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再见伊斯法罕 (一)

(2016-01-24 12:04:15) 下一个

由于工作关系,最近又去伊朗伊斯法罕待了近四个星期。去年春天是第一次,当时我对伊朗的了解基本为零,出发时心里发毛,生怕一不小心出事就撂那儿回不来了。这次心态就大不一样了,知道伊朗是个对客人特别友善的国家,而且伊朗社会的运行基本是上规矩的,碰不到坑蒙拐骗的事,根本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在出差结束时,我竟然独自一人去德黑兰玩了一天半,啥事没有。

由于上次就把伊斯法罕的古迹基本看了一遍,这次对此的兴趣就不大了,我的主要兴趣点是观察伊朗人的生活,希望加深一点了解。所以下文基本是闲聊,想哪说哪,看图说话。

把好的先端上来: 下面两段舞蹈都是厂里工人自拍的段子。他们能歌善舞,有个工友说他是鼓手,并给我示范他的绝活:合住双手,食指滑动,用力触压其它手指,就能发出清脆的响声,用以给舞蹈打节拍。

传统:

 

现代:

 

八月盛夏,骄阳似火。流经伊斯法罕的内陆河流Zayandeh Rud早已断流干涸。我打听了下,很多伊朗人根本就记不的上次看到河水是何时的事了。听我说去年春天看到的,他们差异的不敢相信。

 

对比一下那出名的33孔桥在有水和无水时的景色,简直有天壤之别。

听说河的上游有大坝,水少时干脆就把河水全部截断,以确保有限河水的合理利用。比方说城里的树木花草,沿河两岸那漂亮的绿色隔离带,完全得依靠人工浇灌才能维持。水,在伊朗无疑是紧俏的资源。在旅馆,在工厂,洗澡等生活用水虽然不受限,但饮用水只能用瓶装水,包括烧茶烧咖啡。

 

一升瓶装水的价格要高于一升平价汽油。据伊朗人告诉我,平价油在伊朗是按人头定量供给的,超过之后就得买高价油。所谓高价,一升也就不到20美分。不是水价太高,其实是油价太便宜。所以在伊朗城里是车满为患。平时伊朗人之间关系很融洽,同事间摆脸的事几乎看不到,但一开起车来,仿佛就变了一个人,是你争我抢,一到路口就乱作一团。

伊朗的汽车以自己组装的法国车为主,进口车为附。组装车质量一般,在欧州人眼里个个是油老虎,例如同事开的标志206,属小排量车,油耗竟然也要10升。我有次开对伊朗同事玩笑说,你们油价这么便宜,为何不争取多出口原油,用以换取其它物资,比如进口大米,其实就是进口水呀,肯定划算。这油白白烧掉太可惜。我的伊朗同事想想说同意我的观点,但要大家少开车难度太大了。是啊,中国何尝不也一样呢!尝到了开车的甜头,即使看到车满为患的现状,想调头谈何容易。这方面还是日本和欧州人比较前卫些。

 

伊朗和中国

走在伊斯法罕的大街上,不时有年轻人对我打招呼,有说你好,有说哈里阿晒由,基本没听说宏内起哇,这从一方面表明伊朗收中韩两国的影响,明显要大于日本。穿梭于小商小贩之间,不时听他们来上几句中文,再正常不过,因为那些小商品,鞋袜,玩具,各种生活用品,十有八九是中国制造。家用电器,手机等则是韩国品牌占优。

 

下一张照片是我有次偶然经过一家店铺时拍的。当时店主正好在店门口拆包,是一辆轮椅车,他看见我便热情搭招呼,指着轮椅车说是中国产品。我问他质量如何,他说不错。我粗看了下车,感觉还是挺结实的,不象粗制烂造,当然也不是什么高档货。性价比高,瞄准中低档收入人群,这因该是当前中国出口商品的特色吧。

有次在工厂里,有个伊朗职工骑了辆脚踏车经过,看见我就停下来,兴冲冲向我展示那辆脚踏车,说是中国造。猛眼一看,车的造型是我很熟习的山地车啊,车杠和轮胎都很结实,再细看,原来没变速器,就一档,我不禁哑然失笑。但旋即就意识到那是自己的问题,人家又没当山地车来卖,只要价格合理,一档有何不可!

