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金花和银花的命运
二.生死轮回
金花她奶奶一年四季穿着朝鲜的长裙子,旁边跟着银花。
她的头上永远顶着东西,一桶水,一个包袱,一筐劈柴,一笸箩煤块,一袋子米面,总之无论什么她都用头顶着。她的个子特别矮,脖子特别粗,脸上鼓鼓囊囊的,不知道是不是让头上的东西压的。
她的头顶总是忙碌的,一天到晚看见她不是顶着水从水井回家,就是顶着衣裳到水泡子里去洗。一旦头顶没东西了,她又背着银花。她也不和人讲话,也不看天看地,也不唱歌谣,就那么来来回回地走。有一次下雨天,她用头顶着一个盆,那盆里是一个包袱。她一路顶着走来,盆里接满了雨水,包袱都淋湿了,可是她也不拿下来,把盆翻过来。旁边的银花,也让雨淋得像落汤鸡似的,她也不管。她自己也是从头到脚湿透的,她好像也不在意。她整个人,就是一个活动的木偶。
我们刚上小学不久,金花她奶奶就死了。
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我们只在下午上半天课。一天,正在教室里,忽然有人趴着窗户喊了一嗓子:
“金花!你妈让你回家,你奶奶死了!”
当时我们都笑了,因为常常有淘气的孩子趴我们教室的窗子喊:
“王学农,你家大碴子粥锅糊了!”
或者:“张玉梅,你妈跟老和尚跑了!”
听见这样的喊叫,我们只是哄堂大笑,所以听见那人喊:
“金花!你妈让你回家,你奶奶死了!” 当时我们都笑了,而且笑得前仰后合的。
可是过了一会儿银花来了,她没趴窗子,她站在教室门口喊:
“恩尼,哈莫尼该伊!恩尼,哈莫尼该伊!”
金花站起来就往外跑,老师问怎么了,她一边跑一边喊:
“哈莫尼该伊!”
放学回家,我才知道原来金花她奶奶真的死了。
金花她奶奶的死,得从前些日子说起。
两个月前金花她妈生了一个弟弟,就是金花她弟弟。金花她妈上班的时候,金花她奶奶看着弟弟。看着弟弟,金花她奶就很少管银花了,金花又上学了,金花她妈就把银花带到厂里去,让她自己在车间外面玩儿。
那时候也没有幼儿园,家里有老人的就由老人带着孩子。没有老人,或者孩子太多,老人看不过来的,就由大人带到厂里,任他们自己在外面玩。有了弟弟,银花就加入了这群孩子的行列。每天早上和妈妈一起上班。妈妈做工的时候她就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在外面玩,午休时间,妈妈们都出来喊自己孩子的名字,这些孩子们就由自己的妈妈领着到食堂去吃饭。下午妈妈们又去上工,孩子们就继续在外面玩,直到妈妈们下班。
金花她奶奶死的当天中午,金花她奶奶把饭做好了,金花她爸在吃。金花她奶奶又去给弟弟煮奶,煮好了,喂完了弟弟,她刷锅的时候看见锅里的水还是奶白色的,就自己喝了。这让金花她爸看见了,上去就踢了两脚:
“你个老不死的,拖累我还不算,还偷我儿子的奶喝!”
金花她奶倒在地下揉腿,金花她爸上去又踢了两脚在她的背上。
金花她奶坐在地上哭,金花她爸吃过饭就出去了。他没有工作,也不干家务,每天在家喝酒、睡觉,或者出去在街上闲逛。据说他受过很高的教育,会讲英语,德语和俄语,至于真假却不知道。看见他们家里有一本很厚的书,里面有很多带小圆圈的、我不认识的字,我妈妈说那是英汉字典。
金花她奶把金花她弟弟哄睡着了。自己脱去身上的衣服,摘下一对银耳环,把耳环放在叠好的衣服上, 衣服放在炕上。到仓房里上下打量,看见一瓶敌敌畏。这瓶敌敌畏还是金花她家搬来以前住在这的老曲家留下的。她先把瓶子打开,慢慢地喝。喝了几口,心里难受,呕了两下。她又看见仓房地上还有麻绳子,就把绳子系好了,拴在仓房门框上,自己把脖子套进绳子里,拼命地向下拉……
金花她爸回来,看见弟弟在炕上哭,他火冒三丈地喊:
“你个老不死的,没听见我儿子哭吗?”
没有回答,他更火了,眼睛都红了。可是他不去抱他的儿子,只是随手摔着炕上的东西,脚下踢着炕帮。忽然叮咚咚的响声,他看见甩在地上的衣服和耳环。自己愣了一下,接着血往上撞,他声嘶力竭地吼叫:
“你个老不死的!”
同时冲到院子里,猛地去拉仓房的门, 可是没拉动。他又用尽力气,这回拉动了。他看见他妈躺在地上,就穿着内裤和小背心。他的火更大了,上去照着脑袋又踢:
“你还装死!你还装死!”
金花她妈是邻居从车间里叫回来的,因为他们听见金花她爸疯了似的嚎叫。
她回来的时候,金花她奶还一半在仓房里,一半在仓房外,头还挂在绳子里。金花她爸还像疯狗一样眼睛通红……
当天晚上金花她奶由金花她妈工厂帮忙送了火葬场,火化的时候就只穿着内裤和小背心。夜里,金花她妈和金花银花从火化厂回来的时候,金花她爸躺在炕上睡着了。弟弟无力地啼哭着,因为他饿了。
第二天金花她爸把银耳环卖了一块钱,买了半斤北大仓喝。
(未完待续)
非常遗憾的是,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受过教育的衣冠禽兽。有时间就来跟读金花和银花的故事,谢谢你的关注!
禾儿好!
我想再读一次土豪外公和玉儿的故事,发现不能看了。我有一个习惯,喜欢的文章反复看几遍,不知道禾儿是否还方便再开开门让我看看。当然,如果禾儿觉得不方便,我也尊重并接受。
谢谢王妃!我小的时候随父母回天津探亲,看见一个儿子给他的妈妈背着一袋子粮食,一边走一边说:“给你个老不死的背粮食,你得给我一块钱!”
谢谢你来跟读。我小时候生活在城乡接合的地方,那时的很多的人和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打下了你说的“时代的烙印”。
小溪姐姐好!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生活的困苦,酒精的侵蚀,让这些人泯灭了人性和温情,渐渐地变成魔鬼。
读到这句,彻骨的寒冷。这个人是彻底的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