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關東急就章(98)

(2025-08-23 10:57:11) 下一个

關於爲什麼要解放西藏?被隠藏起來的東西有時更直白明瞭。《粟裕文選》有一篇文章,《民族改革的意義、方針和政策》,其中曾言:“川康地區、雲南北部、甘肅的南部、青海的南部這些少數民族地區,有很豐富的地下礦藏,金、銀、鐵、銅、錫、鎢各種各樣的東西都有。從中國的經濟地理説來,礦藏量最多的地方,都在少數民族地區,而漢族最多的沿海地區,除東北和山東有一些而外,浙江、江蘇人口最多的地方直到現在還沒有發現更新的礦藏。旣然這個地方地下的礦藏很多,當然應該把這些豐富的資源開發出來,这對於建设強大的工業國是有重大意義的。但是假如不把少數民族這幾百萬人口解放出來,不把這個地區工作做好,就沒有辦法開發這個地區的礦藏。”這是粟裕時任解放軍總參謀長在一九五六年成都軍區軍事聯席會議上的講話,他表逹的不是個人意見,而是中共中央早已經實行起來的政策。就是因爲這個政策關東做爲“共和國長子”首先被敲骨吸髓,榨得幹幹淨淨,使得今天的關東變成了傷心之地。

去西藏“平叛”的蒙古騎兵,有記録表明是在一九五八年七月二十八日渡過玉樹的清水河。這支部隊是騎兵五師改編的第十四團,亦爲邰喜德原所在的部隊,其駐地爲烏蘭哈逹,也就是今天的赤峰市。十四團是一九五八年六月二十四日接到的“進入西藏,平定叛亂”的命令,軍人以服從命令爲天職。同時接到命令的還有十三團,進入青藏地區十三團改爲三十一部隊,十四團改爲四十一部隊。一個團的編制爲四個連,每連一百二十人,加上衞生連和團部爲總計爲一千人左右,二個團就是二千人。

在藏人的回憶中,當時在西藏“平叛”的騎兵中還有一支,藏人從騎兵部隊馬匹的種類不同來區分的。蒙古馬身材小,其名稱爲“蒙古矮腳馬”很容易辨識,而“西寧馬”身材相比要高大一些且看起來更揚頭挺胸。這支騎兵部隊應是來自於西北原爲馬步芳的部隊後整編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回族人。有人評論道:“中共將‘以夷制夷’的傳統帝王術發展到了極致,不僅利用藏人内部的原有矛盾,分派不同部落的民兵自相殘殺,還派穆斯林回族和蒙古人騎兵攻打西藏人”。與藏人作戰時,回、蒙騎兵佔盡先機優勢。我遍查各種資料,除卻藏人的回憶,確實找不到這些騎兵在青藏地區的作戰“事跡”,只能在藏人的回憶錄中感到對蒙古人、回族人那深深的恨意和不甘。

一九六八年五月九日中共中央以“根本不適用於現代戰爭”,就地解散了蒙古人騎兵部隊。從此這支由日本軍人用現代騎兵操典訓練出來,以機關槍爲中心,以日本軍刀爲配合的武裝力量悄悄地走出了人們的視野。但這並非是最後的步驟,這些騎兵大多都是興安軍官學校出身,是滿洲國軍的軍人,也就是貮臣。貮臣是很難有善終的,經過抓民族右派、打内人黨及文化大革命的幾波衝洗,他們之中尚有些人雖然未被在肉體上消滅,但精神上是完全被摧毁了。

在這裡有一點要補充的,那就是當烏蘭夫組建“内蒙古自治政府”時,有數百名蒙古族青年女性加入到了各級新政府中成爲了幹部。這些女性幹部裡除極個别者外都有一個共同點,幾乎都來源於同一種學校,滿洲國所建的蒙古族女子高等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這些人也都因爲這個歷史背景,在後來的運動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衝擊。

關於滿洲國的普及教育,現在已有共識,旣當時的這個傀儡政權遵循的是日本的國策,“克忠克孝,億兆一心,世濟厥美”,旣教育之目的是使臣民能一心一意爲國盡忠,具體實施此教育國策就要做到“邑中不得有不學之户,家中不得有不學之人”。出于“平等”、“一體”等“虛僞”的表象,滿洲國還是比較忠實地按當時的日本標准開辦了各種學校,大力而全面地推廣教育。如果有想瞭解更多情况的,可以查看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東北淪陷十四年教育史料》,這本書還是不錯的,值得一看。

滿洲國在東蒙古所辦學校中只有三所是專爲蒙古族辦的女子高等學校:

一、興安女子國民高等學校,該校創建於一九三七年,是東蒙古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女子學校,也是近代内蒙古地區歷史上培養蒙古族女性知識分子最多的學校。該校最初由滿洲國興安南省警備司令部在通遼創設,名爲“興安女子學院”;一九三八年遷至王爺廟,旣今烏蘭浩特,改名爲“興安實業女子學校”;一九四一年又改名為“興安女子國民高等學校”,學制三年,開始實行招生考試制度。其畢業生被稱爲“改變興安省教育落後狀態和改進興安蒙古家庭教育的引領者”。

二、札蘭屯女子國民高等學校,該校建於一九四二年五月。該校爲興安東省省立公辦女校。

三、喀喇沁中旗女子國民高等學校,該校建於一九四二年九月二十三日,校址在喀喇沁中旗公府屯,由蒙民裕生會資助全部建校費用和學生費用。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