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之后我发现,这发热的现象和我唱戏有关。当然也分唱什么戏。比如我唱很散很慢的戏,像空城计里“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那一段西皮慢板,发热现象就不太明显。但唱音高一点节奏快一点的戏,像甘露寺里的“劝千岁”,很快就能热起来。最厉害是那些又高又快还需要一点额外音量的戏,像铡美案里的“驸马不必巧言讲”,花脸戏,一段唱下来差不多立刻便要出汗,真是空谷传音,立竿见影。一直以为开口唱唱不过是动动嘴巴,嘴皮上的功夫。想不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还真的需要花把子力气。这样看说哪个演员“唱得卖力”并不是一句比喻,而是人家实实在在地在那里用肌肉。
观察到这个现象给我带来新的启发。比如哪一天我去爬喜马拉雅这样的大雪山,被困在山上,快要冻S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唱戏取暖呢?手脚都麻木了,至少我嘴巴还是管用的。我可以把全部我会的戏,样板戏也包含在内,全排好队,一首一首唱将出来。从头唱到尾,再从尾唱到头。当然编排也要快慢搭配,节奏合理,不要一下冷得哆嗦一下又热得要出汗。一段戏平均是五分钟。我现在会的戏大概二十五段,从头到尾唱一遍那就是俩小时,唱两遍大概天就亮了。脂肪我有的是,一点一点拿出来烧,全身暖暖和和的,帐外冰封雪挂又岂奈我何。
当然脂肪消耗的部位也需要考虑。动嘴的活儿,它如果老在脸上就地取材,一则货源有限,二来脸上脂肪完全没有了,皮肤出皱纹也容易显老。所以一定要控制好了供货链让它的源头连接到肚子上。那里的脂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了这个目的,我也要像别的唱戏的人那样去练腹部呼吸,让这一块真的动起来。还有表皮血流控制也是另一个课题,到时候可以把脸露在外头,让它冻着点儿血流不畅,而肚子包得严严实实,手再放那里揉着,加速肚腹部位的血液循环。有热有冷,定点燃烧,取暖保命,顺便减肥塑型。简直想不到还有什么比这更聪明的主意。
就是有一点,唱大声不小心引起了雪崩怎么办?那时候没被冻S结果被压S了,岂不是冤哉(一板)
枉~也~!
这又不是开音乐会,唱得嗓子没了我不是还能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