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拼到老

在字句里看过去现在和未来
个人资料
chunfengfe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诗词背后的故事:献诗免税及遇盗吟诗

(2014-03-16 18:17:28) 下一个

明代陆楫《蒹葭堂杂钞》记一趣事:吴中名士陆楠,上京考试落第,乘船还乡,经过扬州钞关(收取关税之处),被要求纳税。钞关之设,本为向运货的商船收税,货主根据载货多少、路途远近缴税,后来逐渐演变为不问所载何物,只按船的大小收税,关吏借此横征暴敛,雁过拔毛,百姓苦不堪言。落第举子陆楠就遇到了这种索要过路费的事。他急中生智,献上一首诗:“献策金门苦未收,归心日夜伺东流。扁舟载得愁千斛,幸有明王不税愁。”大意说自己上京应试,失意还乡,如今穷得叮当响,载了满满一船“愁”回家,幸亏当今圣上还不要求为“愁”这种货物交税啊。诗谈不上高明,但写得聪明,叹了苦经,发了牢骚,有微讽(除了愁还有什么不收税的),却无政治立场错误(毕竟还是赞颂了天子圣明的嘛),温柔敦厚,委婉得体。恰好遇上个有文化读得懂诗的关吏,读了诗,立即免税,对陆楠以礼相待。

    沿着时间河流上溯七百多年,唐代长庆二年(822年),一个春雨潇潇的夜晚,另一个诗人乘船江行,这是曾做过太常博士、在当时颇有点诗名的李涉到江西九江去看望当江州刺史的弟弟。泊船歇宿时,僻静处跳出数十条拿刀弄杖气势汹汹的大汉,原来遇上了劫匪。对方喝问:船上是什么人?仆人回答:李涉李博士。为首的一怔,竟然说:真是李博士吗?我们闻名已久了。如是,不要他的金钱,只请他写首诗送我们吧。李涉博士既非假冒伪劣,也不是浪得虚名,吟诗作赋是看家本领,欣然命笔,一挥而成七绝一首赠予盗匪:“春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藏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群盗大喜,如获珍宝,捧出牛肉、好酒馈赠李涉,恭恭敬敬地行礼送他上路。

    该故事见于《云溪友议》、《唐诗纪事》,大约确有事实依据。唐人的爱诗、敬重诗人,于此戏剧化记载中可见一斑。比之于明代那位还算雅致的税吏,唐代这群绿林好汉更是可敬可爱。前者以理解和同情之心免了落第举子的过路费,后者则是爱诗歌胜过爱金钱,是诗和诗人的真知音。而李诗“世上如今半是君”也是绝妙的点睛之笔,刺世意味甚浓,让人联想起南宋的一则趣闻:海盗郑广,受了招安,在福建当军官,被同僚轻视,每逢聚会,众人谈诗论文,将郑晾在一边。某日,郑广实在憋不住,站起来说:我是个粗人,也做了首诗,读给大家听听。然后大声朗诵:“郑广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总一般。众官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满座哑然。

    是啊,那时候,做贼的,劫诗不劫财,雅得可爱;做官的,冠冕堂皇,道貌岸然,却巧取豪夺,掠尽民脂民膏,还不如“贼”呢。(作者:王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