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小园

善待自己,才能善待别人。 把饭菜做成花,把日子过成诗。
个人资料
亮亮妈妈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祝贺中国女排再夺世界杯冠军。郎平好样的:)

(2015-09-06 05:43:20) 下一个

感谢互联网,文学城让我们在第一时间看到中国女排对日本队的决赛,见证了中国女排夺冠的一刻。这让我回忆起第一次看中国女排战胜日本队的那场比赛。一晃30多年过去了,时间如梭。郎平,好样的。

中国女排加油。

女排又一次夺得冠军,看着姑娘们喜极而泣,青春洋溢的面庞,由衷的为她们高兴。胜利的背后是每天辛勤的磨砺,默默的积累,是心中朝着梦想努力扎实的脚步,是对自己,对队友的信赖。当然也离不开教练团队的智慧点拨与培养。作为一名体育人,为你们骄傲。

曾经作为女排金字塔中的一员,也跟着球队转战南北。抽空写下赛区的记忆片段。贴上是因为今天的比赛让我回到40多年前的球场。

跟着女排转战南北的记忆片段:

记忆片段1:苏州印象

时间:74年九月中
地点:江苏苏州
赛事:全国青年女排比赛

印象:满城的桂花香。

住:在苏州一中。每个队都有一位漂亮的苏州妹妹负责接待我们。宿舍前面有大大的长廊。下雨就不愁了。

苏州的吃:伙食不错。第一次看到青菜是整根炒的。从苏州比赛归来给家带回甜香的松子糖,还有酥酥甜甜的苏式月饼。

比赛花絮:没有室内场地。每次比赛都是在室外土地。那个时候是女排在前面打,男排在后面打。替补队员有二组的比赛是为了给新队员比赛锻炼的机会。我刚刚入队但二组的比赛都打了。有一局忘了跟谁了,一口气打到13:0,那时讲究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能打人家15:0,就成心发球出界,没想到让队方追成13平。好在最后15:13拿下,不然还不是要挨罚。

最痛苦的是在土地上倒地救球,髋关节两两侧都磨破了,皮肤和里面的内裤粘上,要一点点的揭开才能上厕所。 

最开心的是赛会有两天休息,比赛打单循环,每打4场休息一天。由赛会派车拉着我们看风景。我们去了灵隐寺,虎丘,拙政园, 还看了大雄宝殿(忘了在哪了)。就是每拉着我们到一地就告诉我们几点回来上车去下面一个地方。我这个人从小自由散漫,喜欢自己东瞧瞧西看看看。特别喜欢的地方就停在那里看的很细。记得有一次忘了时间,等我回到我们队停车的地方,车早都开走了。 好在还有其他队的车。跟着上车到下一站才赶上队伍。现在想想,我们教练也没有点个名啥的。丢了一个队员楞不知道。不过如果知道了,估计又要罚跑20圈:)

那一年我们队打全国第四名。前六名的队都有奖牌。那是我拿到的第一块奖牌。很高兴。
一晃近40年了,趁着还记得一些赶紧用文字记下来。_

记忆片段2:湖南衡阳

74年湖南衡阳

时间:74年十月中旬
地点:湖南衡阳
赛事:全国成年女排比赛 (记不太清楚,好像那年一队的老大姐没去,让我们青年队去的)

印象:总在下雨。

住:忘了,但记得洗澡的地方是木头板搭的。有的地方不严,总怕有人偷看。

衡阳的吃:伙食不错。没有苏州菜对我的口味。但有甲鱼吃。队里面很多队友不敢吃,我是嘴馋的,而且啥都想尝尝。吃了一些。还有一次上了一个大罐子,上面有煲的鸡。大家没怎么吃就走了。我好奇用筷子夹夹发现下面有红枣和其它很补的东西。吃了不少。北方的队友对南方菜都不是很适应。因为我老家在南方,加上馋正好可以多吃一点。

比赛花絮:依然没有室内场地。比赛都在室外土地。有些时候要下基层,到工厂的场地上打。依然是女排在男排前面打。准备活动的时候高音喇叭里面放音乐,挺让人兴奋的。裁判员喜欢和我们聊天。有一个裁判说我长的像杨希。那时候还不知道杨希是谁。后来才知道是天津老乡。不过她去了北京在八一队打球。后来进了国家队。

