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敏

若水上仁堪养性 敏思椽笔自陶情
个人资料
若敏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文艺班的徐家榜老师

(2023-05-31 10:42:23) 下一个

《文艺班的徐家榜老师》

若敏

岁月如梭,从1975年跨入中学的校门,走进文艺六班的教室,一转眼已经48载。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人和事都渐行渐远,而曾经的班主任徐家榜却一直把六班的同学紧紧地连在一起,特别是有了微信之后,联系得更加紧密。

中学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由小学班主任赵腊英老师推荐,我进入了六班。当时全年级有13个班,六班汇集了东方红小学和长征小学毕业生的精英,几乎每个人都在小学里当过干部,有两所学校三条杠的大队长,更有文艺和体育两方面的尖子生,而班主任就是大名鼎鼎的徐家榜老师。关于文艺班的故事,我曾经写过4篇文章,链接如下:

https://atlanta.americachineselife.com/若敏:文艺班回首1:花季少年青春曲/

https://atlanta.americachineselife.com/若敏:文艺班故事2:锅碗瓢盆学农记/

https://atlanta.americachineselife.com/若敏:文艺班故事3:化工厂的清浅时光/

https://atlanta.americachineselife.com/若敏:文艺班故事4:匆匆那年迎中考/ ‎

在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着如同灯塔一般的老师,徐家榜就是这样的老师。他带着懵懂的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以身作则,教导我们勇敢、谦逊、真诚、宽容,他奉献出时间和精力,将世间的美好播种在我们青春的岁月里,他也是我人生中难得的启蒙老师之一。他多才多艺,与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仿佛青春永驻,热情洋溢。虽然他今年已经85岁了,可是他的精力不输给年轻人,不论是聚会时的侃侃而谈,还是兴头上的引吭高歌,他就是不老的神话。

离开校园,走入大学,又踏出国门,在海外拼搏了30多年,经历过苦难和艰辛,也尝遍了人生的苦辣酸甜。每次回国,如果有机会,都会想办法见到老师一面。可惜疫情三年,阻隔了万水千山,也阻隔了相见。感谢微信,让我们缩短了空间的距离,相识是缘,相逢是歌,岁月如歌,我虽然还远在美国,但六班和徐老师的故事,一直让我魂牵梦萦,放不下,我想我必须写下来。

我在微信里提到我想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一下他的过去和现在,徐老师愉快地答应了。徐老师提到,学生们对他的了解并不全面,他也正打算给大家交交心,由此,他也发给我一份他的自我介绍。徐老师的说:“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我在《自我介绍》里,没有写不顺心的事,以免大家操心。其实,我对学生的了解也是不全面的,每次聚会,大家在一起热闹一番,都没有个别细谈,很是遗憾,以后有机会再弥补吧。”

1938年徐家榜老师出生于汉阳县玉贤乡(今武汉市蔡甸区玉贤街)。 据徐老师的父母讲,他出生一个月,日本人占领武汉,母亲抱着他,一家人除祖母外一起逃兵荒,由于小孩多,又缺盘缠,前途无望,逃不多远,只好冒着风险返回家乡,在日本人的统治下艰难度过七年,直到日本投降。

徐老师的父亲是文化人,读过私塾,也读过教会学校。学成后,曾为私塾先生,后与乡里同仁创办了当地第一所小学,名为新生小学,抗日战争时期,新生小学一度成为新四军游击队的庇护所,日军来了,新四军游击队员就扮成学校的教师、工友,避开日军搜捕。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为地方政府接纳,改名为汉阳县第一中心国民小学,后来发展有12个分部,每个村都有一个分部,徐老师曾在第一分部、第二分部就读。解放后不久,徐老师的父亲前往汉口,先任小学教师,后在政府的支持下,筹建了职工业余学校,从事工人扫盲工作,扫盲工作结束后,到武汉市第二中学工作,直至退休。 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主要操持家务,把八个子女抚养成人,年轻时也曾在私塾代课。徐老师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七,年龄较小,解放后才有机会受高等教育。

解放初期,时局不稳,徐老师曾停学两年,1952年,读完五年级后,迁往汉口念小学六年级,1953年,考入武汉七中。武汉七中,原名豫章中学,是江西会馆办的学校。当时中学很少,录取学生不多,录取的学生,在长江日报公布名单,不另行通知。徐老师的班上仅有5个学生升入初中。

