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四日发生的南京事件是四一二事变的直接导火索,金陵大学校长包文(Arthur John Bowen)于三月二十六日在撤侨的军舰上写下亲身经历。他恪限亲眼所见的事实,讲了金大副校长的死,没有提及震旦大学预科校长的死。
北伐革命军二月入浙江,包文判断一个月后会抵达南京,他选择留守学校。一九二六年八月蒋介石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身份发表了一个训令,宣称应以诚恳的态度对待友邦人士。这使他感到安心。他不像我们首先区分国共两党,在他看来都是国民党,一部分是左翼激进分子,而蒋介石是国民党中温和派的代表人物。他也和我们“南辕北辙”,北伐军从南方过来被他称作南军,守南京的直鲁联军则是北军。
三月二十三日,北军撤出南京城,当晚城内没有发生劫掠。次日的凌晨城内有零星枪声。早上八点左右,包文以为动乱已经结束,和几个外籍教师一起前往学校的大礼拜堂,也就是今天南大的大礼堂。他们在路上遇见副校长文怀恩(Dr. John Elias Williams)等人。这时Lawrence Lew从远处跑来,告诉包文Daniels博士的住所遭抢劫。众人便赶往事发现场。
到了出事地点,他们以为抢劫的士兵是北军,告诉对方南军已经入城,劝他们赶快离去。不料士兵们不但不跑,反而向他们开枪,命令他们站成一行挨个搜身。文怀恩被抢怀表,表示了异议。士兵朝他的太阳穴开枪,文应声倒地,倒地后士兵继续搜他的身。士兵们离去后,被洗劫的众人赶紧送文怀恩去鼓楼医院,虽然他已经死了。Lowdermilk先生则去报告领事。他们半路碰到一些中国师生,中国师生立即主动接手运送文怀恩去医院,劝他们回家或者去Beille Hall躲避--今天南大的西大楼,当时是农学院。包文领大家去了他的住所,又遭士兵数番上门抢劫。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的兵们对他们拳脚攻击、开枪恐吓,包文遭到扒开衣服搜查。住所太危险,中国师生求助了军官将他们护送到西大楼。未几,又有一伙士兵进来西大楼搜索,又是中国学生,带来军官将那一伙士兵叫走了,众人躲过,没有被发现。下午五时左右,英美军舰炮击城内,劫掠终止。在同时间内,经中国师生努力,25日金大所有外籍教工都集合到了西大楼。国民政府派官员前来解释事件,随后将他们护送到停泊在长江里的军舰上。至27日清晨,所有在南京的外国人都撤出了南京。包文先撤到上海租界内,随后回美国。八月四日他致信辞去金大校长职务,结束了长达十七年的任期。
之后,事件以国民政府向英美政府付款赔偿而告终结。这是继庚子赔款之后中国人又一次向“西方列强”赔偿。
=== 分隔线,包文视角以外 ===================
有在美国的教会曝露文怀恩遭抢怀表时的“异议”。他用中文对士兵说,这个表不值钱,是我母亲留下的纪念物,给我留下这只表吧。他被打死时是56岁。妻女已撤侨,在金大化学系任教的戴安邦把他葬在了清凉山西南,墓已无存。南京大学校史云,文怀恩被流弹打死。
蔡元培和吴稚晖等人拟就了清党名单。名不见经传的林祖涵(林伯渠)名列前茅,于鲍罗廷、陈独秀、谭平山之后排第四名。因为他是南京事件的祸首。他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事发后立即脱离部队跑了。
英美军舰至下午才炮击,应该是北伐军抢劫了美孚油行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