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周山夜话

历史如小姑娘出门,任人打扮; 未来像大姑娘待嫁,世事难料
个人资料
布周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邱会作回忆录摘评(5)》:中共“八大”出现高层裂痕,我党懂马列的不多

(2018-02-05 21:50:04) 下一个

【布周山评】一些学者认为中共“八大”是毛刘发生分歧的起始点。邱将军作为“八大”代表从始到终参加了这次会议。邱回忆,毛对刘在政治报告中主张的“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十分不满。如果站在马列主义的立场上,稍有马列理论基础的人,都可看出刘少奇先生的这个著名论断是有问题的。马列主义的一条基本常识,是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刘为何要说社会主义制度和生产力有很大矛盾?还成了主要矛盾?毛后来说我党懂马列的不多,极有可能就是从那时发现的苗头,经过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

***** *****

参加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

一九五六年,党举行了第八次代表大会。总后的代表有洪学智、张令彬、饶正锡和我。八大的会场是政协礼堂,大会代表1026名,比党的七大多了一倍,代表着全国一千万党员。

八大是全国解放后第一次代表大会。刘少奇代表中央做政治报告,邓小平代表中央做修改党章报告。大会对树立毛主席的接班人刘少奇的威信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这是成功的一方面。但事后看,八大的组织路线,也是党内开始不团结的一个不小的原因。

毛主席只是在大会开幕时致了开幕词,其余就没有说什么话。但毛主席每次大会都是到会的,不过好像没有深入小组讨论。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参加了党的八次大会。

八大是比较平静的大会,主要是刘少奇、邓小平他们在搞,只是在起草大会对政治报告的决议时,出现过不同意见。在通过决议时,毛主席对《政治报告》中所提出的:「我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些论述,有不同意见。他就是在大会讨论时,在主席台上修改的。在台下,我们看到毛主席在看什么文件,当时神态很严肃地拿起笔就写开了,写了之后即转给坐在他右边的周总理看。总理看了之后,笑了笑向毛主席点头,表示同意毛主席的修改,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个问题,当时只在小组会上做了简单的传达。

在文化革命开始后,毛主席和刘少奇反目为仇,才把文件的内容、修改的经过都作为中央文件影印出来了,被当成了刘少奇的一个大「罪行」,给予完全的否定。此时,我才知道当时争论的真相。

邓小平在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提出了反对个人崇拜,把「对个人突出和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1的问题虽然提出来了,但大会自始自终在对毛泽东个人进行歌功颂德,甚至对刘少奇个人也进行了歌颂,这个风一点也没刹住。

八大也有不成功的一面,就是组织上安排不很得当,刘少奇的人在组织上摆得太高了。过去在白区工作的干部,特别是华北地下党的重要干部(如原北方局的主要干部),几乎全部进入了中央委员会。相反,军队进入中央委员会的名额是很有限的,这与我们党的发展历史很不相称。在大会讨论中央委员会候选名单时,各组里就传出这样一些议论:「今后是建设时期,有建国才能的人都应当进入中央委员会。」更有人在树立刘少奇的威信,说「打仗靠毛主席,建国靠刘少奇」,连「干白区党的比二万五的(军队干部)斗争更艰苦,因为是老虎肚子里活下来的」等议论也出来了,而且传得很广。党内这种潜在的思想分歧从此开始了。在两年后的八大二次大会上进行了弥补和平衡,补选了一批候补中央委员,主要是军队干部,这说明中央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尽管如此,这也没有完全消除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由此而引发的一些矛盾,这为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埋下了隐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话里有话 回复 悄悄话 八大的理论表述没有太大问题。社会制度也属于或在理论上讲是生产关系方面的制度体现。所谓“先进”是意识上的自我肯定,并不真的“适应”或“能够有效促进了“生产关系。刘一直想用马列的这些僵化原理讲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共党要转轨到发展生产力,搞经济建设上来。这点毛是不赞成的。赞成了,就是自己承认要被边缘化。因为毛的特点就是对战争有一套,对搞建设,慢工细活地踏踏实实搞国家建设没兴趣。八大确实是个分水岭。军队在中央的比重一下掉了一大截。老帅们颇有怨言。所以,又搞了一次军内军衔级别调整,主要是给中下级军官提调,工资也高了些,稳定了中下级军官们的情绪。那些老军头想发作也找不到什么借口。这是刘邓的高招。但刘的问题也太突出,就是大量使用或提拔华北局的干部。现在看来刘的做法就是新山头。而且华北干部在搞经济方面也很不在行,远不如华东干部。华北局的干部搞统治经济不如东北局的干部,搞商品经济不如华东局干部。后者对经济金融市场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一批人有相当成功的研究。刘在白区工作就是在北平又了些成就。在上海在东北都没得到发挥,而且呆的时间不够长。这导致他的局限性。记得文革前,哪有问题,刘就派人来,清一色的是华北干部,一听口音就知道,大家就说,有事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