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董九出了东暖阁的西门,就向北檐而去,大美人立刻停住脚步说:“我们先出坤宁宫,从东穿堂上御花园吧!后门一般都不开,不要给我的警卫添麻烦,行吗哥哥?”董九也停了下来,想不到大美人并不像世人说的那样,从来我行我素,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难处,欣然点头,重新牵着大美人的手,跟着警卫出了坤宁宫。通过东穿堂,看见大美人嘴中说的木影壁,不过壁面上被一层塑料布包了起来,看不见有没有囍字。
站在宫后月台上,董九被石雕御路迷住了。虽然这里的云龙石雕没有保和殿后的那么巨大,但是依然不失皇家气度。董九数了数,共有六条龙。大美人见董九好像入迷了,不屑地哂笑道:“哥哥,石雕御路,连宋代《营造法式》中都没有提及,只说到殿内地面心石的制作,不过没有历史证明。
“皇家宫殿铺设石雕御路,到明朝才出现,来到清代,这种制式和惯例到达鼎盛时期,仅仅在紫禁城就有45块石雕御路。不过讲究外朝属阳内廷属阴,才有外朝五门三朝、内廷二宫六寝之说,五门即正阳门(前门)、大清门(已拆除)、天安门、端门和午门,也有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和乾清门之说,三朝即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二宫六寝,自然是乾清宫和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的东路六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延禧宫,和西路六宫——永寿宫、翊坤宫、 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启祥宫。
“不管是太和殿丹墀下的三段石雕御路,还是保和殿后月台下的云龙石雕,都是9-5-3制式的云龙戏珠,但是在连接殿门前后的丹陛御路上,都是二龙戏珠石雕。可谓阳中有阴、阴随阳转,讲究阴阳平衡,以求达到天地人的相互感应,追求自然、人事的顺畅、吉利,达到康泰、幸福的人生目的。走吧哥哥,我们出坤宁门,上御花园看看!”
董九拉着董九,身后跟着警卫,欣然走向坤宁门。大美人边走边说:“在明朝嘉靖十四年即1535年,改建此处北围廊的广运门,新门重新命名,叫作坤宁门。门宽三间,左右次间隔为值房,明间中间即中一间设双扇门,通御花园。坤宁门的屋顶属单檐歇山顶,从大门两侧的山墙,斜着砌出八字形琉璃影壁,出去就可以看见!”
站在双龙飞舞的石雕上,董九在大美人的指点下,回望坤宁门,从大门后檐山墙两侧,各伸出一面琉璃影壁,虽然朱漆斑驳,但是气势不减,在薄雪覆盖中,显得一身铮铮硬骨,仿佛看见当年孝节周皇后,毅然决然死去,而免受“叛军”之辱。
大美人见董九神情凝重,不禁揶揄道:“又想到什么了?是不是想那个大周后,嘻嘻嘻——!”董九闻听,大吃一惊,发现大美人可以读心,转身拉着大美人下了石阶,朝钦安殿走去,同时答道:“妹妹对周皇后怎么看?”
大美人不答反问道:“哥哥对亡国之君朱由检如何看呢?”
董九略加思考后,低声答道:“哥哥对这个意外得到皇位的崇祯帝没有啥好感,因为他性格上的几个致命弱点——多疑、性急、薄情、溜肩膀,居然说出‘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多疑而杀国之栋梁——袁崇焕,让朝廷上下的官员寒心,谁也不敢豁出去为朱家卖命,也暴露了朱由检不是一个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皇帝,否则怎么会自毁长城?无论是传说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还是他的韬略、识人、用人的胸襟和气魄,只说明一件事——崇祯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他朱由检内务府有千万两白银不花,让王公大臣捐银子作军饷不成,选择急功近利的短视手段,强加天下百姓赋税、裁撤驿站来增加国库收入,让本来就家徒四壁、无以生计的百姓成为流民,被赶到死路,逼反了王嘉胤、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冲进北京,终结了经历万历、昌泰和天启三朝而早已千疮百孔的明朝,而他自己走投无路,在1644年3月19日自缢于煤山。
“崇祯这个人刚愎自用、毫无政治经验,认定的事,无论对错一定要去做,结果自然是失败,却不反省,更不会承认错误,而是指责他人失职,甚至怀疑他们心怀不臣之心。譬如外拒清兵内镇压农民起义军,是当时明朝财力和兵力无法承担的完败策略,导致崇祯首鼠两端、举棋不定,让官兵白白送死,明朝在他手上不亡可能吗?
