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健康

主要涉及食疗营养,菜肴烹制,饮品调制,果蔬种植,养花陶情,两性健康,中医及运动养生等。
正文

美国权威性调查:日本汽车真的不安全吗?(组图)

(2009-06-06 18:57:19) 下一个

对于汽车这种普世产品,中国也流行着一些独具特色的说法,比如日本车的安全问题。随便逛一逛论坛或者汽车新闻的跟帖,你都可以看到贬低日本车几乎成了网上讨论汽车时的一项行为艺术,类似这样的一些言论充斥着互联网:“日本车铁皮薄得像易拉罐,最不安全”;“ 日本车省油是因为车轻,他们就会偷工减料节省成本”;“日本车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就偷工减料,开始用还可以,几年后就不行了”......  

在世界范围内,似乎只有中国会流传这种说法,这并不奇怪。在我们这个极其缺乏专业精神的国度,汽车进入家庭又是个新事物,人云亦云的生命力往往还会很强,所以确有澄清的必要。

不耐用?看推荐  

汽车不同于保健品、服装等,是一个很硬很客观的消费品,完全是拼真本事的东西。日本车到底怎么样?我们先看看国外的数据。 



日本汽车真的不安全吗? 

美国是汽车王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里有全世界最专业和最严格的汽车消费评价体系。其中,又首推《消费者报告》杂志、J·D·Power和《福布斯》杂志三家的评价最被广泛认可。我们不妨先看看他们的数据。  

《消费者报告》(Consumer Report)是美国人购物时的头号参考资料,拥有500多万忠实订户,它每年发布的汽车系列调查报告都被公认为最具有汽车购买指导价值,因为它通过专业测评和大规模用户反馈所得到的数据库是业界最全的,再加上它是全靠消费者捐助而维持的非营利机构,没有任何广告,其公正性和权威性一直受到业界认可。  

近日,《消费者报告》公布了2009年汽车评价排名(Top Picks for 2009)。这一汽车综合素质评价共向130万汽车用户发放问卷,有260多辆车参加了测试,测评项目包括最严格的道路测试、耐用可靠性、安全测试等50 多项内容。按照《消费者报告》汽车测试主管戴维·凯姆宾的说法,“所有进入最佳车型排行的车,都是性能、实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佼佼者,这个榜单能为消费者购车提供绝好的参照”。  

在《消费者报告》最近5年对各车种的最佳推荐车型评选中,日本车占有较大优势。而在《福布斯》公布的2009年度最强汽车制造商排行榜中,丰田、本田则夺走了冠亚军。  





表1是《消费者报告》最近5年对各个车种的最佳推荐车型评选,我们可以看到,日本车占有较大优势。而在《福布斯》公布的2009年度最强汽车制造商排行榜中,丰田、本田则夺走了冠亚军(详见表2)。  

这两个图表显示,日本车质量很可靠。在不可靠的车型中,日本车非常少。在以厂商为划分的可靠性和质量的调查中,本田以78分获得了冠军,其次是斯巴鲁(75分)和丰田(74分)。  





从综合素质排名来看,日本车有绝对优势,那么在耐用性和可靠性方面表现如何呢?这是很多消费者关心的两大指标,可靠耐用标志着质量过硬,也意味着维修费用更低,更令人放心。我们来看一下表3和表4,这是2009年度《消费者报告》旧车质量可靠性调查排行,这个排名是建立在140万辆汽车的基础上进行抽样获得的数据,这些车都是1999—2008年出厂,按照故障数目进行排名,故障数越少则排名越高。  

从这两个图表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日本车质量很可靠。在不可靠的车型中,日本车非常少,而且与很多中国消费者所了解到的信心有很大偏差的是,一些欧洲高端品牌的评分却很低,像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沃尔沃等都有一些不耐用车型。在以厂商为划分的可靠性和质量的调查中,本田以78分获得了冠军,其次是斯巴鲁(75分)和丰田(74分)。  

美国最具权威性的调查:日本车同样表现不错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个美国最具权威性的调查——J·D·Power的车辆质量可靠性调查结果(VDS)。今年3月中旬发布的2009年汽车质量调查报告,有 4.6万名美国各地车主(拥有该车3年以上)参加,涉及202个问题。排名则是根据每100辆车出现的故障数统计(详见表5)。



显然,在J·D·Power的这个调查中,日本车同样表现不错。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进入这一榜单前十位的大多是高档品牌,而且长期稳居前十名的非高档车只有丰田和本田。丰田的豪华车品牌雷克萨斯,甚至包揽了从1995年到 2008年的冠军,堪称质量神话,美国人称之为“不犯错误的汽车”。1989年9月才诞生的雷克萨斯品牌,只用了三年就超越了奔驰和宝马,成为北美豪华车市场的销量冠军,凭的就是过硬的质量。  

