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哈尔滕(Haltern)掠影

(2016-05-31 13:42:14) 下一个

 

 

今年的复活节来的早,天气虽然晴朗,却寒风依旧。

小城哈尔滕是今天出游的目的地。该城处于利珀(Lippe)河的右岸,三万人口,属于典型的德国小城镇。1930年,为了保证该地区居民的引用水供应,政府在该河段建起了大坝,形成了一个大湖(水库),该地区逐渐变成了旅游休闲的景区,该城市的名称最后也改成了“湖畔哈尔滕(Haltern am See)”

该城的房屋多以红砖为外墙,老城商业街也多以红砖铺道,既限制了车速又大大增加了街道的美感。这种建筑风格在欧州西北部相当普遍。

该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九世纪,但保存至今的古迹并不多。除了市中心的教堂圣斯克图(后哥德式建筑,700年历史),比较吸引人眼球的是一座圆柱形砖砌城楼,与之相连着一段城墙。该城楼被称为“七魔鬼城楼”,是仅存的四座城楼之一。

看过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欧州小城,原本并无写游记的冲动,不料在参观了城边的一座古罗马遗迹的展览馆后,觉得收获不少,写篇权当自己的笔记吧。

追溯古罗马帝国的历史,罗马帝国的疆域,在凯撒大帝时期,不但覆盖整个地中海延岸的全部地区外,往北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延莱茵河北上,包揽莱茵河以左,多瑙河以南的西欧全部地区(今天的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比利时,荷兰和德国的一部分,奥地利,匈牙利,),甚至跨过英吉利海峡,到达英格兰南部,统称日耳曼省。而莱茵河以东的广袤欧州大地,则一直为当时的各游牧民族占据。当时在罗马人眼里,这些民族都是未开化的野蛮人,因为他们过着简单的游牧生活,连文字都没有。罗马人在莱茵河左边站稳脚跟后,于公元年前12年跨过莱茵河,开始向东扩张,具体线路是沿利珀河乘船向上游进发,择地修建军营做为根据地,步步为营,等站稳后再往上。哈尔滕就是其中的一站,也是罗马人向东扩张的倒数第二站。没想到于公元后第九年,由法卢思(Varus)统帅的罗马军队遭遇了日耳曼部落联合军的伏击,在这场战斗中大败,一下损失了三个军团(约八分之一的军力),之后罗马人再也无力东扩,转而后撤,于公元十三年最终放弃了这个据点,退回到莱茵河左岸。

这次在哈尔滕参观的古罗马展览馆就建在古罗马军营的遗址上,其考古工作于上世纪初就开始,之后在威廉皇帝时期建了一座展览馆,但该馆毁于二站之火,目前的这座是93年重建的。

出土文物中除了部分盔甲武器外,有相当多的军营中的日常生活用品。

普通士兵的餐具是陶制器皿,一般加一个小金属勺

值得一看的是这些陶器的底部都打上工匠或作坊的名字,其数量之多,足见当时罗马人的生产组织之巨大

另外有少量玻璃器皿,做工更加精细,应为军官们的餐具

大型器皿上的美工造型

再来一张,请看清楚了,对罗马人的开放,多少有点印象吧。

长途跋涉运来的酒桶

用木片箍成不漏的酒桶,这个技术人罗马人早掌握了

相对而言,档时的日耳曼人完全是没有文字的野蛮人,看看当时罗马人是怎样描述日耳曼人的:“他们用大麦经发酵制造一种类似葡萄酒的东西喝,饭食则相当简单,野果,生肉和奶豆腐”,“他们不太注重农耕,食品主要是奶,奶酪和肉”,“他们吃饭不用餐具,也不知道用佐料,喝酒毫无节制。如果我们有足够的酒,可以无限制的满足他们,那我们根本就用不着用武器就能打败他们”, 还有“他们嗜赌如命,很多人在输掉最后一文钱后,会毫不犹豫的搭上他们的妻儿,甚至搭上他们自己,卖身为奴”。这些描述当然是事实,德国人把他们堂而皇之地挂在历史陈列馆里,丝毫不觉得有抹黑祖先地意味。

这是在军营附近挖出地一个合葬墓中的尸骨,共是二十四人加一条狗。从尸骨的牙垢(没错,是牙垢)做分析,可以确定他们来自黑深林喝西法伦地区,从而可以确定是被杀死的日耳曼人的遗骸。想像下,当时的罗马人如果知道,那些野蛮人的后裔在时隔两千年后,有本事从他们祖先的牙垢中来确定他们的身份,他们会从墓里惊得翻身吧!

