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共官方对毛的评价,总是认为毛犯了“晚年错误”。习总书记上台后,对毛的评价最近才有所改动。比如中小学教科书中将文革描述为“艰难探索”,将“毛泽东错误的认为”改为“毛泽东认为”等等。那么毛究竟有没有犯下“晚年错误”?这个课题太大,一篇短帖很难说清。如果我们对提出“晚年错误”的人做些分析,也许能说明问题。
打个比方,假设有一位老师和一群学生。有一天老师对其中一位学生说“你某道题答错了”,相信多数人都会赞同。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老师水平比学生高,老师有 能力对学生的对与错进行判断。如果有一天,这位学生对老师说“你某道题答错了”,相信多数人都不会赞同,会认为学生有点狂妄。因为学生还没毕业,还没能力 对老师的对与错进行判断。当然为了教书育人,老师可能会说些“人才难得”一类鼓励的话。
某一天老师过世了,几个学生凑一起,能不能判断老师的对与错?首先要指出,学生数量多少不管用。如果学生水平不高,无论是十个学生、一百个学生、或者更多 一些,无论是开大会还是做决议,还是没有能力对老师的对与错进行判断。令人遗憾的是,“晚年错误”还是被学生以“全班决议”的方式提出来了。当然不排除一种情况,就是至少有一位高才生的水平超过了老 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怎样判断那位高才生是否超过老师,怎样判断是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也是个难题。如果这个学生自称比老师高明,或者还有几个同学附和,这个说 服力不强。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学生超过老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不能只听学生本人的言辞,还要看学生长期作为。中国有句老话叫“路遥知马力”就是这个 意思。如果过了一段时间,学生没搞出啥超过老师的理论,实际工作中也搞得大家怨声载道。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是不是犯下了“晚年错误”,就是个很大的疑问。
比方打完了,结论也很清楚。如果毛身后的领导人没搞出超过毛的公认的理论,甚至连篇像样的文章也很难看到,如果这些领导人搞了几十年,也没有得到多数人拥护,甚至搞的怨声载道,那么这些领导人说毛犯下了“晚年错误”,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