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周山夜话

历史如小姑娘出门,任人打扮; 未来像大姑娘待嫁,世事难料
个人资料
布周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学习党史笔记:中共八大刘的主要矛盾说

(2023-05-25 16:27:32) 下一个

邓总设计师在1980年悼念刘主席的大会上说,刘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站在中共的立场上看这个评价无疑有正确的一面,事实求是记述了刘对马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马主义的热衷宣传。但是,有些遗憾地说,似乎这个评价也存在不准确,甚至有点不靠谱的一面。

刘生前的讲话和文章等比较多。最有影响力和最能反映刘思想的,莫过于他在中共八大二次全会上的提出的主张。他提出了所谓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物质需求与生产力不足的矛盾”。这个提法很可能不是马主义的。下面的讨论,仅供党史工作者们参考。

首先,刘的这个提法似乎脱离了马克思有关社会发展的理论框架,也就是所谓的历史唯物主义。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主导。同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有反作用力。刘提出的“人民生活物质需求与生产力不足的矛盾”,并不在马的理论框架中。

马作为理论家,他为何不将“人民生活物质需求与生产力的矛盾”放入自己的理论框架中?可以这样理解,大家知道自然界某些动物也有社会属性,如果将这些动物的觅食、筑巢等活动类比为生产力,那么也可将“生活物质需求与生产力不足的矛盾”,类比成这些动物社会的主要矛盾。比较一下,人类社会比动物社会要高级多了、要复杂多了。人类社会中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复杂结构,才是决定性的。因此如果只去关注“生活物质需求与生产力不足的矛盾”,显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没有找到人类社会的内在发展逻辑。

其次,人类社会是有分工的。按马的观点,人类社会中至少存在两大基本分工,一部分人在经济基础领域工作,一部分在上层建筑领域工作。中共作为执政党,应当在上层建筑领域担任主要角色,同时在经济基础领域中也有重要主导和发展任务。刘的这个提法,似乎从纲领的高度,不仅要中共忽视上层建筑领域中的占位,还要在生产关系领域放弃适当的进步。换句话说,刘的这个提法,忽略了执政党的政治作用,客观上可能将执政党变为一个经济团体。这似乎同马主义相悖。顺便说一下,刘的这个提法还成了著名补课论的理论基础之一。

毛生前曾失望地说我党懂马列的不多。看来这个评价放在刘主席身上有些合适。虽然刘生前坚信马主义、热衷宣传马主义,但由于水平有限,对马主义的理解出了偏差。更加遗憾的是,在“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的童谣中,刘主席似乎始终没明白自己的真实水平。

(2025年5月修改)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