写到这里,或许有人又会说,你说的那些都是卖到美国的汽车,和中国市场上的日本车是两码事。“日本把一流车留作自己用,二流车销美国,三流车给中国”,这种说法在中国很有市场,甚至扩及到所有日本产品上。不过大家却没想过,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有谁敢玩这种游戏?不管是美国车,日本车,德国车都是在坚持全球品质。  

当然,中国的汽车研究远没有美国那么专业,但幸运的是J.D. Power亚太公司从2000年开始发布中国新车质量调研SM(IQS)报告,主要关注新车购买者在购车后2-6个月内遇到的问题。新车质量问题分为两大类——设计质量和生产质量(产品故障),并细分为八个类别:车身外观,驾车经历,配置、操控和仪表板,音响、娱乐、导航系统,座椅,空调系统 (HVAC),车身内装,发动机和变速系统。综合得分以每百辆车所出现的问题(PP100)来衡量,分数越低表明发生故障的频率越小,质量也越高。 (本文来源:南方网 )  

从最近四年的调查报告(详见表6)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市场的调查结果跟美国的情况差不多,日本车表现得同样表现不错。中国现在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新车市场,没有哪个汽车公司会忽略这样一个宝藏,那些认为外国车商欺负中国人甚至说什么故意造出差车来害中国人的言论,显然是没道理的,没有哪个厂商会自毁“钱程”。  



在《福布斯》的2009年最安全汽车和最危险汽车排行榜中。最安全车的前15名中日系车占据了13席另外两席是第四名的奔驰M型和第七名的萨博93;而在最危险的车型中,前10名没有一款是日系车.  

不安全?看测试  

上面三大机构的调查报告已经说明了一个事实,日本车质量并不是你听到和想象中的那么差,相反排名还不错。或许有人又会说,质量好也未必就安全。我们再看看《福布斯》的2009年最安全汽车和最危险汽车排行榜(详见表7)。  

在这个榜单中,最安全车的前15名中日系车占据了13席,另外两席是第四名的奔驰M型和第七名的萨博93;而在最危险的车型中,前10名没有一款是日系车。  

如果你还不信《福布斯》的一家之言,我们可以再看一看另一个汽车安全权威机构——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数据(详见表8)。  

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的碰撞测试都表明,日本车的安全性之高远超出你的想像。





表8是2009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测试结果排名,还附有2008年的各项第一名。 2009年的测试结果显示,在所有11个车型种类中,本田囊括6项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安全之王”,其中轿车的所有4个车型冠军全部由本田囊括。在最主流的小型轿车组,也就是消费者购买最多的轿车组,日本车囊括了前5名,分别是本田思域、三菱蓝瑟、丰田萨恩、斯巴鲁翼豹、丰田花冠。  

另外,全新本田讴歌TL在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和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所有安全评级中均获得了最高星级。这也使得讴歌旗下的所有车型包揽了美国两大权威机构安全测试中对于正面、侧面和尾部抗撞性的最高评级,这在汽车安全碰撞测试史上尚属首例。数据比口口相传要可靠,从碰撞结果上我们发现,日本车的安全性高出很多消费者想像的。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看中国市场的情况。2009年4月16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管理中心公布了2009年最新一批的碰撞测试结果,从2006年11月至今,已经完成了71 个品牌汽车的碰撞试验(详见表9)。C-NCAP的数据同样表明,日系车的安全表现最佳,包揽了前四名,而在最后20 名中,没有一辆日本车。  

或许有人又会说,C-NCAP是一个被买通的机构(媒体已有相关报道,且有相关证据),其真实可靠性值得怀疑,日本车碰撞测试成绩优异,并不能说明其真安全。不过,说日本车不安全的人,除了人云亦云之外,有其它可靠的数据支持吗?如果碰撞试验没有用,全世界的那么多机构还搞这个东西干嘛?如果说C- NCAP一点真实、公正性都没有,估计那些排名靠后的汽车  

厂家也不会饶了它吧。  

日本车不安全是为了节约成本偷工减料?  