最痛苦是一天下午教练开队会批判我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为什么。教练说队里规定不让用奶液(我都不知道啥叫奶液,后来才知道应该是Lotion)而教练发现我洗澡拎的塑料桶里面有一个小瓶。里面装的液体很香就认为我用了奶液。这在那时真是违反规定,大逆不道。特别是我这样的小队员。我拧开瓶盖告诉教练那不是奶液而是灯塔牌洗发膏。由于洗澡时没盖严进水后稀释了就很像奶液。唉,谁叫咱不是出生在工农家庭里面。就是在外面风吹日晒的小脸还是惨白的。我真是有口难辩啊。好在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最开心的是小小年纪还有机会作为主力队员上场比赛 (记得还真是批判会以后,感谢教练不计前嫌)。当时好像有一个主力伤了还是病了,我就有机会上场。我是属于比赛型队员。平时练习时总给自己掌握。总想着如果练伤了得不偿失。 到比赛的时候比平时训练打的认真发挥的好。

旅游:大会休息时带我们游览毛主席的故居韶山冲。那大轿车排一排开过去真很拉风。我们一般都是坐在车上唱歌。现在想想年轻真好。路过湘潭的时候在那里吃午饭。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餐厅里面的苍蝇。太多了,赶都赶不走。有一种油炸的食品很好吃。叫猫耳朵。 

那时候赛会组委会都会为参会的教练员运动员提供地方特产和特供食品。我们临走时带回家的有界牌瓷器。很便宜很漂亮。我花了很少的钱买了盘子,杯子。是那种镶银边的。上面有黑色的小花。还有一个叫白计斗,很像这里盛gravy的东东。还有松花蛋。都是长得非常漂亮上面松花很清楚的那种。估计都是当地名牌产品。

记忆片段3:东北风吉林市

时间:75年4月中旬
地点:吉林省吉林市
赛事:全国青年排球分区赛

印象:松花江边早上的雾凇非常美丽。还有那贼啦啦大的东北风。 

住:一个很大的招待所。在松花江边上。饭厅很大。

吉林的吃:虽然我是北方人,但对东北菜并不是最喜欢。印象中在大大的饭厅里面吃饭的工作人员比我们运动员还多。一桌十个人,每桌八个菜。每顿菜里一定有炒蒜薹,炒韭菜,还有著名的猪肉炖粉条。由于要下到基层去比赛,我们有时要坐车到很远的地方打球。记得最清楚的是去一个朝鲜族的村子里面打球。一进村就看到全村老少盛装列队欢迎我们。我看到小孩子们穿的最靓丽,五彩缤纷的彩条袖子映着冻的红扑扑的小脸。这让我一直很喜爱朝鲜民族服装。进村后,我们几个人一组分别被请到老乡家先吃午饭。一进门首先看到的是大叔大嫂们热情的笑脸。来来来,炕上坐。看着一个小炕桌,我不知道是该坐着还是跪着。最后好像是半跪半坐在那里。我坐在靠炕头的这边,屋外的大嫂们正忙着给我们做饭。大灶火烧的贼啦热。我是一会坐着,一会儿把脚垫屁股下面跪着。不敢在炕上坐长了。不然成烤饼了。

不一会的功夫饭菜上来了。刚刚做出来的打糕裹着一层金灿灿,香喷喷的黄豆粉。吃一口糯糯的,甜甜的。别的还吃了啥记不清了,但这刚出锅带着温热的打糕永远的留在我的记忆里。


