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别管中国美国,暑假的孩子们都挺紧张的。 我的小孩从上小学开始, 暑假就去夏令营 -- 也是没办法,大人要出去工作呗。 开始是跟上学时间一样,只不过不是上课,是各种“活动“,游泳啦,踢球啦, 参观博物馆啦。
等大点活动就更“专业”了, 音乐营,数学营,计算机营, 常常是外州,住宿。 高中就开始各种实习和打工。 中国也是一样。 暑期各种班。 学校办班社会也办班, 家长各种接送。然后就是高考,中国的一大特色,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视之为重要的日子。 虽然不能说一考定终身,但非常重要。
从2003年开始,中国高考固定安排在每年的6月7、8、9日进行考试。大部分地区在6月7- 8日考试,个别省份在6月9日或者至6月10日也需进行考试。2022年,中国的高考也是这个时间,6月7号上午语文(9:00-11:30);下午数学(15:00 – 17:00) 8号上午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9:00 -11:30);下午15:00至17:00外语笔试。
有外语听力考试内容的按各省具体安排。有的省考试还延迟到9号, 如江苏省。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安排一致。2022年上海因为疫情更是推迟到 7月7 – 9 号了。无论有无变化考试时间都要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后发布。
综合考试科目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考生自主选择3门参加考试。 每门满分100. 语文、数学、外语满分150. 听力测验30分。一般满分是750. 但有各种方案计算,跟退休金一样,搞得挺复杂。
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1193万,比去年增长了115万人,增长率达到了10.67%。 今年增长背后是中职考生以及高职专升本等考生的加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普通高考。去年,全国的高考人数为1078万,比2020年增长了7万人。
Anyway,现在成绩出来了, 录取分数线也出来了, 紧张气氛又掀起新的一波。 我们社区关于升学的主题再一次霸屏了。 年年夏天高考、中考、小升初都得热闹一阵子, 现在的孩子们,不论中国美国, 都挺不容易的。
“分儿、分儿,学生的命根儿;考、考,老师的法宝”,老师经常警戒学生, 每一分儿都不能放松,“你多一分, 就能甩掉一操场的竞争者”。 看到邻居亮出的分数情况,真切感受每一分都可能左右一个人未来的走向。
去年广东省的理科状元是 715 分; 文科 665 分。 文理咋差这么多? 今年邻居的娃,640多,很不错了吧? 在全广东省排 2600 多名。然后看到的排名单 – 金字塔啊,确实差一分就甩下上百人、几百人, 只有金字塔尖上的人除外。到了 608 分之后, 8分就干掉近 6000 人。
人活着, 都挺不容易的。 有的上一辈人爱说年轻人比自己幸福, 后来者不如自己。其实地球人口越来越多,资源有限,竞争越来越激烈。后面的人经历得也许形式不同,但一样需要艰苦努力。 所以做父母的,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健康开心,别老推来搡去的。当然, 首先要自己健康开心哈。
==“等你的游记啦。”。
==“中国的高考,一分之差,可能命运从此天差地别:)”
==“差一分, 命运就可能被改变, 可不是吗, 我们当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没办法,应试教育的弊病。问候问候。”
==”在一个量化的国度里,这一分胜过真金白银。 想当年,我们也不是考了三天,紧张!刺激!“
==“一分在录取线上,一分在录取线下,真的是要命的一分:)有意思的话题,赞你文思多样,什么都能随手写上一大篇。”
==“特别赞同京妞这里的最后一段,中国人的内卷太厉害了。也是没有办法,资源太紧张了。周末快乐!”
==“说现代人压力大,也是抗压能力差。现在分配工作很多人会不去,你信不信:-)”
==“美國有不少“孩子來學藝,爹媽打工換”的項目。我和老伴都為女兒學藝打過工。懷揣著“有朝一日女兒奧運奪金”的願望。犧牲了周末夜的好時光。結果是:嘛用沒有。”
==“今天我的家人群里也在说广东这两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比江苏省还高呢,内卷得厉害。”
==“孩子压力太大,好不容易进了大学,毕业后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想当年,我们也不是考了三天,紧张!刺激!
都是胡诌八扯。
如果有人说你是天生的话题女王,我信了。
==“一代有一代的苦乐,也有属于每一代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