“钢板论”?很外行
  

说日本车不安全的人有个论调是日本车为了节约成本,偷工减料严重,日本车钢板薄,不经撞,所以非常不安全。而且,日本车省油也是因为车轻的缘故。  

认为钢板厚就很安全,这其实是一种不了解汽车构造下的凭空臆想。事实上,现在几乎所有汽车厂商在宣传自己产品安全性时都不会说钢板厚薄,而是在强调结构和碰撞吸能技术,因为结构以及受力过后力的分布状态才是安全的关键。我们在看到汽车介绍时,最先出现的是什么?是钢梁组成的车架。打个比方,车架是骨骼系统,而我们说的钢板则是皮肤。在发生碰撞时,钢板厚薄差0.1毫米对安全几乎不起任何作用。因为安全源自科技,结构保障安全。  

事实上,要把车造重很容易,造轻才难。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的汽车普遍采用碰撞吸能的设计,碰撞立即发生变形但驾驶舱完好。而且各大厂商开发的铝合金钢铁发动机,尽量把钢板减薄,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把车造得更轻,以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更重要的是车轻也使刹车时惯性减小,从而缩短制动距离,确保车辆安全。以奔驰为代表的德国车的钢板在过去的20年中一直在减少厚度,甚至玻璃也薄了。他们在追随日本车,只是时间要比日本车晚一个车型周期。现在,产品工程师们都在煞费苦心地为新一代车型“减肥”。马自达欧洲区CEO詹姆斯·缪尔(James Muir)就曾骄傲宣布,由于工程人员“煞费苦心地努力减轻每一个零配件的重量”,使改版马自达2 比前一代轻了60 磅。设计师们采用高拉伸钢材来重新设计该车的上部构造,他们甚至挖空了内后视镜,所有这一切只是为了尽可能减轻重量。  

现在镀锌钢板的价格大约是5千多一顿,省成本显然不是把钢板做薄来实现的。相反,把车造得更轻却需要更多的成本。凯迪拉克公司总经理吉姆·泰勒(Jim Taylor)说,通用汽车的开发团队在汽车减重上颇有声誉,技术使得他们能负担较昂贵的轻型材料。现代汽车欧洲区工程设计负责人赫尔穆特·维克斯内尔(Helmut Weixner)也曾经说,一个主流品牌必须有节制地使用轻型材料,因为轻型材料成本更高。“我们不希望整辆车都采用聚碳酸酯,那样成本太高了,因此现代汽车希望在许多重要的小细节上下功夫,来获得期望的效果。”现在有很多人经常说日本车的保险杠用的是塑料,是偷工减料,他们其实不知道,塑料保险杠的成本甚至比铁的更高。  

日本车省油,靠的是精细设计和科技力量。日本企业一直都有重视产品节能的传统,而且善于将产品做得更轻巧。日本的空调冰箱等家电普遍都很节能,难道也是因为重量轻吗?  

或许有人担心,车轻了会不会在高速时发飘。汽车科技发展到今天,车身重量早已不是炫耀安全的资本,真正保证高速稳定性的是车辆的造型,是对空气动力学的巧妙运用,比如说尾翼,它的功能绝不是美观,它的作用在于增大空气对车体的下压力,而保证车体更加平稳。高速稳定性不是靠重量,这一点,F1赛车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争论背后是缺失  

对于日本汽车,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争论?或许原因有两点:一是对于汽车,我们了解真的很少,汽车作为一种消费品进入中国人的家庭生活,也就是这十几年的事情,不熟悉的消费者很容易被一些传闻所左右;二是我们缺乏一种科学的专业精神和专业的评价机构,如果我们也有像《消费者报告》这样的高水平、公证性的汽车信息机构,这些争论或许早就没有市场了。  

前几年雅阁“婚礼门”事件曾被舆论热炒,直到现在还被“日本车不安全”的评论者拿来议论。其实,此事调查是专业机构的事情,而且最终专业机构的调查结果也认为雅阁车断为两截并不是质量的原因。而且,在车祸中断为两截的事实在太多,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在网上搜搜看,奥迪断过、别克君越断过、捷达断过......甚至可以说,只要你英文足够好,上外网只要搜索,全世界断成两截的车祸照片,你几乎可以在任何大品牌中找到。只是我们只愿意选择性地接受罢了。  

而在稍早前,关于丰田凯美瑞召回25万辆刹车隐患车辆的新闻又被热炒。其实这一事件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作为一种仍在不断升级换代改进的产品,汽车的缺陷同样都或多或少存在。2004年,奔驰曾因刹车系统问题,召回了68万辆车;2002年,宝马因类似刹车系统问题召回了5.6万辆车;今年一月,大众也曾因刹车系统问题召回了24万辆车......召回不是好事,确实是产品质量出了问题,但同时,我们应该以一种正确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来看待这些事件,更不能人云亦云跟着热炒上升到“日本车就是不安全”的所谓高度。  

作为一种消费品,日本车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这是我们所有评价的基准。我们应该尊重那些包括日本车企在内为全世界消费者提供高水平产品的企业,是他们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因此而受益的,也包括中国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