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東急就章(10)

(2024-03-01 03:40:59) 下一个

除了以上的情况外,在封禁時期,滿清政府一直實行著遣返政策,而且地方官有著“守土”的責任。比如乾隆十一年,查奉天新增漢人四萬七千多人,府尹霍備以漫無稽查,實屬怠翫被革職交部議處,後又因虧空案被抄家。旣使如此,在一百多年的封禁期間,因各種原因在原籍地處於經濟困境之中的關内流民前赴後繼,不氣餒、不放棄,一直堅持“闖”關東。很多人説這就是“闖“的來歷,不過我並不完全贊同,因爲這充其量只能算是偷渡,而闖的本意是明顯而主動地越軌犯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那時的文獻中似乎並無“闖關東”之語的普遍記載。

在明末以前,關東地區的有三種社會形態。一是現今遼西及遼南,因戰爭不斷,此地之居民每隔一定的時期就會遭遇流離失所之禍,在中原擴張和遊牧民族的襲撓下這裏並未因其肥土沃壤的天時地利,而得到如中原那樣的農耕文明,又因無有草原及天然屏障,而不被畜牧民族所喜。此地最明顯的文明遺跡大多都是高麗、遼、金等政權和其宗教風俗所留;第二、今吉林及黑龍江部分地域,亦就是滿族及其它關東少數民族原藉地,民人以部族相聚,生活以種采人參及狩獵爲主,尙未進入完全的農耕文明;第三、大小興安嶺及以外爲韃靼之地,不僅漢人不與,旣滿人及蒙人亦少涉足,其社會形態更落後於吉黑兩地。當時的社會形態仍為部落族群,周邊的三個國家滿清、沙俄和朝鮮對此地當時都沒有實際的政府派出官衙去管轄,眞正是三不管之地,就是處在這種環境中才使得滿清在野蠻中成長壯大。

自第一次移民後,關東地區的社會形態就有所改變了。第一、遼陽府因有新移民充入,其城鎭很快成形,農田也不再荒蕪,經濟快速地恢復了起來,社會是全部的漢化,這是不可避免的。不僅是民間如此,因爲漢人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滿清一代對漢人、滿人實行不同的法律及社會待遇,因此當地的官衙亦不得不逐漸漢化,新移民中的識文斷字之人也被當地衙門所利用,其管理程式亦越來越與關内相近。盛京地區雖然不在移民之列,但相隣過近,亦深受影響;其二、今天的吉林地區,在當時有很大一片是隶屬於奉天府轄内,因是滿人祖籍之所在,所以爲旗人所據,嚴禁移民進入。原有之民亦被區分居住,劃定旗界及民界,所謂“民界”旣是漢人所居之地。向居旗界民人,得依限遷入民界,禁止旗民雜處,旣如今天所説的種族隔離。除此之外,尚禁伐林、禁采礦、禁漢人獵漁及農耕、重治私挖人參者。但旗人歷來不行耕種,因此該地的生活形態仍如以往,不過是增加了很多操兵圍獵之地。也就是由朝廷征用了那些地,任何人不得進入,更不得開荒耕種、打獵采參,收歸“國”有了;第三、黑龍江地區。此地受第一次移民之影響甚微,但在封禁期間産生的變化卻是最大的。

在此以前黑龍江地區包括大小興安嶺和鮮卑利亞靠近滿清的部分地區可算是無政府之自由區。鮮卑利亞今稱西伯利亞,是烏拉山脈以東廣大地區之總稱,雖然其面積相當於沙俄總面積的四分之三,但人口一直僅佔該國的五分之一左右。滿清爲保祖居之地,防範沙俄的侵入,不得不在黑龍江及以外地區設防,由此這块連女眞人早先都不曾看得上眼的落後地區從此並入了大清的管轄版圖,朝廷在那裏專設黑龍江將軍進行管轄。當時的黑龍江並非如今日,因生活環境差,無霜期短,冬天寒冷而漫長,按今天的説法就是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滿清朝廷就把以前的關東流放地集中到了這裏,把它設爲一個能够統一管理的罪犯流放地。我們常常在滿清文獻中見到的發配寧古塔,有人指出是牡丹江海林地區,實際上它包括黑龍江的東部及現如今俄國的一部分。滿清還有另外一個流放地新疆,而且這個新疆流放地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再度啟用過一個較短的時期,在此時期內全國各地有多少犯罪之人被流放到新疆至今沒有公開數據可以參考,但當時很多大城市都曾有些犯人被注銷城市戶口,發往新疆服刑,刑滿後就地畱置不許返回原居地。因各種不可知的原因,今天找不到任何書面資料證明此事确實發生過。這種事的發生是我們這一代人親眼所見,但卻成為了迷,不得不承認那眞是一塊迷樣的土地。

不要小看古代流放罪犯之地,那裏仍然會有顯目標誌的文化出現,罪犯原居地的文化與本地文化的沖突是世界史的一大課題,比如澳大利亞的歷史。若是有人在研究關東歷史中以流放地爲出發點,想必會有快速出成果的效益,因爲可以在滿清遺留的刑部、理藩院、軍機處、順天府、盛京、吉林及黑龍江將軍的檔案中找到數不勝數的案例和綫索,而這些流放人員在關東所畱下的文化遺産更是不可忽視的珍貴史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衍波襄平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一句“挺好的”,说得我能高高兴兴地走下去。说得对,名字是不起眼儿。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挺好的大文章,起个吸引眼球的名字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