初中毕业,徐老师被免试升入武汉一中(保送),1959年高考,他报考的是理工科,学校点了他和其他少数同学的名,填写机密专业,他主要填写的是航空、航天类专业。考试不理想,他被跨类录取到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学文科。当时,国家重视教育事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华中师范学院在武汉一中招了上百名学生,他被分配到政治教育系,后来才发现,武汉一中在政治教育系的仅他一人。他想,高考时,他的文科成绩应比理科成绩好。那时,理工、文史、医农三类的考题都是一样的。

华中师院那时是全国招生,也有侨生,学生毕业后也是全国分配,徐老师被分配到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生米煮成了熟饭,他就安心教育工作,在二十六中一呆就是二十六年。

进26中后,除教学外,徐老师接任65届初二年级的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其间有一个学期外出农村从事社会主义教育(四清运动),班主任工作暂由他人代理,该班毕业后,徐老师继续接任新的班主任工作。文艺班班主任已是第四任了。在26中,他共任过六届学生的班主任。他说,“我的学生,我都喜欢,令我最满意的还是文艺班。”

徐老师说:“我自认为,在学校,我适合当班主任,我除专业外,有较多的业余爱好,这些爱好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我的大多爱好是在中小学阶段形成的,我喜欢课外活动,音乐、舞蹈、无线电、航空模型、摄影、生物、体操、木工等课外活动小组我都曾参加,在有些小组里还担任组长。我觉得,当时的学业并不紧张,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在校完成就很轻松。初中时,学校派我随武汉市农村访问团到咸宁柏墩乡进行春节慰问,访问团准备了一些节目,我的任务是魔术表演。我会舞蹈,同学们不一定了解,其实,我在读书时,舞蹈缺少女生,我还男扮女装呢。不过,我从不跳交谊舞,大学里扫舞盲(交谊舞)时,我有时候就躲起来,躲不过时我就跑到乐队里搞伴奏。在文艺班,同学们自编舞蹈,我看后仅提修改意见,从未主动编舞。”

(1978年,我与文艺班的小提琴手萍合影)

这一点我们在徐老师的班上深有体会。当年,我们觉得徐老师是全能型的老师,任何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学生对他敬畏也喜欢,他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对学生一直都是循循诱导。我们班有几位留级下来的差生,他也一直帮助他们,让大家共同成长。作为文艺班,宣传队的音乐老师洪玉树与徐老师配合默契,共同把宣传队办得有声有色。

(文艺班排练节目)

我们班非常幸运,因为徐老师喜欢摄影,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照片。徐老师说:“我喜欢摄影,1958年时开始摄影,没有照相机就借人家的,到26中后,发现学校有一部坏了的阿克发照相机,我拿去把它修好,从此这部相机基本上就归我用了。后来我组织学生成立摄影小组,洗印和放大照片,赚了点钱,给学校买了一部海鸥牌双镜头相机和万次闪光灯。上世纪70年代,我曾被硚口区文教局、武汉市文教局先后借调到硚口公园、武汉展览馆分别搞区教育革命展览和市教育革命展览,主要从事摄影和照片放大工作。”

记得当年我们班的体育,在全年级13个班里永远是名列前茅,短跑、跳远、接力等项目都是闪光点。这与徐老师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分不开。因为他对体育的热爱,让班上的体育明星也熠熠生辉。

徐老师说:“体育活动,我也爱好,特别喜欢单双杠活动,其运动技巧也达到较高水平,在26中的26年里,还未见那个老师和学生能超过我。我在初中时,学校进行单杠引体向上比赛,我引30多次,获第二名。爬杆,我单用手爬到顶,也不觉得吃力。参加运动会,100米赛跑,我获第六名。”

徐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也是有目共睹。我还记得老师到我们家家访,对我的信任和鼓励,让我父母十分高兴,也激发了我努力学习的潜能。在六班担任学习委员的三年间,我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家访,要花费老师的大量业余时间,但是,徐老师抱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态度,一视同仁,在家访中,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六班,直到今天,还能够有这样的凝聚力,与徐老师真诚对待每一位同学,密不可分。