比赛花絮:好像有一个小体育馆。开幕式是在馆里举行的。但大部分的比赛依然在室外。依然是女排在男排前面打。记得最清楚的比赛是在朝鲜族的村子里打的那一场。好像是和山东队。排球场就在村子打场的地方架个网,划好线。可是,可是天公不作美。春天的东北贼啦的大风吹咋没有了温油了呢。小说也五级。刮的场上干草乱飞。刮的看球的乡亲们东摇西晃。再看那可怜的排球,也被刮的不听指挥了。记得有一次该我发球,明明对着界内发,可忽忽悠悠的就飘到界外。第二次学精了,来个矫枉过正,顶着风对着界外发,那风力又把球送回界内了。后来发现了风的威力,就成心把球往天上高高的发。你再看场上接球的我们吧,跟着飘忽不定的球左挪挪,右摆摆,就像在打太极,跟着晃半天还没接着球。比赛也不能取消不然对不起一直忙乎了好几天盼我们来的众乡亲。那真是这辈子打的最不靠谱的一场球。

旅游:去了北山公园,具体看了什么一点都记不得了。但有一张照片,不,是两张照片让我和老公都记住了那个地方。那年天津青年男女排分在一个赛区。今年老公回国带回许多家里封存很久的照片,底板,和小东西。我翻看的时候看到了老公当时在北山公园的留影。巧的是我也在同样的地方几乎相同的位置上也照了一张。那时候自己没有相机都是专门在那里拍照的人。估计大部分去玩的队员都照了。八角亭,松树和石阶上站着一个瘦瘦高高的女孩子,另一张也是一个瘦瘦高高的男孩子。谁也没想到多少年后成就了一个家,组成了一个配合默契的队,为亮亮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 

另一个记忆是在早操广场上练习时听到广播说西贡解放。
 

记忆片段4:柳州之行

时间:76年2月
地点:广西省柳州市
赛事:排球邀请赛

印象:温润的气候,街市上忙忙碌碌的人们。

住:在柳江边鱼峰山下的一个招待所。离柳江不远。出门就是闹市还有一座桥。

柳州的吃:记忆中真没有太多的存留。只是记得青菜很多。也是整根的。米饭估计是三季稻的机米很不好吃。和老公说起来柳州之行他倒是记得柚子很好吃。我怎么就忘了呢。还有一样东西是大会供给我们的酒。每个人可以买一瓶桂林三花。瓶子很好看。是那种像一个长心形的瓶子。红色的标签。在那时就很好看了。 

比赛花絮:没有任何印象也许这只是一次邀请赛?

旅游:这次所以要定题目为柳州之行,是想记下行的这一部分。因为这是第一次去了一个离家最远的地方。70年代中旬国人远途旅行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我们外出比赛如果是远途都可以做硬卧。体工队的大轿车把我们送到车站,教练或队长就给我们发火车票。身材高的在下铺,个子小点的睡上铺。我在队里经常是睡在上面的。也许生命里注定漂泊,我从很小就喜欢满处跑。看新的地方,新的风景。经常坐在火车上看沿途掠过的田野,山峦,河流,看在铁路两旁忙碌的人们。就是队友们都睡了的时候我也喜欢一个人坐在窗边呆呆的往外望,看蓝黑的夜色中点点的灯火,听火车快速而有节奏的轰鸣。

坐火车是在艰苦训练和紧张比赛中间难得的休息。就是这样教练也经常让我们在有限的空间里面做一些蹲起练习加强腿部力量。为了增加重量,我们两人一组,一个人坐在另一个队员的肩上。上面的人扶着卧铺的梯子保持平衡,下面的人一般都是做半蹲起。这是人的体重正好和杠铃负重的重量差不多。真可谓因陋就简,见缝插针。还有就是每到大的站台列车停的时间比较长,有时我们会做做操,跑跑步。有时快快跑到到各站台的食品柜前面去买当地的特产。去柳州走的是京广线。沿途经过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记得河南的烧鸡,武汉的云片糕和孝感麻糖。