“因薄情寡义,让朝廷官员早已背弃他朱由检,任凭大明王朝在风雨飘零中,轰然倒塌。没有担当,让臣下背锅,让他的内阁朝臣越来越离心离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敢办实事,担心一旦办砸,就会被皇上抛弃而背负失败的罪责。譬如卢象升战死,面对其家属要抚恤时,崇祯不允;孙传庭战死,崇祯也未抚恤其家人,让那些朱家的忠臣良将不是战死就是战败投降清廷。所以崇祯‘用人多疑、急功近利、有恩不欲归下、有过全盘推脱’,才让他成为亡国之君。”
大美人不以为然地嗤笑道:“明朝晚期,天灾人祸外敌入侵,他朱由检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又面对积重难返的朝廷腐败官僚体系,换成你董九,再给你三头六臂,也得亡国。他朱由检捡到一个皇位,但是根本没有经历做皇储的教育和历练,而是在居人篱下的环境中长大——形成他小气、多疑、固执的性格。他能延续晚明十七年,已经尽力了!当然,如果他不杀袁崇焕,采用汉初和亲的政策,与后金议和周旋,先安内后攮外,也许能做一个明朝中兴之主。唉,不管怎么说,即使明朝可以续命百年,如果不纳入世界的工业革命潮流,一样避免不了我国被西方侵略者奴役的百年屈辱。哥哥,妹妹想听听你用二个字,概括历朝历代的特点好吗?”
董九停下脚步,不急于上钦安殿参观,理了理头绪,想想中国从古至今经历的朝代,然后才抬头看着大美人说:“夏商——传说;周朝——礼乐;秦朝——精悍;汉朝——梁柱;三国——折腾;晋朝——躺平;十六国——赶集;南北朝——朝露;隋朝——惊艳;唐朝——宝顶;五代十国——烟花;宋朝——戏台;辽国、大理、西夏、金——意外;元朝——打盹;明朝——奇葩;清朝——辫子;民国——乞丐;中华人民共和国——复兴。”
大美人听完,咯咯笑个不停,一边拍打董九,一边戏谑道:“哥哥只喜欢汉朝、唐朝和今朝,其他朝代,譬如宋朝居然是一座戏台,银样镴枪头是吧?难怪主席会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哥哥怎么评价‘文采’和‘风骚’两词,是词义的重复还是词义的递进?”
董九听完大美人的问题,深感她对主席所作诗填词的名篇《沁园春•雪》一定有独到的见解。主席到目前为止,最有名的填词有两首——《沁园春•长沙》以及《沁园春•雪》。看来主席很喜欢词牌《沁园春》。前一首词是他1925年填写的,当时他33虚岁,正是他处于探索中国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的阶段,对中国命运的探索充满不屈不饶的信念,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早期阶段。所以整阕词,从秋色入手,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寄托情怀和希冀。作者胸怀博大,眼界开阔,对中国之未来和命运,进行不屈不饶的探索,彰显了他对农民运动的实践和倚重的决心和态度,对推动中国完成反封建反殖民的革命运动,最后实现独立和自由,表达坚定的意志、充满必胜的信心。
《沁园春》词牌得名于东汉的的沁水公主园,词作最早见于晚唐,而词调与格律正体以苏轼的《沁园春·孤馆灯青》为准。《沁园春》的词作,一般具有“典雅庄重、豁达豪放、悲壮激昂”的艺术特点,也是主席在抒发革命豪情和歌颂实现国家独立和进步的理想时,选择《沁园春》词牌填词的主要原因。
而《沁园春•雪》,是主席1936年填写的,并于1945年在重庆谈判时,发表于《新民报晚刊》上,顿时引发洛阳纸贵。主席填本词时已经44岁,处于他的革命生涯成熟阶段。经历了与国民党的分分合合,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的走向,比十一年前,具有更深切的体念和更完整的理解,更加坚定了与代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外国殖民者利益的蒋家王朝决一高低的信念和意志,对实现代表工农和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摆脱被殖民的命运、建立独立、自由、强大和富裕之中国的伟大理想,充满乐观和浪漫的革命豪情。
董九对这阕文情并茂的《沁园春•雪》,也很喜欢,觉得非经历革命斗争的生死实践,是写不出这么豪迈的词句,是无法体现这么恢弘的气概。历史上《沁园春》名篇不少,譬如苏轼的“孤馆灯青”、“情若连环”,陆游的“孤鹤归飞”、“粉破梅梢”、“一别秦楼”,辛弃疾的“带湖新居将成”,汪莘的“忆黄山”, 刘克庄的“梦孚若”,纳兰性德的“瞬息浮生”以及郑燮的“恨”。而这些词作,无一例外地侧重个人命运的境遇、抒怀愤懑,或者感情遭遇的描绘、人生轨迹的追忆,并没有上升到国家的命运, 尤其是人民的福祉这个层面。柳亚子曾写道:“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董九认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上阕开篇,描写视野开阔的雪景,这种大手笔体现主席的视野和格局,尤其在红军经历了殊死搏斗的长征,最后摆脱被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的厄运,胜利完成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的浴火重生,相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中国传统信仰的、集古老文化与现代革命思想于一身的毛泽东,对革命之前途、中国之未来,在党指挥枪这个被无数失败和惨痛代价换来的颠扑不败之信念加持下,心中充满无限的憧憬、脑海奔腾冲锋号跌宕起伏、震撼天地的旋律、手中紧握如椽之笔,才能写出这样情感恣意、文采飞扬、画面辽阔的词句和意境。