 

我住的旅馆,是涉外旅馆,每个几天就有旅行团入住,其中也有国内的团。这次碰上北京的一个艺术团。其中有个画家,每天一早跑到顶层饭厅隔着窗户看外景写生作画,结果引起吃早餐的伊朗女客们的围观,让人嫉妒。我不禁凑上去,和他闲聊,现学现卖,给他讲伊斯法罕的历史古迹和趣闻,讲得他一怔一怔的,哈哈!

 

古驿站

讲到中伊间的经贸,就让人想起以前的丝绸之路。这次在伊斯法罕,还真看到和这有关的一处古迹:古驿站。 这驿站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距伊斯法罕约50公里。本已废置了多年,现在很可能发现了其旅游价值,正开始修缮。

这驿站很典型,是土城堡结构,大约200*500米,4米多高的土墙,四角建有雕楼,墙上有射击孔,其防御功能展现无疑。

外墙

墙内的建筑:

 

坐客百草园

很想再看看普通伊朗人家的生活。终于等来了一次机会,一位和我们工作上关系紧密的伊朗工程师Amadpour邀请我们一行(两个德国工程师和一个伊朗同事)去他的一个别墅做客。在伊朗虽然是Mullah(毛拉)们当家,但专业技术人员等知识分子并没有被归为臭老九,踢到一边去。教授,医生和工程师等职业依旧受人尊敬,收入也不错。所以估计A工程师应该算中上收入的人群。

 

下班后我们驱车跟随他一起去他的别墅。去人家坐客,不论东西方,空手去的一般少见。花酒巧克力等是常见礼品,但在伊朗看到有送树苗的,觉得很新鲜。不过我们这次是空手,再当一回无礼的德国佬吧。

所谓别墅,其实是一个50*100米的院子,是A先生四年前买下的空地皮,之后利用业余时间建起来的。院子的四周是两米左右高的土墙。这土墙修得朴实却非常平整,一看就知道必然出自专业人士之手,估计是请人建的。

院子的中央建了一房屋,就是主建筑物了。院子的其它面积上,是一排排多种植物,主要是果树,名称记不住了。

院子里的土质感觉还是不错的,就是干。所以院子里的储水箱就显得异常重要。A先生告诉我们,周围就十来个住户,所有植物都得靠灌溉,水源就是抽地下水。这十来户人家合资买了个水泵,从地下100米处才能抽到水,每天每户也就能摊到一桶水。院子里的植物是一星期浇灌一次。

院中的房子是砖石修建,只一层,外观很朴实大方。房子的四周是一圈用地砖铺的平台。

房子内部是一间半园形的主客厅,联着一个开放的厨房。另有一小房间,再加卫生间。

厨房看起来简单,一冰箱,一热水器,一水池,一台子而已。客厅中也几乎没有家具,地毯一铺,大家就可席地而坐了。

这是另一间房里的取暖器:桌下放取暖器,大家围桌席地而坐,桌四周用棉被裹实。这取暖方法似乎雷同于日本人。

 

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到园外地里去看看:

有了,哈布晒:

还有什么?

烧烤,吃有时就这么简单。

太阳落山,气温宜人,正是开饭好时间,一切准备就绪。

平时见不到的自酿的酒拿出来了,感觉是烧酒类吧,反正第二天头没疼,质量应该还不错吧。

注:伊斯兰禁止教徒喝酒

怎么还有威士忌,这哪走私来的?

馕裹烤肉

再加肉抓饭,几轮下来,大家就有点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酒足饭饱,跟着主人在村里转悠,突然听间有人招呼我们,抬头才看见有人从房顶上喊话。摇摇晃晃顺梯爬上楼顶,不想看见了我做梦都没料到的:房顶上的两位在抽大烟:

我没敢打听吸大烟被抓在伊朗够何级别,与之相比,喝酒恐怕就不用提了。

这真是我一年前以为一不小心,就会被抓起来乱石砸死的伊朗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