记得每每回忆起来我感到无奈无语的一件事是下火车后刚刚住进招待所的房间就被叫去开会。让我们把在火车上穿的便服裤子带去。原来教练发现有队员穿的裤子裤腿比较瘦。在那个全国人民都是灰蓝色一个式样的服装的年代,瘦腿裤也是不能接受的。臭美的小火苗一定扑灭的。记得裤脚好像是7寸是可以接受的。6寸就太瘦了。幸亏那个时候还没兴大喇叭腿的牛仔裤。那个裤脚宽。不过估计教练也不会让我们穿。现在想想,特别是去店里试衣服的时候真觉的好悲哀。那时花季一样的年龄加上健美高挑的身材除了穿运动装还能展示一下外,平时就隐藏在肥肥大大的军裤或蓝裤子和素色的衬衫下面。连发型都是全队一致齐刷刷的短发顶上一个小歪辩。如果天冷再加上个军大衣土掉渣了。 现在倒是可以随便买自己喜欢穿的衣服了,在美国号码也全,可是,可是,人成橄榄球了,穿啥也不好看。 

在这里加一点对教练的看法。那个时候我们的教练也都很年轻,大多刚刚从一线队下来,年龄在二十七八岁,最多30. 他们许多人也刚刚成家。孩子才一二岁,球队的生活使他们常年跟着我们起早摸黑,东奔西跑。很少能顾上自己的小家。那个时候对他们的严格管理有时真不理解。时时有对抗的情绪。现在想想这种军事化的严格管理和魔鬼式的训练是那个年代的产物,也是女排能够最后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根基。现在很感谢那时候教练的严格要求。运动队的生活培养塑造了很多良好的素质。特别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队精神让一个人获益终身。

去年回国见到许多老教练老队友。其中对我们要求一直很严的教练和我讲那个时候对我们太简单,不太懂如何科学训练。这么多年过去,见到老教练忆起往事都觉得好开心。

没有机会去桂林,只去了鱼峰山。发现山很绿很陡,直上直下。

第一次在冬天的时候去南方。这对从小在干燥寒冷北方长大的我,二月的柳州是如此的温和湿润。每天早操跑步时那种温风拂面的感觉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北方的冬天的街道上是看不到太多人的,而这里却是熙熙攘攘。人们脚步匆匆。特别是看到一些中老年妇女拉着装满货物的车子前行,我心里面就想广西的女人好能干也好辛苦。

这就是我的柳州之行。

 

记忆片段5:吉林四平

时间:76年4月
地点:吉林省四平市
赛事:青年排球分区赛

印象:贵宾级的接待

住:没有太多的印象

吃:也没有记住。

比赛:也没有多少回忆。

旅游:依稀记得参观了一个关于四平战役的展览。了解到四平这个地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那我记得什么呢,我估计是我们经历的这辈子只有一次的超规格接待让其他的经历都变得模煳了。凡是小时候经历的文革十年的人都知道西哈努克亲王。他每去一地都有少先队员列队欢迎,载歌载舞。场面那是十分的热烈。而我们这一批十几岁的年轻运动员下火车的时候就受到了带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们手持花束的热烈欢迎。连喊的口号都和欢迎外宾一样: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看着比我们小不了几岁的孩子们列队整齐为我们夹道欢呼,我无法用语言形容我当时的心情。感到做运动员的荣幸?还是有点受宠若惊,还是觉得大可不必如此让孩子们放弃学习的时间来欢迎我们? 我真说不上。可是我永远记住了这一刻。后来赛会中间休息时有招待我们的演出。一进场就发现礼堂的两边都是挥舞花束的少先队员。一样的热烈场面,让我们享受了贵宾级的待遇。最后送站离开四平依然如此。76年春天是文革十年接近尾声的时候。它让我记住了那个年代为大家所熟悉的,特有的欢迎形式。体验到了小时候一直想体验的那个场面。做为十几岁的我这次没有站在欢迎的队伍中(曾经想去,可老师说我个子太高没被选上)却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运动员享受了一次被欢迎欢送的特殊待遇。

再有一个印象是会议中各运动队搞合唱比赛。76年是体育改革到了另一个极端。比赛第二,革命第一。球队的成绩不仅仅按比赛的胜负决定还要看各队做了多少好事。参加其他活动如何。其中之一是我们在体育馆里面唱长征组歌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5周年。 

