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BC 公共卫生局工作的道友来电,邀我在他们发起的网络请愿书上签名。说的是 UBC 周围有一群国人在阻扰 UBC 善终中心的建立。其表面理由是为维护中国及亚洲文化的阴阳不相邻之说,本质实为担忧其所拥物业的市价。
这使我回忆起 N 年前,外公在杭州老家过世前后的情景。外公在 80 大寿之际,要求儿孙们为他特制一副棺木。那时是属于要“偷偷摸摸”做的事,不能让居委会知道。半夜三更,家人从外地运来一副棺木,在老人的亲自督查下悄悄地抬进家门。现在还记得外公当时抚摸着棺木时那种心满意足的神态。全无任何阴阳不相邻的忌讳。
几年后,外公身体渐渐不支,终于卧床不起。去世之前,他要家人将他的病榻移至石库门墙院的中厅,这样他可以日夜不离家人的陪伴。临终前后的几日,全家老少从各地赶来。前后厢房住满了人,至今还记得与平日难得一遇的表兄弟表姐妹,在外公床榻前戏耍。老人家那时已是处于弥留之际,但只要一听到孙儿们追逐的脚步和嬉闹的声音,他的嘴角总是会泛起安祥的笑意。
外公去世之后,家人在墙门院里摆开了一天的豆腐饭宴请邻舍,说是做白喜。这是我所经历的第一个善终场面。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老病死也渐渐地被医学化。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在自己家中平平安安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许多人则是全身插满了塑料管,敞开着无数的伤口,在 ICU 器械的吵闹声与 Alarm 灯的闪烁中,辞去辛劳的一生。对比外公的善终,毫无尊严安详可言。这种现象中外皆同。
六十年代初,英国的 Cicely Saunders 首创第一间善终中心 St. Christopher Hospice ,提供一项专门照顾临终病人的医疗服务。由此渐渐演变成当今社会的善终服务运动 Hospice Movement 。善终 服务 运动希望改变社会大众否认死亡的态度,改善对垂死病人的照顾,减轻病人临终时孤独及无助的感觉,为现代社会带来一个新的死亡方式 - 病人在最后一段日子中活得积极完满,并能安详及舒适地逝去 。
每一个生命都有起点与终点。这两个点需要社会同等的关怀与 扶植,古今中外毫无例外。我们在人生终点时的选择有限:要么在无怨无悔中安详仙逝,要么在苦苦挣扎中死不瞑目。
既然已无法痊愈或延长生命,则应为病人减轻痛苦,提高生命的素质。然而在这个崇尚功利的社会里,病人的权益与为人的尊严常常要面对来自金钱等等的挑战:有世俗的无知及偏见;有对死亡的莫名恐惧,以及对生命的冷漠与拒绝。从医多年以来,最为揪心的便是看着病人在孤独中愤然离世,无亲人相伴。
古人云:“ 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说的便是国人对福的最早注解。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挂在口中的五福临门。可惜的是太多人混然不知这五福指的就是“长寿 , 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其中以善终为大。衷心希望那些以维护中华文化为名的业主们能好好地读些书,从而达理。五福之中缺一不得。合起来才是美满人生。好德更是要紧。因为德乃是福之根本,福则是德之结果。乐善好施,广结因缘方可养育其他四福。祝五福惠临好人一生。
行笔至此,赶紧登陆道友所言及的声援网站,签上大名。只盼五福普照世人,中外不分。
声援网站 : http://www.gopetition.com/peti tion/42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