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52)
2019 (53)
2020 (55)
2021 (46)
2022 (66)
2023 (59)
2024 (63)
2025 (3)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这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第三幕王子独白的第一句,这个名句说不上家喻户晓,但可以说广为人知。
莎士比亚的这个名句译成汉语,有各种版本。梁实秋是中译莎士比亚的先驱,梁的翻译为,“寻活还是寻死﹐这真是个议题。”大量不知名的翻译,与梁的翻译大同小异,如,“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个问题。”“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生或死,人生来就思考这问题。”这一类翻译应该算是主流翻译,此外,还有一些异类翻译。
香港同胞的翻译令人喷饭,“做,定唔做,呢個就係问题。”做? 做掉自己的做? 象是黑社会虾仔的手笔。我最欣赏的是一个初学中文的色目人的翻译,“我是,还是不是,这是个问题。”显然,这是最粗浅的字面翻译,但它让我想起一个笑话。
庚子年间,义和团围困北京使馆区长达五十五天,有一部老电影叫55 Days In Peking,讲的就是这段故事。北京围城前,美国海军陆战队列队经过市区,进入使馆区。队伍里有不少人生活作风不严肃,边行进跟围观人群里的女人调情套近乎。见此情形,带队的少校不得不整顿军容风纪,先让他的兵严肃点,再嘱咐他们,这些人有悠久的文化,千万不要小看他们,最后试图教他们几句常用的汉语。他是这样教的:
“In Chinese,the word for Yes is shit. The word for No is bullshit.”
直译成汉语,这句话大致相当于,“在汉语里,与是对应的字是屎,与不是对应的字是牛屎。”假如那个初学中文的色目人恰好在队伍里,他大概会这样向长官报告,Sir,so I can quote Shakespeare in Chinese like this: “屎还是牛屎,这是个问题。”长官回曰,Shit.
在电影里,这句话应该是个笑话,但这亊不能细琢磨,细一琢磨,它不完全是笑话。在英语里,shit与bullshit之间有某种微妙的递进关系。因自己搞砸了而恼火,常用shit,被他人激怒而发泄,常用bullshit。按语词使用时的愤怒程度,后者显然超过前者。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bullshit粗略地相当于more shit或shittier。
军中亊,军中解。两千年前,秦国大将白起将军做下一件事,可以为美军少校的话作最佳脚注。长平一战,秦军俘获四十万赵卒。对白起将军来说,接收投降,四十万降卒的粮草供应要命,shit。不接收投降,四十万赵军作困兽斗更要命,bullshit。两害相权取其轻,白起将军决定坑杀降卒。尽管史家对白起将军坑杀降卒颇有微言,然而,从纯军事角度考虑,坑杀四十万赵卒显然是理性的选择,作为职业军人,白起将军做了军人该做的亊。
在中文里,屎与牛屎之间是种属关系,没有对立关系,更没有递进关系。经过直译,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消失了,幽默也随之消失,只剩下莫名其妙的粗俗。看来要保持原汁原味,最好还是留用shit与bullshit。我所说的汁与味,是比喻意义上的,理解成字面意义,后果自负。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汉语就显出优势来了。具体到白起将军的困局,四十万赵卒,降是shit,不降是bullshit。
美军少校教给手下的与其说是常用汉语,不如说是败后的生存法则。纵观人类战争,败落者降的多,拼的少。具体到美军,尤其是这样。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若不是因为实力占绝对优势,投降的比例肯定大于日军。反观日军,在瓜岛,硫磺岛,甚至滇缅边境的许多作战中,明明败局已定,仍拼死打到弹尽粮绝。作为侵略战争的炮灰,他们的确可恶可悲可怜,但作为职业军人,他们又令人肃然起敬。不少当年的老八路虽痛恨日军,但对日军的敬畏一直保持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两军对决,一方败落,败兵直接面对终极问题,to be or not to be,寻活还是寻死,做定唔做,是还是不是,屎还是牛屎。选择牛屎等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此死士虽可悲犹可敬。
同感。具体说来,对于上面的精神,说Yes,得国在山河破,shit;说No,得国在家破,bullshit。
您的评语深刻透彻。
被义和团闹的。想看看第三只眼睛如何看待义和团,结果看到这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