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上
著名文学评论家和红学家刘再复先生曾在1995年就给莫言写过一封信,在信中他表明一种期望,希望莫言可以成为文学海洋中的一条鲸鱼。他这比喻来自于高尔基的纪念托尔斯泰的一篇散文,在文中高尔基说: 如果托尔斯泰是生活在海洋里,那他一定是一条鲸鱼。
我觉得莫言的回复写得很好:
“真正的长篇小说,知音难觅是正常的,。伟大的长篇小说,没有必要像宠物一样满地打滚,也没有必要像猎狗一样结群吠叫。它应该是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着,波浪翻滚地交配着,血水浩荡地生产着,与成群结队的鲨鱼,保持足够的距离”。
“在我周围的文学海洋里,没看见一条鲸鱼,但却游戈着成群的鲨鱼。我做不了鲸鱼,但会力避自己成为一条鲨鱼。鲨鱼体态优雅,牙齿锋利,善于进攻。鲸鱼体态笨重,和平安详,按照自己的方向缓慢地前进,即便被鲨鱼咬掉一块肉也不停止前进,也不纠缠打斗。虽然我永远成不了鲸鱼,但会牢记鲸鱼的精神”。
“谢谢您对我的期望。但要我成鲸也不易。我大概连鲨鱼也成不了。当然,孜孜不倦的努力是肯定的,挖空心思地试图变化自己的面目也是肯定的,不屈不饶地跋涉泥泞也是肯定的”。
莫言,出生在中国最贫瘠的土地上,有着一个充满饥饿和苦难的童年,却有着一颗最活跃敏感,最富有丰富想象力的心灵。
莫言选择以写作为生,选择成为作家中的鲸鱼,其实在很大一种程度上他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清贫而孤独的生活方式。
我喜欢莫言的小说,他的小说有着大爱大恨,大漠板荡,充满生命的图腾和野性的呼唤,在他的笔下,你会看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高密人,一片片有生命有历史的高密土地,他的小说给你一种荡气回肠之感。
虽然我没有太多文学功底,但是相比高行健,我更喜欢莫言,喜欢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尖锐大胆的写实度。他的想象力,可以和南美的那帮大作家媲美,他让我们想起马科斯的“百年孤独”, 他的写实,可以和欧美作家叫板,从他一部部尖锐到让人撕心裂肺的写实小说中让你联想到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他是一个文学巨匠,中国人的骄傲,一个高密赤子。在他的文字里,你可以看到他灌注了自己的全部生命。在他的小说里,男人们女人们个性鲜明,极具生命张力,留下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和一个个让人无可忘怀的普通老百姓,最可贵是他游刃有余的将荒诞和魔幻注入他的小说里,让读者在写实中有着无穷想象空间。
著名伟大散文家艾默生说过:唯一有价值的是拥有一颗有活力的灵魂。从莫言的小说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有灵魂的作家的沉重社会责任感和冷静独特的观察视角.在他的笔下,有着中国伦理体系的瓦解,疯狂物质刺激下的欲望无限膨胀,道德良心底线的崩溃,人已不再是一种理性的动物,而是一种受金钱和欲望驱使的变态生物,迷茫而无助,他记下了中国这个高度现代化大环境的影响下一幅幅历史大变革的画卷。他的作品有强烈的社会性,现代性,和鲜活的黄土地的气息。
我想一幅幅活灵活现的现实画面与他的不一般的童年有一定联系。在他在回忆录中说道,在他年幼时,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去生产队干活时,会把队里的粮食吞下去,回到家对着一盆清水,用一个筷子捅喉咙眼,让没消化的粮食吐出来,再洗干净煮给家人吃。为了对付饥饿感,他甚至啃煤块,他对整个童年的回忆就是饥饿。
看来莫言受的这些苦难应证了海明威说的:每一个伟大的作家都会有一个苦难的童年。莫言,我为你的成就而骄傲,更为你孜孜不倦的追求鲸鱼精神而感动。你是一条遨游在世界文学海洋里孤傲而充满活力的鲸鱼。
你本末倒置了.灵山本来就是高行健用中文写的,英文版是葛浩文翻译的.当代中文小说很多都是经葛氏之手走向国际的.都说葛浩文的英文翻译一流,绝对是对原作的提升甚至是再创作.
唯一的个人意见是我也非常喜欢高行健,甚至不在莫言之下。巜灵山》我读的是英文版(可惜不懂法语),有一种直达心灵的穿透力,这便是文学艺术的魅力。中文译本糟蹋了这部作品,不能怪大众中文读者不喜欢高行健。
最后说一下您提到的百年孤独,多年前我读中文版,此后又读英文版。再后这本书便是我舟中厕上常备的解闷之物。这是我读过最好的巨著之一。向周围的好友推荐,结果大多女性读者反映这本书枯燥古怪,根本读不下去,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当年可是手不释卷的。
read his "檀香刑“,I can not eat for three days( 夸张了),do not like him. I have to say he is ugly looking man, and he like 细腻华美 地 writing ugly 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