今天是7月28日。也是76年唐山大地震37周年。那时候正是夏训备战秋季比赛的紧张阶段。天津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据统计天津市死亡的人数也达到2万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由于地震,我们不能进馆里练习也不能住在宿舍楼里。两只女排队伍挤住在用两个足球门搭起的临时帐篷里。没有电,我们用小小的蜡烛照明。记得我们曾经说多少年以后会带着孙子回到体工队的足球场上说,想当年你奶奶...时间好快,一晃就到了做奶奶的年龄。也许哪一天真领着孙子还是孙女回去逛逛。讲一讲奶奶年轻时候的故事:

记忆片段6:甘肃武威

时间:76年8月底到9月初
地点:甘肃省武威市
赛事:青年排球分区赛

印象:这是粉碎四人帮以前革命味道最浓的一次比赛。也是文革十年中最后的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没有打完的赛事。武威赛区是给我留下清晰印象的一个地方。76年的9月9日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都记得的日子。我们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打完比赛提前踏上返程。

住:是一个市级招待所。估计是当时最好的了。全部是平房。有点像一个特别大的四合院。招待所离市中心不远。那里有一个广场,像一个微型天安门广场。我们出早操就在那里跑步。 

吃:虽然是甘肃武威,可当时吃的饭菜非常可口。后来进食堂帮厨才了解到有几个师傅是从天津支援三线来这里定居的。其中有来自狗不理包子铺的师傅。是他们手把手教会我怎么捏包子上的褶,应该捏多少个。 还有一次吃的经历是下基层到郊区的一个小村里面。当地的老乡给我们做抻面。宽宽薄薄的大面片一样的面条很筋道。吃饭也是坐在小炕桌前。记得只有男主人陪我们吃饭。女主人忙活了一天是不能上桌的。我们还很纳闷。为啥会这样。还有我记得打比赛时老乡们看我们吃惊的样子。他们一定觉得这群穿着运动短裤比赛的女孩子太不成体统了。这让我感到这个地方相对比较保守的民风。

还有一个吃是当地盛产的白兰瓜。沙质干燥的土壤成就了瓜的蜜甜。当时大会供给的价格是6分钱一斤。我们都买了不少回家。所以行李特别的沉。有一个瓜放到了元旦才吃。

比赛:先讲开幕式。那时候的比赛都特别重视开幕式闭幕式。运动员入场,运动员代表讲话。武威的开幕式规模宏大,与以往在体育馆举办的开幕式不同,这次的开幕式是在市中心的广场上。而且咱作为运动员的代表上台去念了自己写的发言稿。具体写了啥都忘了。只记得往台下望去黑压压一片。有点毛主席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的感觉。嘿嘿,在四平感受了西哈努克亲王的待遇,这次规格更高了。 

武威的高海拔比较高,坐火车有一段山路让我耳朵嗡嗡的叫。估计是气压的问题。到那里的第一场比赛一动就气喘吁吁的。跑不快,跳不高。有两个队员估计是缺氧,晕过去了。由于有了高原训练的底子,回天津放假后的第一次早操,400米跑了1分07秒。而且是轻轻松松跑下来。自己开始觉得奇怪,后来想想是缺氧训练的功劳:)。

旅游: 记得武威的铜奔马。赛会送我们的明信片上面就有铜奔马的图。从网上搜索才知道铜奔马也叫马踏飞燕。1969年出土于武威。在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还记得一次比赛以后有时间 爬山。和教练一起一直爬到山顶。据说有海拔2000多米。第二次赛会休息的时候也就是9月9日我们参观地下防空工程。下面很大很宽敞。这么多高高大大的运动员都可以挺直腰板走,头上还有余量。从洞口上来就听见大喇叭新闻播报和哀乐的声音。确定消息后哭声一片。大有天塌下来的感觉。在举国哀悼的时候在继续比赛是不可能的。各队联系回程车票。铁路为了我们有卧铺,特加挂一节车厢在火车的最后。没有列车员管我们。记得中途有一次临时停车,几个男排的队员跑到地里摘了几个瓜回来。

其他花絮:参加歌咏比赛的歌。天津刚刚地震完,我们唱的歌太革命了。歌词是:
地动我不动,山腰我不摇。革命人民志气高,泰山压顶不弯腰。把人定胜天的精神表现到了极致。

当时队里新来了一个教练,好像看我怎么都不顺眼。没事就批评我。记得一天我数着教练说我多少次,好像有十次以上。我也不理她。心想给她点机会让发威。心里暗暗下决心等将来我做教练一定要尊重理解队员。后来我真带队时队员和我的关系都很好。不足的是太民主了,少了威严。
 

