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Meta泛滥
回到形而上学预设。如《形而上学畅想 - 现象学悬置》篇所述,胡塞尔认为,传统哲学和现实科学都建立在一系列预设之上,而这些预设都未经过清算,因而必须悬置起来。胡塞尔在《逻辑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里给出明确的例子,{ 外部世界存在,外部世界展现于时空之中,空间是三维的欧氏几何空间,时间是一维的线性流形,任何过程都遵循因果规律 }。这些预设见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第一哲学(Aristotle’s First Philosophy)。
一般来说,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是研究在之为在的学问(the study of being qua being),大致属于如今的形而上学,亦即狭义的本体论。亚氏本人从未使用“形而上学(metaphysics)”这个名称。彼时,朦胧初开,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分野。亚氏试图作初步区分,把与外部世界有关的知识称为natural philosophy,即自然哲学,亦称physics。如今,Physics即物理,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物理包括如今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心理学,甚至气象学。
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里,在之为在的学问先于与外部世界有关的知识,故称第一哲学。然而,在英语里,metaphysics被普遍释为after-physics或post-physics。概因古希腊字为μετ?,拉丁化为metá,字面意思为在...之后,在...之上,超越。于是,阴差阳错,先于physics的第一哲学,意思却成为after-physics或post-physics,字面意思为“后物理学”。
在时髦的汉话语体系里,meta一般被译作元,physics则被译作物理,如此说来,metaphysics应该叫元物理才对。也许吧,可惜先贤已有“形而上学”一词与之对应。据说,发明这一词汇的是明治时代的日本学者井上哲次郎,显然,形而上学是对the study of being qua being的字面翻译。旧时文人讲究对仗,相应地,与physics对应的应该是形而下学才对。无奈,同样来自日语的“物理”更简明达意,华夏思想界从善如流,以至于形而上学到如今还是单身。
放眼当今思想文化界,凡事冠以meta,遂有高深之意。Meta大有泛滥之势,如,metamathematics (元数学),metalanguage (元语言),metalinguistics (元语言学),metamodernism (元现代主义),metaverse (元宇宙)。甚至meta-emotion,meta-discussion,meta-joke,meta-gaming,等等,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遑论准确翻译。连没脸的脸书①都改称meta,名字虽大,难掩中空,将meta译作“没它”,甚好。老北京有句俗话,没了臭鸡子,就不做槽子糕啦?没它,照做。Biden四年,瘟疫与言论管控齐扩散,Facebook和Twitter助纣同为虐。没了Facebook,世上少一分言论管控,甚好。
在某些领域内,meta的用法已经走向反面。如前所述,metá本意为在...之后,可汉译的元字意思分明是在...之前,一元初始,元者,始也,初始者当然在先。元的字面意思虽与meta相悖,深层意思却与first philosophy之first相合。译meta为元者,高人也。你再仔细品味那些meta学问,意思也是在...之前。且以metalanguage为例,展开说明。
在数学领域里,元数学是把数学本身当作研究对象的数学理论。怀特海(Alfred Whitehead 1861/02/15 – 1947/12/30)和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05/18 – 1970/02/02)合著的Principia Mathematica被认为是元数学的典范。在这一意义上,元数学的确后出于数学。然而,在数理逻辑里,元语言是用来描述另一个语言的语言,被描述的语言称为对象语言,用来描述的语言称为元语言。比如,一阶谓词逻辑只量化个体,二阶谓词逻辑也量化属性,关系,函项,三阶谓词逻辑可以量化二阶谓词逻辑的谓词,或集合的集合,以此类推。相对而言,自然语言是一阶语言的元语言,一阶语言是二阶语言的元语言,以此类推。高阶逻辑是{ 一阶,二阶,三阶,...,n阶 }逻辑的结合,允许对任意嵌套的集合进行量化,严格区分语言层次,对保持论证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理论既抽象又枯燥,吓退多少有志者!实际应用却没有那么玄乎。波兰逻辑学家塔斯基(Alfred Tarski 1901/01/14 - 1983/10/26)有关真理的定义虽未涉及谓词及量化,但可视为一阶语言的佳例。
"Snow is white" is true if and only snow is white.
“雪是白的”当且仅当雪是白的。
在这个定义里,“雪是白的”出现了两次,括号内那次属于对象语言,作为命题出现,括号外那次属于元语言,作为事实出现。“雪是白的”这一命题为真,当且仅当,它与雪是白的这一事实相符。至于高阶语言,和尚讲故事的故事可为佳例。局部展开如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讲的是,从前有座山...
这个故事可以无休止地讲下去,玩弄的是高阶语言的游戏。如果其中涉及对低阶语言里的属性,关系,函项等的量化,那就是货真价实的高阶谓词逻辑语言。根据塔斯基的定义规则,需要用括号将语言层次区别开来,如,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讲的是,"从前有座山,...""".
句末右引号的个数等于语言的阶数。是不是没有什么玄妙?在这个故事里,句末右引号的个数为3,故事涉及三阶语言。括号外那部分属于元语言,第一层括号内那部分属于一阶对象语言,第二层括号内那部分属于二阶对象语言,以此类推。对于本文的目的来说,元语言不是在后,而是在先。换言之,元语言的元与metá的本义正相反。坦白地说,不把脑烧出燎泡来,还真不容易发现。
还有更不可思议者。平时大部分时间,我都是按meta的字面意思去理解新概念。既然meta与post同义,第一次见到metamodernism,我想当然地把metamodernism等同于post-modernism。后因需要细究meta,仔细一查,Holy, moly, macaroni! metamodernism ≠ post-modernism,metamodernism = after post-modernism。post-modernism一般译作后现代主义,如此一来,元现代主义岂不等于后后现代主义?Metamodernism之后再出现新玩艺怎么办?岂不等于后后后现代主义?连大日本皇军的语言专家都不免结舌,新新新の现代主义。子在川上曰,现代主义都没整明白,又出来个元现代主义,落伍如斯夫。我在旁边添油加醋,meta这,meta那,净整大词儿!埋汰这,埋汰那,埋汰不埋汰?
--------------------------------------------------------
① 没脸的脸书
脸书的确没脸。不信?有诗为证。
Facebook是何方神仙?原来是小鬼想当判官。
为大鳄白当手套,助邪恶审查言论。
Facebook也好意思称脸书?脸在哪儿呢?
敢是因为娶了汉人婆娘,故而身在曹营心在汉?
Hey, Mark, suck a burger.
Oh, wait, suck 230② burgers.
详情参阅拙文《Suck A Burger》。
② 230 即所谓230条款
1934年《通信规范法》第230条(Section 230 is a sec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s Act of 1934)通常为网络服务供应商提供豁免权,使其不因用户生成的第三方内容而承担法律责任。当年的Facebook, Twitter, Google, Youtube等大媒体无不利用该条款大肆施行言论审查。Twitter后被Elon Musk收购,改称X,彻底废除言论管控,大快人心。川普强势回归,其余几家也有所收敛。形势逆转,始料不及,极左人士,如丧考妣。唾沫横飞骂川普,明火执杖图复辟。黄粱梦白日。从旁观之,乐从心起。喜上眉稍,一时性起。亮了一嗓,聊表心意,
力拔山兮气盖世,炸神棍兮惊同志。同志惊兮思瘟疫,瘟兮疫兮奈若何!
MAGA党人,再加把柴,左棍越是耍无赖,其崩溃速度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