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心中國情

(2010-11-17 14:41:29) 下一个

「大江大海1949 」与「我在台湾的30年,」这两本在近年出版,回顾海峡两岸分制后的时事演变,和民族同胞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生活歷史、血泪凝就的悲欢离合。在政治斗争、民族感情对撞,尊严价值血脉本性的衝击下,掀起无数的巨浪,创痛有如苦涩的海水,不断拍打着两岸的土地,在感性与理性的纠缠中挣扎,憧憬着聚合又怕受伤害。中国近代史;台湾就像一颗被扔来抢去的球。光復后刚从日制生活中翻身的台湾人,似乎也习惯了政治变天,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大批军政、企业眷属移入,把台湾划分為本省、外省两大族群〈台语俚称番薯和竽头〉,那时候一切是封闭的,戒严像是一堵墙,限制人的活动,叫人看不见也听不到,思想被当时的环境政策牵着走,那个时期紧绷生活的空气中有一股烟硝味。
怎麼会这样?土生土长在台湾的我,对那段国共歷史确实不懂,直到番薯嫁给了竽头,结婚使我爬上了井口,让我知道海峡彼岸的许多事,由於这层关係,我接触到在香港和广州的亲戚,那时两岸还是封闭的,我却常去香港,在落马州隔着高高的铁丝网往里瞧,对眼前那一片神秘的山丘荒地充满了好奇,那是当时我最贴近的中国。
改革开啟了中国的门户,解严开放,探亲掀起一片寻根热潮,八八年我们一家去了广州,第一次踏上这块长久停留在我脑子里的“红色大陆”,其山川竟然是如此壮阔秀丽,人文薈萃。交流揭开了彼此的面纱和那曾被隔阂已久的心网,原来大陆没那麼可怕,同文同种有太多共同的地方,寻根,让我知道我的祖代也是来自福建晋江,我们只是比较早去台湾,被政治区分而已。多年来我喜欢上大陆的山光水色、歷史文物,响往各地的风土民情,在中国辽阔大地上留下了许多足跡,在陌生与熟悉中有着诸多感动,叁十年是条漫长的岁月,开放、解严从早期的犹抱琵琶半遮面,欲拒还迎的单向探亲,至开放投资、旅游、叁通、经贸文化交流,扩大到官员互访,是经歷了许许多多的冲折,如何在不同政治理念中存异求同,在在考验着两岸领导人的智慧。
在加拿大生活了二十年,我有了很多中港台背景不一的朋友、乡亲,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背景,也有不同的观点,但环境让我们有一个较高的视野,不再拘泥於狭隘的地区民粹,因為我们知道,地域可以分割,但歷史文化与民族血脉的感情却是无法切割的,因此我认同“不要让几十年的政治,毁了五千年文化”的那句话。
1949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前瞻胜於回顾,今日两岸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然十分密切,期待能有更大的空间来互补互动,有更多的时间来了解磨合,这是顺应民意潮流成熟务实的做法,是一条良性善意的道路,爱台湾,情繫中国的我,此刻是深深切盼这条道路能够愈行愈宽。
规模最大,堪称无双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已隆重开幕,那是中国人又一次的骄傲展现,攸关台湾產业连结,推动两岸关係“正名化”的ECFA〈经济架构合作协议〉,也正紧锣密鼓的整合协商,我预祝它们都能圆满功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