记忆片段7:河北衡水

77年上半年青年队换了一个教练,她执教的风格是我很喜欢的。平和,尊重,注意技战术的细节,而不是一味强调大运动量的蛮干。她知道怎样去调动每一个队员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用。作为队里的主力队员,这是我在专业队练的最专注,最积极主动,也是提高最快的一个阶段。就在我们马上要启程参加在河北承德青年队比赛的前几天,接到一队的调令,让我跟成年队也就是一队参加比赛。可能去河南郑州。但在记忆中除了记得看豫剧朝阳沟和郑州大道上成荫的梧桐树,别的什么都记不清了。去一队打球是每个二队队员的梦想。这固然是好事。但练的正是好的状态下被突然的调离,心中还是很有不舍。更让我感到无奈的是一队的主教练又是一个专制的让你无法和他沟通的人。练习又回到很压抑的状态。

时间:77年8月
地点:河北省衡水市
赛事:邀请赛

印象:开幕式上的酒,衡水老白干:)

住:没有太多的印象

吃:也没有记住。

比赛:也没有多少回忆。

虽然是一个小小的邀请赛,主办的城市由于是比较小的地方还是给了我们足够的重视。虽然没有夹道欢迎的队伍,但开幕式以后的招待会,其规格和总理宴请西哈努克有一拼。为啥这样说呢,我清楚的记得走进餐厅的一幕。大大的圆桌上铺着雪白的桌布。每桌10人,每个桌子上放着标明各代表队队名的小牌子。桌上摆着两瓶白酒。那是65度的衡水老白干。我去网上找当年的酒瓶图,找到这张。 


还有4瓶葡萄酒。在往桌子边的地上一看,乖乖,一整箱24瓶的啤酒摆在那里。那时候啤酒的瓶子可和美国这里不一样的。就是和白酒瓶一样的。开幕式啊,第二天还比赛那。这么多年轻的队员很多和我一样是不满21岁的。这要在美国是要被告的。你说中国的酒文化啊,太厉害了。那天我们喝的很开心,也很尽兴。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一顿饭喝三种不同的酒的经历,这是很容易让人醉的。特别是一次上了这么多的酒,还不是茅台那个档次的酒。那时还有一个风气是各队派代表到各桌来敬酒,然后大家一起喝。有时候必须是白酒,还要干杯的那种。想想吧这一醉方休的场面,真的撂倒了不少运动员和教练员:)你们可能问我咋样?嘿嘿,本人估计遗传了对酒精不过敏的本事。一是喝酒从来不会上脸,二是不知道啥是醉的滋味。即使是三种酒混合着,也没啥事。我说的是年轻的时候。现在很少沾酒了。最多一小瓶啤酒,或一杯好葡萄酒。

记得那次我也代表我们队去给其他的对敬酒。喝了几杯,但很少都干了。最后实在不行了,索性酒杯里以水代酒了。反正我记得没醉,也没啥事。可好几个队友和一个教练都喝醉了。第二天比赛,哈哈,忘了。是不是酒后失忆:)这个赛区留给我的记忆就只剩这个酒宴了。

2013/8/29.

记忆片段8:广东台山

 

时间:77年10月
地点:广东省台山县
赛事:全国成年队分区赛

印象:台山人对排球的热爱,清新迷人的乡村和侨乡农民富裕的生活。

住:住在台山最好的招待所里。后面有湖,我们早操就是环绕着湖边跑步。

吃:广东的吃是清淡新鲜,讲究原汁原味。每天都有新鲜的清蒸鱼。北方来的队友们大多吃不惯剩下很多,可就犒劳了我这个中西南北通吃的馋姑娘。还有一次是下基层去离台山不远的梅县。晚上的夜宵是豆腐脑。在北方吃惯了咸豆腐脑的我们,第一口吃下去就忘不了了,才知道这豆腐脑还可以甜着吃。