说到考古方法,这里文物馆给我们介绍了两种方法,很有意思:

1。 空中考古

一般考古是往地下挖呀,跑天上去干嘛?跑天上去是为了发现和确定古迹。很多古建筑由于被毁年代已很久了,砖石被挪为它用,在地表一般是看不出古建筑痕迹的,但一般其根基还在,至少夯土层还在。如果建筑被焚烧过,这些夯土的颜色也有不同。这些印记,就会呈现出古建筑的概貌。这个原理很容易理解,下面是夯土或带有碎石根基的土壤里的养分就比周围的要低些,而燃烧过的土壤往往养分更高些,生长在这块地上的农作物自然就有别于其周围地区。这些细微的差别,人在地面未必观察得到,但从几百米的空中向下俯瞰,往往这块地的大小形状出奇的清晰,如此可以发现古代各种建筑遗址,给以后地下的挖掘确定目标。

一张从空中拍摄的田地,其中能清晰分辨的出两条弧形和两排点状痕迹。

在德国西部的鲁尔区,是德国老城堡最为集中的地区。鲁尔大学的一个宋博士,就是以空中考古而出了名。据报道宋博士时不时脖子上挂着一架相机,一个人开一架小飞机在千米的高度盘旋,就凭肉眼来搜寻发现地面上可能的古迹。春夏秋冬,日出日落,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庄稼,不同的生长期,不同的阳光照射角度,甚至于不同的化雪天气,都有可能在同一片大地上突然得到惊喜。

宋博士在2007年曾有过一次较大的发现:位于莱茵河边的克桑滕小城曾经是古罗马人的一个据点。我们知道罗马人爱干净,讲舒适,罗马人居住区常常都有公共浴室和厕所,象莱茵河这样地处于低势的大河流罗马人是用来排污而不做饮水源的。饮用水一般是要花大功夫把山间小溪引进城里来的,这样才能保证清澈甘甜而又能源源不断。这种水源往往是十几公里以外,这难免就要修水渠来越过山间。克桑滕做为罗马人的一个重要据点,人们一度没法确定其取水方式,直到宋博士在克桑滕附近上空偶然发现一串建筑痕迹,后经挖掘证明就是水渠的支撑柱原址。沿着这个轨迹顺藤摸瓜,终于找到残留的引水渠部分实体。

没有他的发现,这段引水渠或许至今还被埋在土里。

值得一提是,宋博士一直想把这种空中考古方法传到中国去,他和内地高校搞协作协助,并且取得了某些地区政府的批准,不幸遭到中国军方的强烈阻挠,说你在我们头上飞来飞去,还拿着相机东拍西照,谁知道你在拍什么。宋博士最后是知难而退,自叹生不逢时。

2。 年轮表

另一个被普遍使用的出土木器年代考古方法是编制和使用年轮表。树木生长每年多一圈年轮,这是常识。由于日照长短有别,降雨有别,同颗树木的年轮宽度是有别的,而同一地区同种树木的年轮宽度基本是一致的。基于这个原理,就可以根据出土木器的年轮编制标准年轮表。样本越多,该表就越准。之后如果考古挖掘到新的木器,只要在显微镜下测量其年轮表的宽度(比方说50圈),画成曲线,然后对比标准年轮曲线表,就可确定该木器的年代。在西欧地区经过无数样本的修订,标准年轮表可以测量一万年内的任何木器。

出土木样

测年轮

画出样本年轮曲线来和标准线进行比较,确定样本年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