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我重读了梭罗名著《WALDEN》的上海译文出版社中文版,徐迟译。今年八月初至十一月底,我对照了徐迟的译文,读完原版。我摘抄英文附加中文的笔记,再按照摘抄理出线索写这篇读后感。我肯定会有不少浅薄感想流于篇幅,然而,愿意分享等待指教。)
如果喜欢阅读,或观察鸟,或热爱小动物,或钟情钓鱼,或木工造房子,或种植,或徒步,或野营,或滑冰,或闲聊,或发呆,或只爱精打细算过日子,或抑郁求药,都可到瓦尔登湖,弱水三千,湖水够你只取一瓢饮。如果买不起一首舰船游弋在瓦尔登湖,单买一本书,蓝色纸封面是微型湖面,每一个文字是湖边细石,摸着小石子,慢慢感觉它的温度。
艾略特用咖啡勺子量出生命,梭罗指出湖是大地的眼睛,望着湖面,人可以测量出自己天性里的深浅。
于是我去“瓦尔登湖边”散步~~
一
梭罗的英文版并不好读,除了我基础弱,生字之外,因他是博学而哲学的学者,引用的典故俯拾皆是。我买的这版没有注释是很大的缺憾,幸好徐迟版有不少注释,可以帮助理解。
梭罗引用印度古老的哲学经典说早起有利。中国的孔孟之道多处,读到“Confucius ”还是微笑。有活泼的出自圣经的句子- “the mountains do indeed skip like rams and the little hills like lambs.”。(这句中文版没有注释,读过《旧约》的读者心领神会。)梭罗引用的希腊神话远远多于罗马神话。希腊神话是于我永远是记不住的迷宫,唯有伊卡洛斯的羽翼飞得出。梭罗的《WALDEN》出自希腊神话里的“迷宫”有三处:开篇“Economy”章里,“a labyrinth without a clue,”,点出了“迷宫”;第九章“The Ponds”写到与“迷宫”有关的“Icarian Sea”,伊卡洛斯海;在第十三章“House-Warming”以诗句里“Icarian bird ”比喻他小房子取暖的烟囱冒出的青烟之美。连那场蚂蚁大战,非用到特洛伊战争,才更名声大噪。此外还有北欧神话,波斯诗句,古埃及,亚述,连砌烟囱用旧砖都直达美索不达米亚和尼布甲尼亚,梭罗以马良之笔把朴素的生活经验写出雅典般的典雅。(自此我对“烟囱”的中英文都着迷。)
以我的小肚鸡肠,莎士比亚之后的英文作家如果不用上莎翁金句便不是名家了。不负我寻觅,在第一章即有《恺撒大帝》亲临-“The evil that men do lives after them.”,真是“皆大欢喜”。
梭罗用拉丁文罗马诗句,英国诗句等,连《柴火》都点亮一把柴火。而他自来的文笔之美,才让《WLDEN》的文字如湖里的小小银鱼熠熠闪光 。
二
梭罗的湖边生活不倡导苦行僧修行,是简单的可持续性的生活。关于简单生活,他的句子段落被近年网络反复提到。他倡导慢生活,但绝不是懒散,从他独立建造小房子,显见他的勤劳。从他现身说法开导贫穷的爱尔兰人不必租房,而是先造小房子。我要给他戴一顶经济适用房理念先驱者的高帽子。
他提倡少吃肉节制饮食,但环境所逼时,也能接受吃鼠辈。他反对贪吃,认为贪吃的国民没有想象力。他认为生命是精神性的,追求吃吃喝喝是兽类。他享受玉米糊,稀粥配哲学,这是平凡人望尘莫及。
虽打猎过,他爱护动物,不带猎枪进林。虽喜欢钓鱼,自尊心却让他减少钓鱼。甚至为了减少砍伐树木,他之前也尽量用捡来的树墩,在湖边居住第二年改用一个小炉子煮食取暖。他的环保节能意识是超越世人。
三
梭罗更是一个预言家。
对抑郁症早有认识。第一章他指出“有些人有无穷无尽的忧患焦虑,成了一种几乎治不好的病。”(本篇中译摘自徐迟版)。他提出治疗方法,“只要生活在大自然之间而还有五官的话,便不可能有很阴郁的忧虑。”他在“Solitude”章里直截了当写到了“mental health”-精神健康,认为人饿得慌,体力不济时,在森林里迷路会产生幻想。把身体与精神联系在一起。在十七章“Spring”,梭罗劝我们对对任何发生的事情要善于利用,像小草承认最小一滴露水给它的影响。这是积极的自我治愈方式。
在最后一章,梭罗提出了“Explore thyself”,探索你的内心,与前面提出的认识自己遥遥相应。
梭罗在第十七章倒数第三节,居然提到了“Titanic”号的命运。这是我老眼昏花,把“feature”看成“future”,又读到“sea-coast with its wrecks,”大惊之余,才明白自己的乌龙。但或许就是一个“hint”,梭罗反对那样的奢侈豪华邮船。
“蚁民”是梭罗提出的。第二章里他写“Still we live meanly, like ants.”
