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4)
2016 (2)
2019 (3)
2024 (69)
2025 (3)
“小篆”之消亡是必然的,因爲它不易“書”,這也合乎語言文字是“傳統自然延續的結果,并不是人可以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和改造的”這種認知。我的另一個想法是,今天看到的甲骨文、金文、大篆等商周時的金石遺跡,其作多和卜、頌、記等有關,而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當時的執政者圈内之人,這也合于孔夫子所稱的“天子”之權,那些想掌天下者都想實施這個“書同文”,由此而生出了那些後人難於讀懂之字和體。但實際上民間所用的文字是自然發展的,也就是中國的文字是一脈相承的,而統治者一直都希望按自己的愿望去修改,但每次都是以失敗而告終。這也可以從隸、楷幾千年的一脈相承看出端倪,而那些人爲修改之字體則只能作爲藝術了,因爲這些人爲之修改雖然在某一方面有其合理的假象,但使漢字的系統性、邏輯性和完整性出現了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