一句“江山如此多娇”, 从上阕写景,自然过渡到下阕的抒情。文笔从景色的开阔和纵深,进入历史上建立伟业的各个朝代代表人物的枨触和勾勒,得出中华民族历朝历代,虽然不乏物华天宝、呈献人杰地灵,但是她们处于的时代、社会架构、理想追求、气度格局,都无法与今天媲美,水到渠成得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完美结论。
除了词调的壮观,董九更倾向于该词作是主席振臂填写的力透纸背的一篇讨伐檄——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坚决斗争和对日本军国主义蠢蠢欲动、灭我中华民族的狼子野心的毅然反击。
董九觉得自己思绪飘散得太远,低头看了看一直在等答案的大美人说:“妹妹,主席这阕《沁园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杰作,非经历非凡、意志坚定、理想崇高者,不能填写得如此气魄宏大、气象万千、胸怀博大、意境磅礴、抱负伟大。
“依哥哥拙见,主席的用词,非简单的对仗,而是词义的递进。虽然主席用词纵横捭阖,但是寓意深远,对历朝极具代表性的伟大君王在文治武功、国策战略上,进行排查、审核和评论,写出他们在群雄逐鹿中原胜出后的立国姿态和动机,反映这些千古帝王治国策略的阶级局限。
“譬如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这句中的‘文采’,不但是书面意义上文学水平和造诣,更在指出嬴政和刘彻对文治的轻视甚至破坏,一味依赖武力,导致国祚短暂、国库空虚,被历史的滚滚洪流淹没。而‘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之风骚,虽然是从《国风》和《离骚》中得到的两个字组合的一个词,借指文采,但是字面后的涵义,包含李世民和赵匡胤得来的帝王之尊位名不正言不顺,前者有玄武门之变,后者策划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手腕,赶走唐高祖和后周的幼主周恭帝,自立为帝,唐太宗却开创了贞观之治和最灿烂的华夏文明;而赵匡胤创立的天下,是中国历史上,科技、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巅峰朝代,与唐朝诗歌的璀璨并肩成就中华文学的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的杰出贡献。
“风骚的词源,含有《国风》的歌舞升平之复兴胜景,又沾染《离骚》中的怀才不遇而心生愤懑和忧郁之情,而前者也是唐太宗和宋高祖立国后,唐宋鼎盛时期取得的重要成就。词作用‘稍逊’二字,并不是否定他们的贡献和能力,而是寓意他们不满当时的朝局,打破旧世界,建立新朝代,最后开创华夏复兴的伟大时代,但是在历史长河中,他们的丰功伟业,无法避免家天下一代不如一代的现实;最后国力衰竭,被新的势力取代,让中国历史脱离不了简单的朝代重复,最后远离世界潮流,破败落后而不得不面对和身受被殖民被奴役的残酷现实和遭遇。只有中国共产党带领的中国社会,吸收、建立并实践最伟大的理论体系,才能摆脱中国历史的简单朝代重复,并能脱颖而出,成就新的政权和体制,把中华民族引领到一个真正伟大复兴的时代。
“哥哥的结论是,文采与风骚,是历史的对话,也是现实的递进,更是对未来的指点,让这首词,跟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杰作一样,可以根据读者的阶级立场、人生阅历和情感遭遇,解读出不同层面的意义。从侧面,说明主席的力作《沁园春•雪》是中华文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座丰碑,远胜于西汉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壮举。另外,西汉汉元帝建昭三年即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府副校尉陈汤,矫诏号令西域众小国出兵,联合都护府官兵共计四万多人,战胜北匈奴,斩杀郅支单于,并将其首级送至长安,并附奏疏朝表,其中‘宜悬头稾街蛮夷之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振聋发聩之警示,延续至今达两千年之后,依然不息。不过与主席的巨作相比,还是黯然失色,因为主席的文治武功,哪里是破胡侯陈汤可以媲美的?” 董九娓娓道来,畅谈戛然而止。
大美人听完,默默无语,让一阵侃侃而谈的董九不禁担心不已,拉着大美人的手,就想朝钦天监走去,却听见大美人语调幽幽地问道:“哥哥,你觉得妹妹能够压住主席身边那些乱臣贼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