徐老师也谈到关于家访的故事:“对学生的家访,是班主任工作重要的一环,我对此是相当重视的,每个学生的住址我都摸得清清楚楚,写全班学生的名单,我是按学生的住址顺序书写的,能做到一个不漏。有一次,学校统计各班主任家访次数,我如实上报,教导主任看了数字,不敢相信,因为这数字与其他班主任家访的数字相差太大了。我想你不相信就算了,我搞家访也不是为了上报请功,事先我根本就不知道学校会来一次班主任家访次数的统计。”

我走入大学校门后,接着留校、读研、出国,忙于事业和家庭,与中学老师和同学联系不多,直到2001年出国后的第九年,回国探亲,遇到初中同学红,才与老师联系上,那时,才知道徐老师已经调到广州工作。这次,通过徐老师的自我介绍,我才对这段经历有所了解。

徐老师说:“由于我有诸多的爱好,有段时间教工推选我任教工会文体委员,我没有辜负大家的心愿,组织教工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曾被评为武汉市工会活动积极分子。

1989年初,我经人才交流中心调到广州广东省建筑工程学校(含技工学校),仍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工作较顺利,获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是常事,曾获省级优秀班主任奖励。在校际教研学会,我任教研组长,常给广州片同类学校政治老师讲课,主持评选政治教师优秀论文,有时到其它城市进行教研活动。在劳动厅有关部门的主持下主编了广东省技工学校《思想政治课教材》 ,约20万字。

我积累了较多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有人带不下去的乱班,我能将其变成先进的班集体,且不用较长时间,在广东建校有很明显的例子。有个班,全是男生,每周文明文明评比,倒数第一。主管这个专业的科长,请我去带这个班,我接任后,只给学生讲了一席话,班风立即就变了,而后学生积极性大为提高,在每周的文明评比中,有时能拿到第一名。这个班,缺乏文艺人才,我就教他们变魔术,在元旦文艺晚会上演出拿到了第一名,大大增强了他们进步的信心。

到广州后我仍然保留了自己的摄影爱好,考得了高级摄影师证书,现为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国际摄影协会、广州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我校有重要活动,我都负责摄影。学校每5年搞一次校庆活动,我为学校校庆先后做了两本画册,从摄影、收集资料到排版一人完成。学校搞校史展览馆,主要由我负责,仅有一个助手。展馆面积一百多平方,工作量比较大,展台,展架、展板,请木工制作,其他一切主要由我完成,助手打杂,帮忙黏贴放大的照片等工作。

我的职称是高级讲师(相当于副教授),这在中专学校,已经到顶了。后来学校升级为大专,校名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这时我已接近退休年龄,职称提升的机会没有了。退休后,我常被学校返聘,一直工作到70岁。

我的一生还有个特点,从不想当官,只做具体的事。学政治专业的,工作后被提拔的机率很高,有这种机会我都会放弃。我的想法是,当领导,要应付上下的人事关系,很麻烦,按我的性格是做不到的;当一个清官,是很多人的初衷,但当官之后就身不由己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我这一生,没有奢求,遵纪守法,尽心尽力,工作愉快,如今,身心健康,欣赏桃李,尽其爱好,安度晚年,已满足矣。”

徐老师在特殊的年代,也一直在班上树立努力学习的好风气,鼓励大家向成绩优异的同学学习和看齐。徐老师桃李满天下,六班的同学也活跃在海内外的各个领域,有教授、医生、律师、工程师、记者、作家、企业家和艺术家等。徐老师既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点燃理想的领路人,也是甘愿身为孺子牛,为学生铺路的人。

六班的微信群十分活跃,如今有44人在群里互动,前一段时间,徐老师提议写班歌,同学们纷纷响应,年逾90岁的音乐老师洪玉树,为大家的歌词谱曲,可谓宝刀不老,有人伴奏,有人清唱,十分热闹。洪老师酷爱旅游,我们常常看到他旅游时的照片,分享在群里,为他高兴!

我也写了一段歌词,纪念难忘的六班。洪玉树老师还特别为歌词谱曲。感谢!

