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的声音-安妮鲜花博客

安妮鲜花(Annie.com.cn), 海外游子创建, 精品鲜花及品牌服务的结合, 成功人士的选择.
正文

加拿大:医疗高福利背后的看病难

(2009-08-11 16:18:41) 下一个

    加拿大的医疗福利在世界上算是比较好的,这一点曾经被很多人津津乐道。我本人也体会过它的优越性。但是,它的不方便之处却很少有人说,今天我就随便挑几条说一说。

     加拿大的医疗体系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家庭医生。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学英语课文,其中一个词组是:see a doctor. 当时非常不理解,看病去医院,干吗一定要说看医生呢?这个疑问是到加之后才解开 的。原来,这里的医生都有个人的诊所,一般是几个医生一起租一个地方,有的叫clinic,有的叫medical center. 然后医生一般一周几天在这里出诊。

   如果你想看病,一定要先经过家庭医生,然后经过他的推荐,才可以去看专科医生,或者去作相应的检查。总之,离开了家庭医生,你没有办法进入到医院这个环节。除非你去看急诊。可是这里的急诊,和国内可完全不是一回事。

   记得一个朋友的孩子1岁多的时候,傍晚7、8点钟的时候突然肚子疼,孩子很激烈的哭。当时诊所基本上已经下班了。所以他带着孩子直接去看急诊。到了之后,候诊室有些人在等--其实这些人要是和国内的人数相比,那就绝对不算多。等了好半天,然后有护士过来询问情况,并简单纪录。之后,就离开了。从此以后,就再也看不见人了。就这样,孩子一直等,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直到半夜11点多了,孩子逐渐从开始的激烈哭闹变得不哭了,后来就睡着了。朋友一看,别再等了,直接回家吧。

   上面的这种情况,绝对不在少数。就算你的孩子发烧很高,没有几个小时的等待也是不可能看得上的。这里的医生也好护士也好态度绝对没的说,但是,效率也是没得说。所以,我们现在真是怕急诊。

   说看急诊难,看专科医生同样难。我女儿4岁多的时候,忽然间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她的听力有问题。很多时候我和她说话,如果她不是看着我,会经常没有反应。同时,我发现她看英语光盘跟着唱歌的时候,很多辅音发的不对,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个问题,我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不行,需要去看医生。

   先是看了她的家庭医生,一个12岁随父母从北京移民过来的中国人。这个医生人很好,他是我儿子的接生医生(温哥华的家庭医生个别有接生资格,他就是一个)。当时,他用那种专用的手电向里面看了看,然后就让女儿背过脸去,用两个手指揉搓出声音,问女儿在哪侧。女儿准确地说出来了,他说:没有什么问题。你叫她她之所以不答应,可能就是故意的或者是在想什么事情没有听到。

     对医生的回答我将信将疑,但是也没有办法。这种情况,你想看急诊都没有。专科医生一定要家庭医生写推荐信才能约到。回来后,我一方面继续观察女儿,一方面上网查找资料。经过仔细研究,觉得她的情况应该就是分泌性中耳炎。但是我的怀疑必须要医生认可才行啊。

     于是,我又找到了一个白人医生。这个医生是那种可以walk-in的诊所。所谓walk-in,就是不用预约直接到那等着医生来看的。这里的诊所有些接受walk-in,有些就不接受。即使接受的,一般没有2个小时的等待也是看不上的,因为医生都要先把预约了的病人看完才能接待你。

     白人医生同样是用那样的手电筒照了照(后来我发现家庭医生的装备都是这样的),然后问了问情况,也是没有继续作任何检查,就说没有问题,可能是感冒引起的,过一段就会好了。我们提出,能不能给转一个专科医生看,他说那要你的家庭医生来做--也就是要家庭医生推荐才行。

     又过了些天,我们发现女儿的情况越类越严重,说话声音要越来越大才行。我们心里很着急。又找了一个印度医生,得到的是同样的结果。没办法,我们只能又尝试了一个香港医生,她可以讲国语。告诉她以前的感冒情况,以及最近一个多月以来病情的变化情况。我们也和她讲,说我们通过网络知道有一种病叫做分泌性中耳炎,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中发病率比较高。是不是可以介绍我们到专科医生那里。这位香港医生还不错,看了看喉咙,说嗓子有些发炎。用一些抗生素吧。如果还不好,再考虑给推荐到专科医生那里。而推荐到专科医生,也不是马上就能看得上的,一般都要等待一定的时间。

     一个疗程的抗生素用完了,孩子的病情一点没见好转。我们对于继续在加拿大治疗实在没有信心。马上购买机票,回国。最后,在北医三院,看了一位非常好的曾留学德国的医生,终于做上了专业的听力检查,当天就知道结果,最后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说这种病有一定的自愈率。病因就是感冒,咽鼓管不通,中耳内分泌的液体不能排出或者鼻塞导致液体倒流到中耳内。在国外,一般不主张用药。但是如果不用药,会有一定的风险,就是会有一定比例的孩子自己吸收不了这些液体,然后就需要手术取出这些液体,或者至少在耳膜上打孔后用针管抽出这些积液。最坏的情况可能会造成耳聋。所以,在中国,我们还不能就等着自愈,要用药物干预。最终,经过10天的药物治疗,孩子的病痊愈了。

     至于说到化验检查之类的周期,那就更是让你无法想象。一种最简单的验血,要到专门的化验中心去,也是要医生开单子,最快一周出结果(国内一般是几个小时就可以出)。宫颈的抹片检查,国内是一周之内出结果,这里要30-45天。孕妇的B超检查,也要约到一个月甚至更久,我儿子的检查结果是在出生前几天才知道的。而一个最简单的红外线乳透,7月份初预约,竟然给约到了11月底.....

     因为这种效率,所以听说过有些癌症晚期的病人,最后放弃这里的医疗保险,回到国内去做手术;当然也有人因为等待时间过久而不治身亡的! 还有些人,因为无法等待,自费去美国看病。

    加拿大的看病难,真是叫人一筹莫展!

 补记:本文所说的看病难,仅仅是针对加拿大医疗体系的一个方面而言,比如说急诊,它有不同于我们国内的理解;比如说看专科医生,也一样有他们的理解。这两个方面,我认为有些和文化以及医疗方面的理念有一定的关系。而预约排队难,我认为就属于医疗资源紧张造成的。以上种种难,仅仅是加拿大医疗现状的一部分;同时,它的医疗福利也使很多人享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关于这方面,篇幅所限,以后博文再详述。

      任何比较,还是相对客观为好。我认为,中国的医疗现状也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差到了极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客观平和的看待中国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它,才是正道。

文章来源:安妮鲜花新浪博客 2009-08-1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