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是一系列搁置了很久该写又不想写的话题。一想起要聊进我喜欢的印象派还隔着好几个篇幅,就觉得遥遥无期,甚是垂头丧气。我平常读西方的艺术史都是带着热情的,其中个人的偏好和喜爱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一篇不算我喜欢的风格,却在艺术史上有着与文艺复兴相比拟的地位。所以就权当着小学生要交作业一样完成,只是这里要交给的老师是自己,给自己一个心理上的交待,也是便于记忆。没有开始就永远很难走下去。
去卢浮宫看画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挤完了那三大震馆人群,还想停留的话,一是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几件杰作,还有就是法国的绘画了。
法国17世纪在号称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兴旺统治下,逐渐摆脱了意大利和弗莱芒绘画的影响,创建了自己的古典主义以及后来的巴洛克风格,把现实与自然带入神话故事。画面大都是场面宏大,色彩愧丽,人物众多,动态复杂,充满着激情。充分体现了巴洛克风格的激烈性与华丽感(以普桑的“萨宾妇女被掠夺”为代表)。也是此时,法国真正开启了她艺术的黄金时代。到了18世纪时,皇室和贵族成为艺术的主要赞助者,古典主义走向现实,情感世界取代理性精神,绘画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反映享受愉悦生活的华丽题材成为追捧,这个时期以洛可可风格著称。
到19世纪初,艺术院校的成立已经是绘画技术规范化了,而此时的艺术家们更希望从自己的特长,气质和爱好出发,竭力使自己的创作有个性化和标新立异的效果。随着19世纪雅典神殿,庞贝古城等考古的大发现,重又激起了艺术家们对古典的狂热崇拜,开始反感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的浮夸,繁琐和造作。艺术需要返璞归真,追求理性与完美,予以新的古典主义提给大众美德的教育。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 和他的学生安格尔。
大卫出生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曾在巴黎皇家美术学院学画,后被选送至意大利留学,在那里他深深爱上了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的作品,并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影响。回国后成为法国皇家艺术院院士,并创立了新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
大卫一生热身于政治,积极参与法国大革命,宣扬英雄主义。他借助神话故事中的题材,创作了这幅荷拉斯兄弟之宣誓, 收藏于卢浮宫。奠定了他新古典创作的先驱地位。新 - 是借用古代英雄主义的题材与形式,体现现实中的斗争。而这幅画正是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意义。
画面描绘的是荷拉斯家族中年迈的父亲将利剑交给三个儿子,并宣誓:不胜利归来,便战死沙场 的情景。而画面右边是处于悲痛中的妇女和孩子,表情哀伤。大卫用主要画面描绘出三兄弟的英雄气概,一旁妇女儿童的哭泣则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气氛。
马拉之死,这幅在卢浮宫里给我的印象很深。马拉是法国大革命雅宾党的领导人之一。这幅画是马拉被刺杀在浴缸里的情景。这是大卫在马拉遇刺后赶赴现场做了速写和记录后画下的。马拉垂下的右手握着鹅毛笔,表情平静。大卫借此塑造了一个令人同情的革命领导人形象。他也因此被投入监狱。
法国大革命失败,大卫两次入狱。随后拿破仑称帝,授予大卫首席画家的称号。而大卫在拿破仑执政时期,画下不少歌颂他的画像。 拿破仑越过Saint-Bernard山,明显有美化拿破仑的形象。山石上刻着永垂青史的记录。
卢浮宫里画幅最大的要算大卫最著名的这幅,拿破仑一世加冕式。拿破仑为了巩固他的帝位,请来罗马教皇亲自到巴黎为他加冕。仪式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但是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大卫想避免这一难堪的场面,只好煞费苦心地选择了拿破仑给皇后约瑟芬加冕的后半场景,画面既突出了拿破仑中心的地位,又使教皇避免了难堪。
这幅画为历史留下了真实的写照,骄横一世的拿破仑,毕恭毕敬的约瑟芬,无可奈何的教皇,以及每个角色人物都栩栩如生,生动鲜明。
1813年拿破仑滑铁卢大败,大卫,这位一生热衷于政治,并为政治服务的画家逃亡到布鲁塞尔,以画肖像画和风景画为主,终老其生。死后也是饱受争议,但他的艺术贡献是不可泯灭的。
最后放一张我喜欢的大卫 雷卡米埃夫人像,作为结束吧。以鼓励自己接下去将讲要讨论的大卫的学生 - 热拉尔,勒布伦夫人和安格尔的新古典艺术绘画,在他们的画中,更多是我喜欢的女性的优雅和美丽。
谢谢观看,这是一篇枯燥乏味的艺术史,在此真的要感谢您的耐心了。。。
@ 海对面,我也不是内行,只是爱好而已。有些画是带有一些历史背景的。但很多画,其实是不需要看懂的,就坐在凳子上,凝视她一分钟,任思想遨游,放空,我觉得这是艺术的成就和魅力之一吧。但一定是现场!网上的图片欠缺许多。 祝愉快!
@ John 新古典里的肖像画我比较喜欢,以后会介绍,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