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重返是一个初级天体物理, 或说是一个理论力学问题,它的英文是“re-entry”。人造或自然物体从宇宙空间进入地球, 要先经过进入大气层的过程 。 如果是从地球发射的航天器, 返回时重新进入大气层的过程, 就被被称作二次重返大气层。它是怎么和爱情与婚姻挂钩的呢?
物体重返大气层进入的角度直接影响到航天器在大气层里的航程。 若再入角过小,航天器可能只在大气层边缘掠过而无法达到地球; 若再入角过大,则会受到较大的空气阻力, 航天器表面因摩擦受热严重, 可能会被烧毁。 无人航天器重返大气层时,再入角在3°~8°之間,一般不会超过10°。 而载人航天器的再入角要小于3度,这样也才能不会有太大的重力加速度直接作用,超过人体承受的极限,而至人死亡。
因此,重返大气层是个技术活。 上大学时, 班里有两位谈恋爱的同学。 其中的男方 A 长相英俊,是个中国印尼混血;但是个子矮,只有不到1米6. 女方 B 是北京人,家里是铁道部的高干, 本人功课好外貌也好。 但交往时因为A个子太矮, 经常被校里校外的其他学生当成“小孩”,走在一起很”不搭“,后来就分手了。
分手后, A开始追求系里另外一个也是个子小小的女生。 两人很快好起来。 这时B不知怎么想的, 又返回头插进A的新恋情。 结果A和B又好起来, 和新女友分手了。 小个子女生那时是我的室友,这是她的初恋。 十分悲伤, 整天唱失恋的情歌。 记得当时,班里一位”男生领袖“级的同学说了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 “二次重返大气层,没有好下场”。
A和B“二次重返大气层”后,开始B挺开心的。 后来就又陷入“不般配”的苦恼之中。 一次吃饭时她和我说,A其实不仅是个子矮,而且可能因为体力的原因,在生活中总觉得自己应该受到照顾,让她很累。 我当时问她是否听到过 “二次重返大气层,决没好下场” 这句话,并告诉她是谁说的时,她沉默了。
后来B又和A分手了。 我想,造成他们第一次分手的问题,合好后并没有得到解决, 而且似乎也解决不了, 除非B担负起一生照顾人的角色。 而小个子女生分手后,被系里另一位男生追求,那个男生中等偏高的身材,一笑两个酒窝, 就是皮肤黑点。两人的嗓音都非常好。 女生很会唱歌,男生很会朗诵。 后来这一对毕业后结婚了, 幸福至今。
“二次重返大气层”,体现在爱情和婚姻中其实也并不是绝对的。 我在美国念研究生院的时候, 系里有一个大龄的德国男生从德国到美国念博士。 他后来在医院认识了一个美国白人女护士, 两人陷入爱河, 不久就结婚了。过了半年幸福的日子,开始闹矛盾。
两人个性都较强,加上护士的职业要值班;博士要整天泡学校做实验写做论文,平时两人的作息时间也不太融合。 两人冷战过了一段就离婚了。 离婚了一年多, 两人又复婚了。 我当时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就是, “二次重返大气层,没有好下场”。
但这两人再婚后一年多生活得很好。 博士毕业后找到不错的工作, 两人到了新的地方安家立业。 两个女儿相继出生后, 护士那时不再工作了。 至今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每年的假期中我们会联系, 护士在孩子大了以后重回职场。 但不是全职了。
也许离婚后两人都进行了反思,能够改进各自生活中的任性行为很重要。 主要还是看当初分手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一方或双方的不能承受之重。 “二次重返大气层”,虽然失败几率很高, 可如果能调节好再入角度, 同时航天器本身的承热装置等过硬, 平安着陆是可能的。 但如果重返时就有航天器或控制系统的硬伤, 二次重返就可能毁掉或永远成为空间的飞行物。
恋爱和婚姻中都要懂得珍惜对方,矛盾发生时知道审视自己的行为。 如果错了及时道歉,没错也要道歉自己发火的言行举止。 这样才能不让疙瘩一直结在心里。 还有就是不要丧失理智,说过头的话。 恶语伤人会凉透人心。 在网上骂人就算了, 如果生活中也是这样骂咧咧的,不够客观,充满偏见,死缠烂打,就可悲了。
人常有格外闪光的东西,让爱人们在热恋中被荷尔蒙巨生蒙住眼睛。 比如超出一般的才华,物质条件,热恋中的体贴、善解人意等等。 但生活中有一些不满是无法弥补的。 人品、性格、外貌、外形都不能轻易改变。 如果一个人本身就非常重视这些,那之后荷尔蒙降落,热情不在, 就容易出问题。 (下图是出去吃饭的餐厅,节日过了,现在流感疫情严重,人很少。)
生活经历也教育了我。 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极端的。 “二次重返大气层”也有成功的可能, 关键还是看技术和材料,以及当时的外界情况。 不过我本人还是信奉尽量不要“二次”的原则: 在事情发生之前,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特别是询问自己的内心, 如果发生了最不好的情况, 能不能面对和把握;在事情发生之后,要坚定信念,勇于前行不动摇。
因为无论如何, “二次重返”都是低能、低效的。 要消耗过多的能量。 人生有多少精力和时间,可以重来? 当然你如果是发明家爱迪生,那是另一码事。 他为了生产长寿命的白炽灯, 做了上千次的实验呢。
我比较喜欢西餐,不喜欢中餐。
您说研究生院的一位教授认为中国5千年很多用在吃上。
我真的很感动。这样级别的教授,很多都会否认中国5千年文明史的。
为这个教授点赞。
==“国人像牛一样、贡献四大发明的时候,现在手握刀叉吃牛排的老美的祖先们每天在琢磨啥呢?用箸吃牛排? 如何解放黑奴?”