《同学情,永难忘》

若敏

年少的友谊,

美好的时光

珍藏的黑白照片

一幕幕回放

相识在六班

成为同窗

踏着清晨的阳光

走进学校练功房

形体清唱基本功

舞姿翩翩琴声扬

相识在六班

成为同窗

运动会上的接力

你追我赶的争抢

获得冠军的喜悦

激情澎湃的释放

 

相识在六班

成为同窗

挑灯夜战的自习

废寝忘食的模样

夺回失去的时间

怀揣未来的梦想

 

相识在六班

成为同窗

如今天各一方

依然感觉在身旁

时光流逝

岁月沧桑

穿过青春的记忆

回到校园的时光

敞开心中的珍藏

期待欢聚一堂

同学情

永难忘

2001年与同学联系上以后,每次回国,都会与同学聚聚,徐老师在广州,有时碰不上。2008年和2015年两次遇到回武汉探亲访友的徐老师,大家聚会时,其乐融融,亦师亦友。我们从未想过他与我们之间的年龄差,他身手矫健,快步如飞,谈笑风生,幽默风趣。在我们心目中,他就是40年前无所不能的班主任。

徐家榜老师的夫人陈载雅老师,祖籍梅州,曾在武汉当中学物理老师。后来,她到广州投身新闻行业,供职于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南方企业家》杂志,任副总编。她还是高级摄影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在国际摄影协会民族摄影专业委员会担任主任。

“老兵在风中,我们在路上。我们身着布衣,争分夺秒地在援助老兵的路上奔走呼号。”这是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常说的一句话。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比赛中,有一位年近古稀的摄影师拿起相机,忠实地记录老兵的点滴。

对陈载雅老师来说,这一生最有意义的事,莫过于2O15年编写了她的摄影集《中国二战老兵——2011年至2014年探访实录》。陈老师用相机记录了近200位抗战老兵。陈老师的故事要另外写上一篇。

六班同学之间的联系也很紧密。无论在美国、北京还是武汉,有机会就要聚一聚。2016年在北京登长城,至今难忘。真可谓:友谊地久天长!

https://atlanta.americachineselife.com/若敏:《回国散记4:慕田峪长城致青春》

我们班在初一的时候,因为父母调动工作,有两位同学离开了武汉,去太原的孟金陵,已经被我们找到了,也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位是随着父亲转业搬到扬州的陈彤一直都没有下落。记得在学校时,他下围棋很厉害,老师都不是他的对手,学习成绩也很好,他离开时,全班到中山公园送行,拍了很多照片,只可惜徐老师的那一套照片,因为搬家丢失了。而陈彤至今还没有找到。我们想,他应该也上了大学,在某一个地方也会想念我们的六班吧。

能有机会写下徐老师的故事,是一件特别荣幸的事情,也借此向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们何其有幸,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遇到徐家榜老师,这是一段深厚的缘分,是永不磨灭的回忆,无论时间和空间如何变换,那份纯真和浓厚的师生情永远都在。一个好的老师,真的能够影响学生一辈子!

以此文感谢六班的徐家榜老师,宣传队的洪玉树老师,谢谢你们当年对我们的引路和厚爱,指导和栽培!祝福你们健康快乐,幸福满满!

(感谢徐家榜老师、陈载雅老师提供资料和照片,感谢红、宁、海、梅梅等同学提供照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若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梅华书香' 的评论 :
谢谢你!问好
梅华书香 回复 悄悄话 人生一大幸福,有一位好导师!!
若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gaobeibei' 的评论 :

谢谢你,确实运气不错
gaobeibei 回复 悄悄话 好老师,真福气!
若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的评论和鼓励!问好!
若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谢谢你的鼓励!问好!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1

多谢若敏纪实好文,真是“好老师让学生受益终生。反过来,徐老师也会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自豪的。”。怪不得“若敏若敏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我也记得她在南极跳水,各样的优秀!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徐老师真是好样的。名师出高徒,徐老师也培养出了若敏这样的好弟子。我的老家也是武汉的,现在我还有一个妹妹在那儿生活。若敏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习好,会写歌,还在南极跳水。许老师一定为你骄傲。
若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化外人' 的评论 : 谢谢评论,那些难忘的青葱岁月!
化外人 回复 悄悄话 感人。好老师让学生受益终生。反过来,徐老师也会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自豪的。

我也很怀念我文艺班的老师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