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有人问到底该不该推娃。一茬人把孩子养大送出家门了,新的一茬家长又开始问同样的问题。我既不专家也不博学,今天豹子胆减价,我一口气吃了太多,斗胆来趟这混水。先声明一下,我希望是完全中性地谈推,不对推的目的做道德评价。
其实我认为该不该推根本就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推。生娃养娃,你当然该推,那是做父母的责任。做家长的不推,谁推?!
但如何推真是门学问。用心的家长一定都有体会,养儿是一门艺术。相信人人都懂得如何推是必须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性因人施教的,只是具体做的时候各人的认知有不同。
我要说的是最最最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孩子的内在推力。家长要还是孩子要,是有天壤之别的。理想的状况是,孩子自己有足够的推力,家长只需要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如果孩子缺乏内在推力,那么家长首先必须做的是去激发孩子。孩子自己不要,家长的推根本就没有意义,还不如歇歇,过得自在些呢。否则,一定是大人孩子都没有好日子过,那岂是一个惨字了得!
我知道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那是30多年前的国内,甲聪明过人,但就是不好好用功,学习成绩糟极了,眼看连大学都进不去,更别谈好学校了。甲的父母都是大学毕业有非常体面、高待遇的工作;而甲的叔叔仅有中专或技校学历。于是父母非常认真地与甲做了次交心的谈话,问他是想过我们家的生活呢还是你叔的生活。甲决定要自家的生活。于是父母动用关系把他转到一个很好的高中,甲从数学仅得百分制的4分开始往上爬,往返学校路上的时间也全部用来背英文单词,头悬梁,锥刺股一年后,进了北大数学系,四年后以北大数学系佼佼者毕业,现在美国过着比他父母当初好得多的美国上层中产的生活。甲父母的聪明之处是把自己的目标变成了孩子的目标。
哈哈,这是个特殊的例子,也是个极端的例子。一般的孩子都不至于这么差,只是在家长眼里还没有尽全力而已。这个方法也肯定不是适合劳苦大众滴,相信很多人还会对此不屑一顾。我想说的是,能有最理想的,那是父母和孩子的福分,恭喜了!没有理想状况,能促使孩子往上走总是好事。有时候不必太为将来担心,人一生的变化是很多的,而且往往是出乎人的意料的。那位甲先生成人后的人生目标早就不是追求生活的高水准了。但读北大,确实为他的人生追求提供了高起点。
所以,家长只需要顺势发现孩子的兴趣和长处,加以适当的引导。于是问题又回到如何发现孩子的特长,如何引导。这又是个艺术问题了。没有一贴灵的,只能各个击破。也许最简单的突破点是问问孩子将来想干什么。现在的孩子不仅仅是衣食无忧,很多都想不出自己还缺什么。所以,另一个突破口也许是问问孩子想没想过,自己应该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想没想过在自己离开时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印记?
这些不是一次谈话就能解决的,而且还取决于大人和孩子的关系,看平日是长幼关系还是朋友关系,有没有在孩子那里建立了足够的信任。如果信任不够的话,对不起了,先在这上面下功夫吧。记住,信任是要不来的,必须用你的诚意去挣。如果挣不到,那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吧。
说到底是看目标是什么。希望孩子成功,那什么才叫成功呢?每个人的标准又是不一样的。如果孩子和家长的目标不一致,那可绝对是有麻烦滴。我个人感觉,如果家长和孩子的目标不一致又都不肯让步,那么家长推可能比不推还要糟糕。还是那句话,歇歇吧,这样大家都能过点好日子。
我反复说歇歇算了,绝不是讽刺的意思。家长啊,总是忍不住要“帮”孩子。而研究数据表明,家长推或不推几乎是没有区别。真正起作用的是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连带家庭的人脉。所以呢,没有推不必太自责;推了也不必太居功。这样说吧,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稳定的家庭环境,就已经完成了推的一大半工作了。
其实作为家长,第一重要的责任、义务是把孩子教育成一个良民。别的目标都居其后。这一步做好了,估计别的也都水到渠成了。
再允许我也开玩笑也认真地说一句:上面这一点做好了,别的有些方面是可以花钱“输出”的。大致的门路是(1)读最好的高中,比如好的私校。(2)雇用私人顾问,专门来打造、包装孩子,从高中头上或更早就开始。这类顾问的费用一般是20万美金以上一个孩子的。其实这就是请专家来开发孩子的潜能,“顺势”设计。说白了,就是请专业人士来做家长应该做的事。只希望最终的结果是“输出”的只是劳动,不是亲情。
海外华人推娃与孩子之间比较普遍的冲突是学琴和中文。下回有空也对此发表一点愚人之见吧。
是啊。握手!
东北有句话:好孩子不用管,管子不成材。
谢谢!欢迎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