国人像牛一样、贡献四大发明的时候,现在手握刀叉吃牛排的老美的祖先们每天在琢磨啥呢?用箸吃牛排? 如何解放黑奴?
此一时,彼一时。风水轮流转。
返、重返、 还二次。我晕。
有个网友说,中国人太注重吃,影响了后来的发展。其实很多其他国家的人也都很注重吃的。我在法国巴斯德工作的时候,经常吃法国菜,好像是有6道菜,要吃几个小时,餐具也很讲究。
印度人是用手抓饭,除了咖哩还是咖哩,也没有发达到哪里去。不过我对印度餐了解少,可能有特别讲究的地方。
==“更高级的享受就不同了。比如下班回家拥抱你的孩子,周末远离城市走进大自然,参与社区活动,看到自己事业和家庭的成长等等,这才是高一层的精神上享受。”
==“每天肚子饿了吃新鲜肉和菜都是一种基本享受,味道太重就不是享受了。吃的享受和睡个好觉,健身后的感觉一样,是日常生活的普通肉体享受。”
更高级的享受就不同了。比如下班回家拥抱你的孩子,周末远离城市走进大自然,参与社区活动,看到自己事业和家庭的成长等等,这才是高一层的精神上享受。
==“中华饮食博大精深,我喜欢,虽然我的烹饪技术不怎么样,可我挣了钱可以买呀,吃东东花不了多少时间。民以食为天,我的理解,吃好了心情好,有益于健康。一种美食,色香味俱全是种在视觉和味觉上的享受,生活吗,会享受生活,才会工作,这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所以人就是动物,区别是”高级”l两字。有些人和有些动物,给好吃的也训练不出来哈”
==“很明显,京妞写这篇的时候没有动情。一脸的平静,甚至冷冰冰的。:)”
==“这个话题有意思。 我也认识一对二次重返大气层的,很狗血。 等有空来写。”
中华饮食博大精深,我喜欢,虽然我的烹饪技术不怎么样,可我挣了钱可以买呀,吃东东花不了多少时间。民以食为天,我的理解,吃好了心情好,有益于健康。一种美食,色香味俱全是种在视觉和味觉上的享受,生活吗,会享受生活,才会工作,这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我一直就觉得吃的目的是摄取健康营养,有个健康身体去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比如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等等。把人生最高享受停留在吃这个层次,和动物有何区别?动物以食为天,训练动物就是给它们好吃的。训练中国人也是给他们好吃的。要中国人来开会投票,很简单,给他们提供好吃的就可以了。”
==“因此我对饺子包子类食品是非常反感的:肉和蔬菜以及面食,单独分开吃非常好吃也营养,你把肉绞碎,蔬菜绞碎,不说浪费时间,而且损失很多营养。花那么多功夫包起来,远远不如一片牛排,一盘蔬菜,一张面饼单独吃来到爽快。”
我一直就觉得吃的目的是摄取健康营养,有个健康身体去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比如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等等。把人生最高享受停留在吃这个层次,和动物有何区别?动物以食为天,训练动物就是给它们好吃的。训练中国人也是给他们好吃的。要中国人来开会投票,很简单,给他们提供好吃的就可以了。
因此我对饺子包子类食品是非常反感的:肉和蔬菜以及面食,单独分开吃非常好吃也营养,你把肉绞碎,蔬菜绞碎,不说浪费时间,而且损失很多营养。花那么多功夫包起来,远远不如一片牛排,一盘蔬菜,一张面饼单独吃来到爽快。
所以我一直反对老婆花时间做传统中餐。我不希望下一代继续这样的文化糟粕。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2023-01-20 09:45:47
刚到美国的时候, 教授对我说, “你们有5000年历史, 都用来研究做饭了。 我们只有200多年历史, 全用来干别的了”。 哇的印象太深了。
==“感情的事情极其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有一条是真理: 过不好, 就赶快分开。”
但是有一条是真理: 过不好, 就赶快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