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所有故事及人与事,皆为虚构,切勿对号入座。)
附近学校的校长来电,说是无论如何今天也要抽时间看看12岁的她。
可是今天实在太忙,没时间。“不行,你一定要看她。她在我办公室拿剪刀割腕,说是想一死了之。这一定是儿童忧郁症。”
病 人太多,实在是记不起她是谁了。赶紧把她和全家的病历翻了出来过目一番。她父母5,6年前移民来加。一年多前,像许多新移民夫妇一样添了个老二,还是男 孩。而她,却一直由奶奶在中国抚养。三个多月前才正式被接来与父母及小弟团聚。那时来诊所登记过一次,就再也没来复诊过。难怪我对她一点印象也没有。父母倒是带着小弟弟常来打例行的预防针。在我眼里这是个和睦的家庭。
“英语老师不喜欢我。”她愤愤不平地开始了抱怨:“今天听写16个字,我只知道其中4个。他刁难我,故意念我不懂的。我不想再上英语课了,就跑出了教室。”
“那,后来呢?”我问道。
“后来,后来,校长就把我叫去,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些啥。就觉得他们在跟我急,我也就跟他们急。我就拿起校长办公桌上的剪刀扎自己的手。我不想活了,年也不过了。没意思。”
“嗯,你几岁了?”
“12。我已经长大了,也活够了。”
“听起来,你还真不像一般的孩子。像是有不少经历,挺有思想的。可不可以说说你为啥会这么想呀?”
“你 们!”她来气了。语气快了起来,脸上冷漠不屑的表情在被愤怒而取代:“你们这些大人和老师”她用手指了指妈妈和我:“都重男轻女。我从来就不想来加拿大, 是他们硬把我骗来的。这里一点也不好。我要奶奶,我要回中国去。我不要在这里上那个臭学校。”她又强调了一句:“我讨厌你们欺负女生。”
“这话不公平,孩子。”我试图用调侃的语气来缓和一下:“医生我可一直是偏爱小女生的。”
“那是因为你色!”她撅着小嘴,不加思索地呛道。
她妈妈在一旁立即开始了严厉的训斥:“不许你用从那奶奶学来的腔调说话。快向医生道歉。看我回家怎么教训你。”一边说着一边扬起了手掌威胁。
我皱了一下眉,赶紧示意妈妈打住。
“孩子,那是因为医生家里全是男孩,特别想要有个女儿,可一直没有。所以呢,才会偏心女孩。你看”我把她带到办公室门前,让她看看门上贴着孩子们画的小女孩:“在医生这里呀,女孩永远和男孩一样的可爱。”
她的脸上首次露出了一丝淡淡地笑意:“你不骗我?”
“绝不,孩子。不但不骗你,我还可以帮你。”她抬起了头,眼光终于和我对接上了。孩子的眼里,我看到了渐渐萌生出的一点点信任。
“他们打我!”
她指了指妈妈:“他们只爱弟弟,从小就不要了我。。。”
妈妈的脸色非常难看,不由自主为自己做着辩护:“这孩子太倔,我们也只是气不过时才拍她一下屁股。”
看来这次门诊要改成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才行,有太多的问题要问清楚,有太多的话要嘱咐她的父母。看了看候诊室,那里已排起了长龙,挤满了人。
很 快地向妈妈确认了女孩以前从来没有精神卫生方面的病史,也没有实质上的自杀风险。这时候,孩子的心态也已趋于平静。约了母女俩下周来做跟进辅导,同时安排 了妈妈去联系专做国语新移民儿童辅导的社工机构。一再关照妈妈,体罚是万万不可行的下下策。会给孩子和父母带来无法预测的灾难及长远的阴影。
临走时,女孩突然问道:“你说你喜欢女孩,你能证明吗?”
赶紧拿过一盒平时用来哄打针孩子的巧可力糖:“问得好,我有糖果来证明。”打开盖子,笑着对她说:“一样拿一个,随便你挑。”
她的小脸上这时已是乌云全扫,童心再现。那与年龄相称的天真烂漫,终于伴着她的脚步,和嘴里的甜蜜,离开了诊所。
不知道她下周她来复诊时,会不会又冒出哪些惊世之言。
拿起电话和她校长沟通:“This child is not really suicidal, rather not well adjusted. Perhaps, there is a component of depression in the play. Never the less, she clearly is seeking attention, and crying for help.”我给校长提了不少建议:如将她换到ESL班,吩咐老师们切勿反应过度,等等。校长也一口答应从TDSB给孩子安排社工在学校里辅导与跟进。
很多调查都发现儿童忧郁症的发病率在上升,尤其是在新移民的后代中。大多数患忧郁症的儿童,从小在家庭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心情压抑,使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这个时候家长要正确对待,帮助孩子治疗以及进行心理辅导。更重要是家长需反思自己,改变一下育儿技巧和风格。引起儿童忧郁症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患了抑郁症并不可怕,因为抑郁症是可以治疗治愈的。
—————————————————————————–
注:图片来自一名少女在搜狐博客【深 院 锁 清 秋】留下的死亡日记。
*社区资源:
免费国语儿童心理辅导班
由The Ontario Trillium Foundation支持。
社工电话:416-321-5464 分机: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