成就最大。他的词内容以亡国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虽不脱花间习气,但较之有更大艺术概括力,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沉重哀愁 ,如《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讯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后期词则以反映亡国之痛为主,哀惋凄凉。李词词境优美,感情纯真,写出亡国家破的哀怨与悲伤及悔恨,悟人生苦难之无常。他的书画造诣颇深,所绘林石飞鸟意境高远超脱。南唐顾闳中所作《韩煕载夜宴图》描绘出南唐当时贵族生活的一个侧面,是五代时期写实性较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五代服饰装饰等艺术风格的参照物。此画现存宋摹本,藏故宫博物院,当年溥仪被逐出宫时,被他带出,后流落民间,被张大千所得,张将此画带到香港以低价出让给故宫博物院。后主还曾作《念家山》、《振金铃曲》等诸曲。
李煜前后有两任皇后,且是一对姐妹花。姐周蔷小名娥皇,史称大周后,她精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唐代《霓裳羽衣曲》至五代时战乱失传,后主与她更正寻获的部份谱曲,按谱追寻重订。李主为她曾作不少诗词,记述两人香闺韵事,儿女柔情。大周后病时,后主在她病榻前衣不解带累夕。及其去世,后主亲自作《昭惠周后诔》和《挽词》。不过大周后生病时后主即惦念起小姨妹来,这小姨妹名薇,小名女英。陆游在《南唐昭惠传》里载周后病重时见妹妹出现在宫中不免起疑,就故意问她何时进宫来,这15岁的小姑娘随口答巳来多日了。此前宫中巳盛传后主与这小姨妹私通,李还有一首《菩萨蛮》刻画她如何偷偷来到他身边:“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 ,手提金镂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活脱一个娇憨惹人怜的样子,此黄色小调传至坊间成了当时的流行歌曲。周后死后三年,后主立小姨妹为后,是为小周后。
李煜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可惜均佚未传。《南唐二主词》中录后主词34首,清人又录一首,近代王国维又增加九篇。南唐重视造纸,研发出“澄心堂纸”,又造出“李廷墨”及“龙尾棗心砚”,都是著名文房用品。应该说李煜为人还是较仁慈,李煜噩耗传出,江南父老都聚巷痛哭,可见老百姓对他还是有感情的。他刚登基时也曾想有所作为,只是那时南唐国力巳日渐衰退,又碰上崛起的北宋,再加他充其量就是个文人,那回天乏力是必然的。赵光义曾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否?”潘答“若果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徐铉在《吴王陇西公墓志铭》里也写有“李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巳躬作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此人在金陵被围时曾两度出使北宋,请求太祖缓兵。南唐灭后,他入仕宋朝,不过此人也不太道地,有次他总算不忘旧情去看望后主,临走时却要走了一个金盆。
后人对李煜褒贬不一,但对他的人生遭际大抵同情者居多,有人称其“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纳兰性德评“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量,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欧阳修说“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高浮屠,为高谈,不恤政事。”后人喜将李后主与陈后主相比,这陈后主真如隋文帝所说是全无心肝,而李后主在亡国后对故国的怀念还是博得不少后人的同情。后代人说起陈后主总是不免讥笑他从井中被吊上来时,居然一根绳上还有两个宠爱的女人,当然也有人认为他这是儿女情长。
李煜作为皇帝,他是个笑话,而作为诗人,他却是个神话。“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斯人巳去,留下千古绝唱。
读这样的文章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