预见我们当下,梭罗早早指出“囤积”的必当,在第十二章写“囤积”是预防艰难的日子。他囤积食物,早捡了栗子,还有柴薪与枯叶。自然梭罗的囤积另有文学与哲学高度,他写把柴薪码齐放在窗下,读来都有有劳动的快感。而劈柴暖和了身体一次,当柴燃烧时,又被暖和一次。读来是不是想到古希腊。
梭罗一生未婚,却早料到现代人的“七年之痒”。哈哈,这是我又一次糊涂,读到最后一章半句“If we have had the seven-years’ itch”,不知道有没有读者与我同样感叹。
可是,梭罗的确预言的大英帝国的落幕,也在结束章最后第三段,“the British Empire like a chip”,乌啦啦。
四
梭罗是毫无疑问的良心派,关心弱势群体。
他以实际行动帮助逃亡的黑奴。他的小屋救过两个人,一个是收留过逃亡黑奴,一个是在湖里挖冰受伤的爱尔兰工人。
他记录了早期的瓦尔登湖边的几位居民,有色人,奴隶,妇女或病人,穷人,是弱势群体,寄生于湖边,有被火烧赶走,梭罗寻访民间才让他们的名字永垂不朽。这些记录从一面揭露了美国人权的不平等,另一面看出梭罗是哈佛真正的精英,心怀底层小民。
在书里,梭罗不惜笔墨赞美了一个加拿大伐木者,说他像“莎士比亚”般有智慧,是微服出巡的王子。赞美劳动者是高尚的品德。
五
梭罗用一章写阅读的重要性,自成一体。读来铿锵有力,反复阅读,毫无厌倦。
梭罗喜旧厌新,希望人们不要追求新衣与新朋友。梭罗小屋四周有动物有鸟,皆为朋友。梭罗与树,是对朋友那般真诚。
第十章Barker Farm,梭罗说他没有访问学者,访问了附近一带稀有的树。第十四章,到了冬季,他走在厚厚的雪地,为树践约-山毛榉、黄杨和松树林中的一棵旧相识。
树叶是美的。梭罗的访客寻隐者不遇,留下一片黄色核桃页为贺卡。加拿大伐木者用铁杉叶沾水喝。他引用的荷马诗句里,古代用山毛榉作木碗。树叶即是是干枯的,也是有用的。实用之一是引火,梭罗用青山核桃木的树叶。
在梭罗描写过的多种树里,我深深被橡树吸引。秋天,我下班走到Trinity Bellwoods,在樱花树右侧的人行道边,我看见一条浅凹道,几米长,一英尺余宽,覆盖着被风聚拢的橡树叶。我忽然想到梭罗写过在冬夜,是橡树叶聚成的小径为他导航。
之后又读到,冬天到湖面上钓鱼的人,是坐在干燥的橡树叶上吃午餐。当他们在冰上作业时,把钓丝挂在白杨枝上,还缚一张干燥的橡树叶。
橡树叶多么实用。为此我仔细拜访了公园最大的一棵橡树,它底下铺满了橡树叶。橡树叶的光泽与硬度,与枫叶完全不同,枫叶干枯之后是脆的,橡树叶却像修皮鞋匠小凳子旁的皮革,被刚刚剪下,看得见边缘的光滑。
梭罗让人沉静,去观察自然。既然一根小小的松针都是梭罗的朋友。我把一张捡来的橡树叶当作阅读的书签,良善朋友。
在梭罗描写的鹧鸪,她像森林里的母鸡,她孵出的小鹧鸪,羽毛就像枯叶,会被人行走时踩到,于是母鹧鸪发出警告声。
昨天下午,风大,我去友邻小金家大楼底下拿她给我做的皮冻,等五分钟。大门口几片树叶被风吹得你追我赶,像羽毛扑扇发出的声音,一会儿甚至两张叶子叠在一起,一会儿又分开。刹那我同意,叶子就是羽毛,羽毛就是叶子。梭罗在书里有这一观念。他因测量,而认为我们大地与人的器官都是“叶子”。
六
生活在海外,因养成读原版,这样,有一天与当地人交流,不至于脑海里思绪被结绳记事束缚,如壶中的饺子。徐迟译文大家风范,对照更有对比。
第六章《Visitors》结尾,“railroad men taking a Sunday morning walk in clean shirts,”,徐迟译“铁路上的工人们穿着干净的衬衣来散步,”。徐迟把“Sunday”给生吞活剥一点不剩,而这个被舍去的“Sunday”,有着“crumb”琐屑般的意象之美。那些平常养家糊口辛苦的工人,只有礼拜日穿着整洁,他们去了教堂之后,转来拜访梭罗,他们是梭罗欢迎的访客啊。
因英文字词之美,不能被翻译尽善尽美,翻译不免是遗憾的文学艺术。而读英文时,细细咀嚼原字词,是一杯中年的下午茶。
在第九章梭罗考证瓦尔登湖名字的来历时,提到一个人名—Saffron Walden,中文把“Saffron”译“萨福隆”。后者被我一瞥而过,英文就完全不一样,一个颤抖,“Till Saffron in Vermillion slid”,是狄金森的诗句(Fr 1733)。再者,下班走过的Queen West街上还有一家叫“Saffron”的小店呢。单读中译不是大煞滋味。
梭罗写到的“风”,有“the Etesian winds ”(地中海季风),有引用里的“The East-Wind”(东风),更有三处“Zephyr”,这里徐迟分别译为“和风”、“西风”、“徐风”。不管东南西北风,见到“Zephyr”,想到令我发昏的希腊神话。
徐迟有几个译词很令我感叹中文的可爱。比如“small profits”为“绳头微利”。“distinction ”为“轩轾”(我记起舒啸译的狄金森诗里也有“轩轾”)。“Sky water”为“秋水长天”,唐诗宋词之兴。“Talk of heaven !ye disgrace earth.”为“说甚天堂!你侮辱大地。”这个“说甚”甚有气势!
