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東急就章(3)

(2024-02-18 07:18:29) 下一个

夫家有譜,州縣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華夏向來注重史書和地方志,由官方主持的方志修撰自漢以來就沒有斷過。不過東北的地方志最早的是康熙年間修纂的《鐵嶺縣志》、《開原縣志》、《盛京通志》等官修志書,在此以前畱下的文字不過都是些文人寫的見聞類遊紀。在清代以前關東很多地方的範圍及地名根本就未曾有過定論,有些地方甚至原本就無名。所以若以官修地方志來説明歷史歸屬也不是一個好的主意。而前面提到的這些志書大多也都是關內被流放到東北的文人所編修的,關於這一點我將放在後面再補充討論,因為涉及到的內容在此處無法全面展開。

雖然我以上所説關東並非自古旣是中國的領土,但這並不代表我主張關東不是滿清、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這一點很重要,是必須要説明的,歷史就是歷史,你不能因爲今天的某種需要就修改或隱藏歷史事實,若是那樣還是去寫小説的好,最好是科幻類的。今天的東北三省自然是中國的領土,因爲滿清是中國歷史上的合法政府,而且從實際上而言,中國這個詞的眞正被定義並以國家之名顯於世界也是從滿清入主中原以後的事。在此之前的各朝各代雖然也曾偶爾使用過“中國”這個詞滙,但公認以“中國”正式作爲現代槪念國家稱號的起始點是滿清與沙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在這個條約中第一次以“中國”這兩個字指代當時的滿清政府主權及所管轄之地域和人口。而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乃是秉承滿清而下的中國政府,因此東北三省若按繼承之關係,自然而然地就是中國之領土,這也符合當今世界各國所共同遵循之法理。

什麽是世界各國所共同遵循之法理?這是在二戰時就已成熟的共識。其中有二點最重要:一、依該國的法律規定及國際公法之意義,或以承襲、或以割讓,不但要通過該國的法令還要見諸於國際間的條約。二、依據民族自决之精神,該地區人民以民族、宗教、政體等與屬國相異,起而抗爭,爲和平起見,由該地之民公决並經國際社會認可後,或將獨立建國、或將改變屬國。如紐芬蘭國一九四九年公决以“紐芬蘭省”並入加拿大;新加坡一九五九年從英國取得自治,一九六三年脱離英聯邦並入馬來西亞,一九六五年獨立建國;一九八四年文萊宣佈獨立,這些都是和平過渡之樣板。當然加拿大也有另一和平樣板,獨立公决後根據結果仍然留在加拿大政體之内,這就是魁北克。這是常識,不再繼續討論。在此提醒一點,如果有人對關東之國家屬性有疑問,本人不建議您立卽發言去爭論,請靜下心來先把傅斯年主編的《東北史綱》和金毓黼撰《東北通史》讀一遍。這兩本書就是當年爲了向世界證明日本是侵略者,東北爲什麽應該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而寫的,我認爲這些書可爲想爭論關東領土所屬問題之人提供大多數的答案。至少關於關東自古就是中國領土這一觀點,應該仔細閲讀《東北史綱》第一卷。《東北史綱》雖然是應時而作,而且很多結論牵強附會,但史料充實且全面這一點應當被認可,作者們史學之淵深、地理之沉厚及文學之功底今人仍難攀其項背。

《東北通史》的作者金毓黼是遼寧遼陽人,漢軍正紅旗籍,歷史學家,專治宋、遼、金朝歷史,曾任國立中央大學歷史係教授兼主任。他對關東歷史、地理之考實論證今人仍然無法超越。在著《東北通史》之前,金毓黼著有《渤海國志長編》,是研究古渤海國及關東歷史的重要資料。一九四九年後金毓黼再無著作出版,僅在其逝後根據其日記整理成《靜晤室日記》出版。可惜的是金氏之《東北通史》僅出版了上卷,時間至元而止,下卷則一直未有下文。在此需要提到的是,為擔憂日本學者假學術之名,行政治侵略之實,造成積非成是的歷史曲解,傅斯年、金毓黻懷著強烈的民族精神,紛紛於“九一八事變”後投注至對中國東北史的硏究,因此其著述中自然會帶有那個時代的特徵。

漢人何時由中原向關東自主進行擴張,余尙未見到具體論著,此爲讀書少之故。但有一點卻是明顯可見的,那就是漢文化在東進之時跳過了“關東”。因爲從漢代起朝鮮半島旣已深受孔孟儒家之熏染,其國家形態、民族意識、門閥階級、科學技術及社會組成與華夏特别是齊魯文化幾無大别。轉頭看看關東,不但其社會在建州女眞時期尙無成形之國家,連部族也是四分五裂。旣使是明末,朝廷對女眞的制裁還包括不許鐵類及制品現於遼東馬市,防止輸出關外。有些類似今天美國對中國大陆的技術出口和中國大陆對美國的稀有礦産輸出之限制。這就説明當時的關東在科學技術上是無法與中原華夏相匹配的,一言而蔽之是落後的。而旣使滿清貴族坐上了紫禁城的龍座,在初期仍然是實行著八旗議政之制,亦就是共管的制度,或許這就是民主集中制的早期版本吧。八旗在關東地區的部分一直到滿清中葉還貫彻著“出則爲兵、入則爲民”的原始形態。説得更明白一點就是滿清的政治制度在當時也是落後于中原的。關於這一方面,我曾在三十多年前見遼寧大學有過一係列的研究文章,但今天想查找卻無處可覓。另外我記得曾在某個文献上讀過,明萬歷年間曾記載有内地商人,有人説是山西商人但無有實在的證據,到逹過吉林、黑龍江地區,置換當地土産獸皮人參等。從語言方面而言,不論是金還是後金一直未曾有過自己的文字。滿文是在萬歷二十七年才由努爾哈赤命令額爾德尼和噶蓋兩人借用蒙古文字創製的,此時距順治元年還不足五十年,亦即滿文的歷史太短,而且非自然産生,是依附于其它語言而生成之文字。滿文曾在滿清入關前至清中期使用在政府及滿清八旗內事物記載文件中,但從今天看來那不能算是文體,只能算是口語的記錄,是一種非常原始的文字雛形,或可稱為符號,不但在邏輯上不嚴密,更無文彩而言。滿文除去清政府用於裝點門面外,再未見到其它的重要作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