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正是江南梅雨时节,在家看雨看得挺厌烦,刚巧有友人约我去游天目山,于是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早晨,我们驱车前往。天目山虽久闻其名,却从未一睹其风采,一行四人对它全无所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误碰误撞到了东天目山;原来天目山还有东西之分,东天目山开发较晚,著名度不如西天目山,但原生态保留得较好。我们出游的目的本来是为到山里享受一番清闲,越是原始的越好,所以正中下怀。
汽车在蜿蜒曲折的绕山公路上缓缓行驶,此时天已放晴,那雨后的天空淡蓝淡蓝的;山风从车窗里吹进来,带来阵阵凉意和草木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到达景区,因正在检修,故必须换乘当地人驾驶的小面的,每人十元钱,倒是一点不敲竹杠,毕竟那段山路也开了一刻钟左右,而且确实坡陡路险。正巧赶上景区检修期间不收门票,省了我们每人80元钱。
东天目山的景区主要是昭明禅寺和火山谷,当地人告诉我们,昭明寺名头很大,为梁武帝所建,我们联想到常熟的昭明太子读书台,故决定去昭明寺。寺在山顶,拾级而上,要步行三刻钟左右。全部由石级铺成的山路傍着飞龙八瀑,其实就是八层瀑布,状如八匹白练腾空而下,水流扑到山岩上,发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正是“飞流直下三千尺,恰似银河落九天”。山间林木繁茂,翠竹遍野,因是雨后初晴,山下的细雨化为雾气腾升,在高高的山峰间化为波浪似的云海,山峦叠嶂恍若海上仙岛,若隐若现于云雾的氤氲之中。阵阵山风把竹林吹得飒飒作响,松涛滚滚。山路崎岖,一般仅能容两人平行通过,每走一段路,旁边就有一个小平台可供游人休憩,平台的下面就是瀑布泻下的一泓清泉。一路上除遇三三两两的游人外,最多见的是身穿褚黄色圆领的和尚尼姑,年龄大多在二、三十岁左右,有几个长得真是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他(她)们有的扛着一袋水泥、有的挑着十多块砖头,边走边口中念念有词、目不斜视。看他们那副超然脱世的模样,我也不好冒然搭讪,后来看到了一个小尼姑,看上去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脸上带些笑意,我问她背这些东西做什么用,她告诉我是为扩修昭明寺用的,她一天要挑着砖头上下五六个来回,我听了不禁咋舌,我们空身走一趟已是疲惫不堪;我问她累不,她说不累;我又笑着问她年纪轻轻怎么出家当尼姑,她笑而不答。
昭明禅寺殿宇巍峨壮丽,金碧辉煌,雄伟的大雄宝殿内菩萨法象庄严,香烟缭绕,伴着悠扬的钟磬之声,不由人肃然起敬。我问寺中的知客僧,这寺与昭明太子有何关联,他也说不出什么名堂,只是告诉我昭明太子是寺里的护法金刚,而且是坐着的,不象别的寺院,护法金刚都是站着的。这寺院不收门票,而且还免费赠送各种佛经,我挑了一本黄缎面的“地藏王菩萨本领功德经”。
下山比较轻松,仍由那位司机把我们送下山,经过商量决定住山里人家开的家庭小旅馆,我们挑了一家傍着竹林靠着山泉的人家住了下来。这家人家夫妻二人,男主人尚未回来,女主人看上去四十多岁,后来方知已经五十多岁了,兴许是山林间的空气和清泉的滋润,看上去细皮嫩肉的,很秀气。女主人帮我们安顿下来就去买菜了,她出去时连房间也不锁,我后来跟她开玩笑说你不怕我们四个人把你家里偷个精光,她笑着回答,“这哪会呢!这里从来没有偷盗的事,”我这才注意到山里人家的门窗都没有安装防盗设施,这与我们城市里门窗防盗装置严严实实的情景相比,犹如两个世界。晚饭前我们在附近转悠,只见家家屋顶升起袅袅炊烟,但闻虫鸟啁啾,泉水淙淙,水声潺潺。家家的园子里种着各种树,有家人家一株树上挂满了红红的果子,在晚霞中闪闪发亮,那家的女主人见我一直在看,就叫我采些尝尝,我尝了几个,甜甜的,略带酸味,她还要叫我们采些回来,被我们谢绝了。
晚饭菜除了猪肉以外,其他都是山上的野菜、竹笋之类,鸡是竹林里自家养的,味道很鲜美。饭后我们就在园子里那棵杜仲树下聊天,女主人为我们泡了一杯她自己采摘自己炒的绿茶,也颇清香可口。此时男主人已回来,看上去也就五十多岁,红黑的脸、身板挺结实,每天在山上抬轿子接送游客。闲谈中知道他们夫妻俩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杭州读大学,主人对两个女儿很引以为骄傲。
夜幕降临了,山壑、树木、竹林、小溪,全都朦朦胧胧,像是罩上了头纱。山风吹拂着,树枝和竹叶在晚风中摇曳,发出阵阵声响。一弯新月高挂在天空,空气中充满了树叶和果子的清香,我仿佛回到了青年时代在江南水乡与农家一起纳凉的情景。
我们就这样与主人夫妇边喝茶边嗑着瓜子,吃着女主人自己腌制的嫩笋干,张长李短的聊个不停。我突然想起山路上碰到的那些小和尚小尼姑,他说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至于为什么年纪轻轻就看破红尘来这儿出家就不得而知了,但他(她)们心很诚的,而且“苦修”,背水泥挑砖头,对他(她)们来说就是“修行”。
是的。
谢谢!
谢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