阅读有疑问才有进步,过程中,我几番请教以精于翻译的博主舒啸。借书评感谢他的耐心解答。
徐迟把第五章“Solitude”译为“寂寞”是我不为认同的。我更赞同舒啸译的“独处”。第五章开头句写的便是欢喜。“寂寞”字形是人被关在室内,“独处”人可以在自然界找找小虫子呢,梭罗不还在湖上用了鱼饵来钓鱼。
七
梭罗的短句简洁有韵,哲理而优雅。
“To be awake is to be alive.”-“清醒就是生活。”
“Time is but the stream I go a fishing.”-“时间只是我垂钓的溪。”
梭罗使用的比喻、拟人等出神入化,我不得不摘抄,即便以前读中文版时摘抄过。慢读梭罗,让我浮想联翩。
“I had three chairs in my house; one for solitude, two for friendship, three for society.”-我直接联想到鲁迅的两棵枣树了。
“I love to be lonely.”-我想到两岁小D说,“I don’t want to be out of bathroom, I feel lonely.”(当我要Private时。)
“I blue-robed man, whose fittest roof is the overarching sky which reflects its serenity.”-“一个穿蓝衣服的人,他的最合适的屋顶便是那苍穹,其中反映着他的澄清。”-我想到梵高的画。
这一段,我想到苏轼。
梭罗记录的补锅匠Tom Hyde句子,让我想起汪曾祺摘用过的金圣叹遗言。
细细品读,梭罗的句子也令我想到艾略特、狄金森和叶芝的诗句。
狄金森是梭罗同时代人,居住地都是马萨诸塞洲。梭罗与狄金森都爱用“small”,他们观察自然界,梭罗写蚊子,狄金森有苍蝇。梭罗写佩戴任何肩章都比不上在锄地时一只麻雀停留在肩上,狄金森写过麻雀的诗— A Sparrow took a slice of Twig.(Fr1257《麻雀衔起一条细枝》舒啸译)。梭罗把一条细枝都细心赞美,狄金森为Robin都写过不少诗。
梭罗引用的美国诗人诗句令我想到叶芝的诗句,或许因为梭罗前后写了不少爱尔兰人。
梭罗看见了爱尔兰穷人,铁路工人,但是梭罗真的反对铁路吗?他在第四章形容火车为飞马或飞龙,认为火车准时制度好过国家制度。他甚至写早上看见火车经过和看见太阳升起一样。对火车经过时声音的喜爱都暴露无遗。梭罗反对的是为了商业利益而不择手段而已。
梭罗的这句“to stand on the meeting of two eternities,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which is precisely the present moment; to toe that line.”,我跳跃至了T.S.Eliot 的《四个四重奏》。
而梭罗写他听见野公鸡在树上啼鸣,全国为之警戒。我想到了艾略特的《荒原》。
另一句写烟囱的,我想到艾略特的那首《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草稿写于2021年12月3日9:53am)
仍然未写出原来想表达的读后感。以后再补。
也承蒙觉晓提及。与觉晓的交流令我受益匪浅。
祝悦读。
我的后半生离不开读书。
得到你的肯定,我很开心。因为写书评太花费时间了,简直像一场大考,写完结束句,如走出考场,我浑身发抖~~
但是不能为了写书评而读,否则减少阅读时的乐趣。
又,我最多每天能够读它十页,否则消化不了-句子要在脑中打结了。
祝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