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
2020 (65)
2021 (62)
偶然打开一篇本坛的文章,关于糖尿病不吃主食的,其观点感觉实在说不过去,想驳斥一下。前提:不用任何药物或胰岛素。
三个观点(和我的“【驳斥】” ):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XXX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在门诊中,我常碰到一些为了控制血糖,非常苛刻地控制饮食的人,他们每天摄入的主食量低于人体健康所需的最低要求,每天吃的主食不足5~6两。
事实上,这种饮食方案或许短时间能达到减重的目的,但长远看很难维持,且对身体危害很大。
首先,主食过少对普通人或糖尿病患者都有害处。粮食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粮食消化后形成的葡萄糖会直接进入血液,作为能源提供给全身的肌肉和脏器使用,包括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粮食吃太多,确实会升高血糖,但如果连最低需要量都满足不了,也会给脏器功能和人体健康带来损害。
比如,吃主食过少的人常有脑功能下降的表现,也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另外,为了补充主食没吃够引发的能量缺乏,人们会本能地用多吃肉类等方式来补偿,而肉类摄入过多又容易导致动脉硬化的过早发生。我曾有一位患者,长达10年几乎不吃主食,以牛肉为主,结果60岁不到,就发现身体多处大动脉狭窄,放了多个支架才保住性命。
【驳斥】:对糖尿病人,如果不吃药的话,不管主食吃多吃少,也是堆在血液里面到不了细胞,那何必吃呢? 吃了也是白吃! 至于光吃牛肉,那是动物脂肪吃太多了!不是不吃主食的问题。
其次,糖尿病患者主食吃太少,更易发生低血糖或出现低血糖症状,也更容易产生脑功能和其他身体方面的损害。在使用降糖药的情况下,当主食减少,副食不增加时,开始低血糖较多,而1~2个月后,低血糖的发作会减少,进入交感兴奋状态,其表现为餐后3~4小时浑身发热、心慌、情绪容易激动、失眠、对声音或突发事件过激等。同时,还有身体软弱无力、易困、脱发、皮肤粗糙、记忆力下降等表现。此时测血糖往往并不低,因为“低血糖”变得更隐匿,更多地表现为脑组织内的能量缺乏。如果长期如此,脑组织缺乏能量供应,会使脑细胞的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形成老年痴呆。
【驳斥】糖尿病患者苦于血糖高居不下,巴不得血糖下来,怎么可能会低血糖呢? 只要控制主食的量,吃到正好,总可以让血糖维持在理想值吧!
最后,在门诊中,我注意到有一类情绪异常患者,他们或情绪低落,或紧张焦虑。这可能与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科疾病有关,也有可能与主食吃太少有关。如果让这类患者适当增加主食量,减少可能发生的低血糖,他们的情绪状态甚至睡眠都可能明显改善,也能因此摘掉抑郁症或焦虑症的帽子。
【驳斥』这一条基本正确。所以不算是驳斥。但是患者应该监测血糖,增加主食,直到低血糖消失!
不过,你肯定会担心,主食多吃一口,血糖都会升高,这怎么办?其实,这就是糖尿病的本质,对糖的调节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主食应该越少越好,主食的量至少要保证每天5~6两,如果运动量大的话,还可适当增加。当血糖升高时,可以采取分餐、增加餐后运动、调整降糖药等方法应对,万万不能因“糖”废食。主食并非“洪水猛兽”,老年人的血糖控制目标可比正常人标准略宽,因此更无需过度紧张。
【驳斥』5-6两不准确。应该以吃到血糖正常为度,不多不少!每个人都应该找出适合自己的量,而不是5-6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