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拼到老

在字句里看过去现在和未来
个人资料
chunfengfe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也评评毛润之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2013-07-21 17:50:49) 下一个
在【几曾回首】论坛,看到王武的帖子【步韵PK毛润之——七律:民国】(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540290.html)。其中有许多他个人对毛诗的看法,与风风的感觉格格不入,故也来评判一下毛诗。并对王武的个别观点加以批驳,以为快事!

毛泽东原玉:

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先解释一下几个生僻词和名词历史内涵,

1. 斥鷃 (chì yàn ), 最经典地出现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指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的小鸟。
2. 昆鸡,长得有点像鹤,喙红脖子长,毛色多披黄白。和神昆鸡不一样,是一种鸟。
3. 大鸟,此处特指神鸟“鹏”,飞鹏展翅,可上九天。
4. 战锦,辽沈战役的首战,锦州战役。

首联采用因果倒置的手法,回忆当年艰难岁月的时候(即红军内部意见不统一而导致牺牲和失败的“相违”时期),总会想起罗荣桓。草上飞,也出现在正如“湘西山民”提到的那首黄巢写的七绝里,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这是英雄末路的晚照。但是“草上飞”一般指绿林好汉,在这里借指红军,毕竟人家蒋家的部队是正规军,其他都是匪。因为罗一直忠实地执行毛的战略战术而让毛对其非常放心和重视。所以首联,毛就指明罗荣桓是一个听从党指挥的好同志,好元帅。毛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领袖,是中国现代史的艰苦卓绝造就的。作为后人,没有条件赶超毛的伟大之处。毛诗一出手,就惊天地泣鬼神,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以大气慨引领读者,来认识中国这位卓杰的元帅--罗荣桓。在这里,毛诗都是用最经典的意象,譬如“红军”,新中国成立的奠基石;“草上飞”,伟大的元帅出身为红军。红军事业成,则新中国成立的步伐就走得非常顺利和轻盈。可见,罗荣桓在毛的心里,就是开创新中国的典范人物和最先进的代表。

颌联里,毛诗用对比,一下子把读者的眼光就集中到“占锦”上来。只要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被迫离开苏区,在逃亡中寻找生存和发展,以求日后再与蒋家王朝决一死战的艰难时期。毛诗通过对比,强调锦州战役比当年长征还让中央感到担忧。在长征中,尤其是遵义会议之后,整个共产党的面貌翻然一新,对未来已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革命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但是在锦州之战时, 当时的统帅林彪一直不执行中央的决策,让中央军委非常担忧、不痛快。毛诗批判林彪时不时与中央和毛本人意见相违、不认真执行中央的决定,间接地高度赞扬罗荣桓服从中央,遵守原则的品藻。

在颈联中,毛诗使用象征的手法,感慨常人总是难于理解罗帅这种个人服从集体的高尚品德。在战术上,兵贵神速。往往出其不意,抢占先机,才能战无不胜。在锦州之战上,毛诗深深地渲染罗帅的高尚和与众不同,指出在战略上要像罗帅一样,与上级保持一致,才是新中国成立的前提和保证。

到此,毛诗都是在讲述罗帅为新中国缔造,表现出最让毛本人欣赏的风范和杰出。用倒叙、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采用经典的意象,表达作者对逝者的高度赏识。

在尾联,作者采用虚笔,总结全诗,并在一个新的高度,赞美罗帅。因为当年(1963年),这种全心全意服从中央,不与毛的治国方略相违的人还是很少。这让毛对痛失罗帅,失去一个好同志、好战友和全国国家领导人的好楷模,而内心深感痛惜,未来人生深觉孤独。

这是毛诗中唯一一首吊唁同事的律诗,可见毛对罗帅英才早逝非常悲痛。现在来谈谈王武所说的“歪脖子”对仗。在此诗的颈联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中,“欺大鸟”和“老鹰非”不是工对。是不是就像王武说的,毛诗写得不及格呢?风风不这么认为,因为为了合律和含义,所以颈联没有严格意义上对仗,而是半对半不对。润之伟人作诗,自然是以意为先,不因为格律而废意。这本来就是大师的风尚,不过到了王武眼里,就是不及格的表现。清朝的小说大家曹雪芹通过林黛玉对秋菱谈写诗,表达自己对写旧体诗,主张不要因形式而伤意境。

在唐诗中,也有律诗就一联对仗,譬如: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对仗一联常在颈联。也有颌联对仗颈联不对仗,或者全律都不对仗的特例。譬如:

宿五松下荀媪家    [唐]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在李白这首五律颈联中,“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是说,(荀媪)上菰米做的饭,月光照着白盘子,不对仗。

夜泊朱渚怀古     [唐]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在这首五律中, 颌、颈联都不对仗。

律诗中有时缺少对仗,或者对仗不工,但是不妨碍它们成为好律。不能认为是李白和孟浩然写的唐诗就可以及格,而毛润之先生写的就不及格。这明显是对古今的歧视嘛!

不过风风理解王武对毛润之的蔑视态度。王武不但藐视毛诗,对毛本人也是长期口诛笔伐。我们应该尊重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毕竟一个人的思想与他的成长环境、受到的教育、他人的影响、个人利益等有关系,所以不可能改变。风风对事不对人,与王武探讨和商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