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人们写字要通过出版才能流传让较多人看到。出版作品是成名的路径。 而今网络平台给了每个人在公开场合写字发表的机会。 上个月网友 Super 写了一首《七律·咏麻雀》, 一时兴起去凑趣。 我没有他的诗才,也不甚懂平仄之道, 就让深度求索写了两首, 发在他的文章评论里了【*】。
Super 写过博文《AI作诗的事儿》,说“AI写的诗会越来越好,和高手比也是可能的,但和李杜比,我只有呵呵了”。 我同意他的观点。 因为写诗不是下棋,需有创造,而情感和经历是创作的源泉。AI 两者皆无,其诗何以出彩?
想起2月北京探亲时去香山,游人尚少,山路蜿蜒。湖水冰面如镜,溪流的岸边也挂着冰凌。走着走着,忽然香气袭来。 起初不过是一缕,待要细闻,却又消失。 疑惑间急步前行,那香气又浓烈起来, 看见不远处的团团行人。
在香气的裹挟中, 走到半坡的蜡梅林边。梅树不甚高,枝干暗黑如铁,扭曲着向上挣去。蜡梅花苞却密,黄得极正,不掺一点杂质。 远观像是谁把碎金撒在了枝头,近看花瓣薄得近乎透明,阳光反射,花朵幽香浮动。
当时就想到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毛主席的咏梅词是读陆游词有感而作。 我当年看到时,一下就把这两首词都记住了。不怕不识词,就怕词比词。把两首词写在下面。大家看了便知。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两首词在创作时间上相距近800年。 一首写出在荒僻的地点,孤寂的状态;对立的生存环境,悲壮的结局。 而另一首是在险峻而崇高的场景,风雪中的主动, 报而不争的引领, 最终融入集体的欣慰。 两首词在意境、情怀、格局上高低立见。
蜡梅花像蜡做的,花香与梅花的香气相似。但蜡梅是蜡梅科蜡梅属,而梅花是蔷薇科杏属,两者之间的 DNA 相差甚远。 蜡梅的叶对生,叶缘无齿,而梅的叶互生,叶缘有细锐锯齿。 蜡梅花色金黄,而梅花一般为红、白和粉红色。
我印象深的毛泽东诗词, 还有 《蝶恋花·答李淑一》。 李淑一出生书香门第。其父与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是留日同学。杨昌济去世后,李父多处关照杨家,并帮助杨开慧入学长沙女中。 李淑一和杨住同一寝室成为朋友,并介绍毛的同志柳直荀与李淑一相恋。
柳直荀牺牲后,李淑一曾做《菩萨蛮·惊梦》词: “兰闺索寞翻身早,夜来触动愁多少。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 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 1957年将词附在信中寄给毛泽东。
毛泽东以《蝶恋花·答李淑一》回赠:“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蝶恋花的词牌就让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 用两位爱人的姓氏巧妙开篇,缅怀烈士魂归九天。之后运用神话意象吴刚、桂花酒、嫦娥、献舞。让人间天上的穿越极其自然,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把思念和爱意扩展到天上及九洲。
我想如果让 AI 作词, 穷尽阅读世界之诗词精品,也写不过毛的这两首词。 堆砌的词藻必定输给人类真实的经历和情怀,更何况人间中少有这样的大气胸怀和眼光格局。不过据说这词被台湾的胡适大批,说韵脚不通。“不以词害意”是古诗词推崇的啊。读者可以试试AI, 找出可媲美的分享也好。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894/202503/23560.html
-----------------------------------------------------------------------
完全赞同!写博确实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借助各种工具帮助我们学习和突破局限,特别是AI,不仅能答疑解惑,还能拓宽视野,提高效率。当然,保持谦虚很重要,不抄袭、不装大尾巴狼才是真正的提升。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绝·彭大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的作品里,我也是喜欢他的词超过喜欢他的诗。我最欣赏的一首是《沁园春·长沙》。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年轻的小人物。“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我脑子里能看到那个画面。
韵脚分析?原词韵脚:柳(liǔ)、九(jiǔ)、有(yǒu)、酒(jiǔ)、袖(xiù)、舞(wǔ)、虎(hǔ)、雨(yǔ)。胡适指出上阕"有"(属《词林正韵》第十二部)与下阕"舞/虎/雨"(属第四部)在传统词韵中确属不同韵部。
《蝶恋花》词牌确实要求一韵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