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周山夜话

历史如小姑娘出门,任人打扮; 未来像大姑娘待嫁,世事难料
个人资料
布周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学习党史笔记:回顾“以阶级斗争为纲”

(2023-09-26 00:07:09) 下一个

学习中共党史,很难绕开“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课题。“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文革的理论基础,而且毛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历史阶段中,它也是中共的纲领。毛去世后,中共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有了巨大发展,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可四十多年过去,在中共很多重要文件中,还能发现“否定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文字。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是深远的。

从党史角度看,“以阶级斗争为纲”有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1957年在毛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这个理论已经初步呈现。经多年发展,到了文革后期趋于成熟。很多人认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内容比较单一。实际上这是个成系统的理论,有相当丰富的内容。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一些谜团已经散去。我们可以将“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归纳为三大部分。(1)阶级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资产阶级就在党内。(2)阶级斗争主要发生在思想领域,基本都是人民内部矛盾,要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解决。(3)阶级斗争是纲,发展经济是目。没有纲,会失去方向;没有目,纲也没了意义。

毛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的第一部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初步形成了。在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承认,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但毛强调,阶级斗争没有结束,还是长期、曲折甚至是很激烈的。毛还认为在中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马主义者仍然是少数。因此,多年后毛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依然存在、我党懂马列的不多,应该不是突发奇想,而是长期观察的结果。

1966年毛在《文革十六条》中,对这个理论做了重要补充与完善,这个理论的第二部分逐渐清晰。毛提出和平时期的阶级斗争主要发生在思想领域。毛在《文革十六条》中说,资产阶级企图用旧思想征服人心,力求达到复辟的目的,无产阶级“必须迎头痛击”他们的挑战。毛还提出,资产阶级就在党内,“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毛在《文革十六条》中用了较大篇幅强调,“要用文斗,不用武斗”“必须采取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对于持有不同意见的少数人,也不准采取任何压服的办法”。从这里能看出,毛讲的所谓阶级斗争,主要是指思想领域中的斗争,企图通过文革改变党员干部的思想,而不是像经典的阶级斗争理论那样,要“夺过鞭子抽敌人”,从物理上消灭阶级敌人。

在《文革十六条》中毛坚持认为,虽然资产阶级在党内,但几乎全部是人民内部矛盾。《文革十六条》指出,中共干部可分为:(1)好的(2)比较好的(3)有严重错误的(4)少量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前两种人是大多数,最后一种是少数。即便是最后的第四种,即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干部,也要给出路,让他们有机会改正错误,重新做人。从毛对干部的四种分类可看出,对几乎所有的犯错中共党员干部,都要用所谓“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解决。而不是像经典的阶级斗争理论那样,强调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毛主张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对待党内资产阶级。文革中,对邓等部分老干部的处理相对温和,邓能三起三落,应与毛的这个主张有很大关系。非常遗憾的是,文革中,对大量所谓“走资派”包括对刘主席的批判中,出现了普遍的人身攻击、特别是人格羞辱现象。这不仅严重背离了毛的《文革十六条》,而且对后来中国大陆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相当恶劣的影响。

毛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的第三部分很早就形成了。在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对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做了论述:“我们提出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限,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就是十分必要的了”。这里,毛所说的划分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否包括对党内资产阶级的斗争还不清楚。但重点是,毛明确指出了,目的是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巩固新制度,建设新国家。

到了1966年在《文革十六条》中,毛将1957年的这个观点明确化、理论化了。在《文革十六条》中,毛提出要“抓革命,促生产”,“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把文化大革命同发展生产对立起来,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我们前面已经提过,毛发动文革,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派。因此抓革命就是开展对走资派的斗争。而抓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毛认为目的就是促生产。换句话讲,以阶级斗争为纲,不是目的,目的是促生产、是经济建设。毛在多年后又提出了“纲举目张”的口号,强调阶级斗争是纲,发展经济等是目。没有阶级斗争这个纲,就会失去前进方向;没有发展经济这个目,纲就被架空,就没了意义。令人遗憾的是,文革中普遍发生了停工、停课、甚至武斗的现象,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显然,这也是同毛的“纲举目张”背道而驰的。

可以看出,毛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第二部分提出解决方法;最后部分明确最终目的。这三大部分,即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熟悉马主义的人都知道,经典的阶级斗争理论是马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显然毛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既继承了经典的阶级斗争理论,又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同经典阶级斗争理论显著不同的主张。应当指出,文革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是不容回避的。另一方面,这些严重问题的发生,同毛的理论相违背,同毛的期望相对立。历史为什么有这样的发展轨迹?毫无疑问,这是党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应当十分关注的课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101Beijing 回复 悄悄话 对刘主席的批判有历史的偶然性,如果没有叛党问题,应该是人民内部矛盾。叛党是错案,但请有可原,没搞逼供信,历史确实太复杂,跟贺龙案类似,巧合加误解造成的。
ahniu 回复 悄悄话 可怜。
东方明月- 回复 悄悄话 搞阶级斗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只有树立敌人,人民队伍才能纯洁。
当所有不能团结的人都成为人民公敌的时候,全中国人民就能大团结在党的周围了。
当任何不同意见的人都划入敌人的时候,伟大的党就能代表所有中国人民。
当党的人民代表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人民的时候,就只有伟大领袖才能说自己是人民。
那个时候,共产主义就实现了,就像北朝鲜一样----因为伟大领袖和全中国人民变成同一个人,他们的利益当然就完全一致了。而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力归人民的诺言也完全实现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