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闻,我思我想

从大陆来到美国,至今在东西方度过的时日大致各半。愿以我所见所闻触及一下东西方的文化和制度。也许能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个人资料
溪边愚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女儿的善良和智慧

(2016-01-01 16:15:49) 下一个

还在女儿A八年级时,她以一句“婚姻中最普遍的错误是试图改变对方”令我刮目相看。后来在平时的交谈中,越来越欣赏她看问题时的多种角度,中性、理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手段”。几天前去朋友家参加圣诞爬梯,她由此而发的一番评论再次让我对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写博,从不刻意记录女儿的成长史,但2016年这第一篇,我决定献给我的宝贝。

 

 

这是与两个爬梯有关的故事。都是圣诞爬梯,在同一家,两次来的人不完全相同但有一定的重叠。这两个爬梯相距大概四、五年。

第一个爬梯,那时A半大不小,刚进 teen 。来爬梯的大人一大群,孩子却只有三个,除了A还有两个小不点,其中一个还没上学。那时,A每次出门都带本书,需要时就靠书打发时间。正好学校功课也开始忙了,这样的读书机会也是很珍贵的。

我们大人聊天,A在边上读书。两个小的过家家,觉得人少不过瘾,请A一起加入,她笑嘻嘻放下书就去了。

爬梯过半,我们大人在厅里聊得热火朝天,男主人以惊奇的口气来报告,说是两个小的把A支使得团团转。后来我有事过去正好看见,一个小的“命令”A站这儿,拿着那个,女儿就“乖乖”的站着,手里举着叫拿的东西,真的是叫怎样就怎样,就连知道这孩子一向肯吃亏的我都有点吃惊了。

于是大人开始议论孩子,我半回答问题半炫耀的讲了几个A的故事,大部分家长都称难得孩子这么好个性,有一位妈妈是愣愣的直摇头。不久之后我在CostCo 撞见这位妈妈,她认出我之后,再次一边摇头,一边说“你女儿。。。”,除了这三个字,没有下文。

 

时间快进四、五年,到了几天前的圣诞爬梯。

上次的三个女孩都去了,又多了五、六个别的孩子,还是A最大,还是因为年龄差得较多,A没参加他们的游戏。中间他们打牌缺人把A叫去凑数,别的时间,A都是和我们大人在一起,也加入我们的聊天。就是这聊天又使A成了话题。

我们大人聊天是中文为主,夹杂一些英文。A加入时几乎是全部中文。于是家长们都说,怎么这孩子中文这么好?A说,因为至少每两年会回一次国。(我知道不是这个原因,A的中文是从她自己决定要提高中文后开始突飞猛进的。)当家长们了解到A所谓的回国其实也不过每次两三个星期,就更觉得不可思议了。

也不知A又说了什么,反正家长们一个劲的夸她,夸的不止是中文,甚至有人用了学霸(她绝对不是,连边都挨不着)这个词。

 

第二天早上,A的爸爸问她,你现在去了大学,根本就脱离了讲中文的环境,怎么中文还那么好呢?

A说,爸爸,我中文没什么好,就一般般。那些家长夸我是因为知道我进了一所好大学。如果我只是去了R (我们的州立大学)的话,我说同样的话,他们不会觉得我好的。他们的结论其实都是来自于他们的偏见。

天哪!A,你再一次让妈妈刮目相看!妈妈为你思想的成熟,为你头脑的清醒,骄傲!

 

更多博文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看看我们都带些什么!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青岛人生活简单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洗海澡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表哥、表姐们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吃的特殊记忆和老少酒鬼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系列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 – 开篇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 – 后记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续) – 来自徐家姐妹的反馈

育儿篇系列
与女儿谈恋爱、婚姻、生活
飞吧,孩子!
谈海外华人到底该不该逼孩子学琴和中文
到底该不该推娃—老调新谈

美国点滴系列
五角大楼文件事件真相(3)-- 美国媒体在最高法院斗智斗勇
我在美国占便宜的事 (一)戆人有戆福
美国点滴(七)也谈西方的公平概念
美国点滴(二)纽约地铁与上海地铁之比较
在美国,保健品和药品的关键区别是什么?
美国黑人和白人对不公待遇的不同应对方式

美国教育系列
美国专家对聪明孩子与天才孩子的比较
美国高三学生的生活

我的文章系列
鲜为人知的癌症新说 – 正确解读统计数据
如果当初嫁给他?
70年代大舅眼里的上海
有这样两种中国人
什么是民主,我们真懂了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溪边愚人 回复 悄悄话 孩子好是父母的福分啊!
非常佩服你给女儿上中国历史课。让我汗颜啊!这类事情很令海外的中国家长纠结,你做的非常之好!学习了!
惜福666 回复 悄悄话 喜欢你的女儿,还真是可爱呢! 我女儿也是温柔又善良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