比赛:由于刚刚进入一线队,板凳队员是非咱莫属了。也好每天跟着老队员们训练,比赛,压力比场上的主力队员要小很多。忘了最后的名次是多少了。可记得最清楚的是看郎平代表北京队打球。当时郎平不到17岁,估计也是第一次代表北京一队打主攻。她扣杀有力,对待每一个球都很认真。虽然这么大的个子,后排防守一点都不笨。是一个很全面的队员。大家当时都说将来一定是国家队的好苗子。果不其然,郎平1978年入选国家队,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记忆片段:

花了三天才到达台山。我们从天津出发,坐两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然后再坐京广线的火车到达广州。到了广州以后好像去和回来都在那里呆了一天。从广州到台山是坐公共汽车。一路上有三段水路没有桥,我们要下车坐轮渡。车也被轮渡过河。这样走走停停也要一天了。30多年过去了,估计现在四通八达的大高速都有了。

从广州到台山的一路让我感到了广东农村的发达。与北方农村的灰暗萧肃不同,广东台山附近的乡村留在我脑海里面的是一片生机勃勃。随处可见的绿色中掩映着一排排粉刷的干干净净的白色瓦房。排列整齐的椰子树随微风摇摆。那时感慨广东农民的生活水平高。当然后来也听说台山也是著名的侨乡。农民很富裕。另外一点是我们打球时每场观众都是爆满。我们的轿车开到赛场的路上都能看到观众骑着自行车,摩托车,前后都带着人。很多是一家三代都来看球。可见当地人民对排球的热爱。不愧为排球之乡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4)
评论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葡萄树' 的评论 : 谢谢葡萄树。欢迎来小园看帖,上茶。
葡萄树 回复 悄悄话 这几天对新女排迷的不要不要的。 谢谢亮亮妈妈看得很过瘾。仿佛和中国女排距离都近了 :) 你也是个牛人啊!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罗雪七' 的评论 : 谢谢雪七看贴回贴。很早写的。那天看女排拿冠军一激动就贴上来了。
罗雪七 回复 悄悄话 原来亮亮妈妈是曾经的女排金字塔中的一员啊!我们全家(当年的全家和现在的全家)都是女排的粉丝,女排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感谢分享这些宝贵的回忆,也让我们了解的那些幕后的艰辛。由衷的佩服你!!!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zl9876' 的评论 : 妹妹中秋节快乐。谢谢你读贴回贴。
mzl9876 回复 悄悄话 中国女排好样的,可笑的是日本人这次太小气了啊!
佩服亮亮妈妈,女排队员都是好样的。
再祝亮亮妈妈中秋快乐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是啊,那一段的难忘岁月,是用汗水和泪水造就的。佩服郎平,她做运动员和教练员都是最优秀的。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亮亮妈用日记的方式带我们回到从前,回到我们这代人都不能忘怀的过去,女排的起起落落,“郎平的精神”曾经影响了一代人,而最让人感动的是,她依然还在女排中。谢谢亮亮妈很特殊的分享。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安娜晴天' 的评论 : 晴天妹妹,谢谢你用心读贴回贴。而且一口气回了三个:) 是的,那些年的艰苦训练磨砺了一个人的意志,至今受益非浅。以后有时间接着写。只不过现在太忙,有点顾不上。
安娜晴天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亮亮妈的回忆和文章,你也是好样的!
女排精神带我们走过青春岁月, 是激励我们当年实现梦想的动力。
熟悉那时候每一位女排功臣,也在北京中山公园见到她们。
亮亮妈了不起,喜欢你们的青春岁月!也祝福你们如今的温馨生活!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oach1960' 的评论 : 你写的比我多多了,也好多了。我是想记下来省了以后忘了。 谢谢你过来读帖。周末快乐。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读你的一段段回忆,把我也带到了从前,美好幸福的青春回忆!

尽管也有苦涩,忽略不计了,哈哈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山松' 的评论 : 今天很高兴。每一分都来之不易。女排加油!
南山松 回复 悄悄话 祝贺中国女排!
原来亮亮妈妈还曾是女排的队员,大大地佩服一个!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