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健康

主要涉及食疗营养,菜肴烹制,饮品调制,果蔬种植,养花陶情,两性健康,中医及运动养生等。
正文

如何注意饮食避免糖尿病?

(2009-01-14 19:10:32) 下一个

我国目前有5000多万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发病人群年轻化趋势明显,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已占全部糖尿病人数的5%,并且近年每年增加近10%。美国10年以来,糖尿病患者增加一倍,其中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6-11岁,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4%到现在的17% 。

医生提醒,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患儿每天需要打针2~3次,有的甚至需要4次。糖尿病患儿和家长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不少患儿家长坚持不了,擅自停药,导致孩子产生并发症而毙命。如血糖控制得好,患儿是可以正常生长发育的。饮食要控制动物来源的食物(如红肉和cheese等),增加植物的摄取量。

临床上11岁至14岁是儿童糖尿病的高发年龄段,儿童糖尿病主要是饮食惹的祸。家长为了给孩子多吃点,各种肉类补点,吃油炸食品,容易导致肥胖,而这恰好是诱发糖尿病最突出的一点。肥胖会导致体内的血糖浓度增高,脂肪代谢加强,身体需要消耗更多的胰岛素,对胰岛素的需要增加,久而久之胰岛细胞功能发生紊乱,诱发糖尿病。儿童发生肥胖的年龄越小,越容易增加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

动物摄入增加糖尿病风险

早在八十年代,David Snowdon跟踪分析27529人二十年的饮食和患病的联系时,发现肉类食用会明显增加男性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2007年研究中国女人饮食习惯和死亡率的联系是发现吃肉相对多的女人糖尿病患病率会上升。美国研究42504位没有糖尿病的男性,十二年后共有1321位患二型糖尿病,其中经常食用加工肉食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美国科学家研究两种饮食习惯,西方式的(高摄入红肉、加工过的肉类等)和东方式的(高摄入蔬菜、水果和谷物等)。十二年跟踪研究466508位男性,发现1321位患二型糖尿病。西方式的饮食患糖尿病的几率显著增高。西方世界有很多公式来计算二型糖尿病患病几率,比较准确的是德国尿病患病几率数值。而在这个公式里要考虑每天红肉的摄入量。

对69554位女性更详细的研究发现,增加红肉、加工肉、bacon (熏肉)、热狗的食用量会大大地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食用一周各种肉类会比不食用肉类的人患糖尿病几率增加29%,食用加工过肉类的人会增加患糖尿病几率38%,17年来长期食用各种肉类的人会增加患糖尿病几率74%。相反,如果植物摄入量和糖尿病患病几率成反比。

改变饮食,增加植物摄入量会预防糖尿病的出现和改善糖尿病症状

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发现已经对葡萄糖不敏感的人群(处于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之间的人群),改变饮食最大的一组受益最大,四年后,比未改变饮食的一组糖尿病患率下降一倍多。2001年Meyer等科学家对55到69岁35988位没有糖尿病的妇女跟踪调查11年。最后由1890位患糖尿病。分析她们的饮食,并考虑体重等等各种因素后,发现如果脂肪是从植物中摄取的人得糖尿病的比率比从动物中摄取脂肪的人下降22%。同样对葡萄糖不敏感的人群,另一个研究发现改善饮食,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量等的一组比未改变的一组患糖尿病几率下降58%。

一个研究报告称,在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方面,绝对素食者饮食比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饮食更有益。大约2/3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脏疾病或者是中风,因此预防心血管的发病是重中之重。这个研究由美国医师委员会资助,该委员会倡议绝对素食者饮食。99位2-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摄入低脂肪,低甘油三酯的绝对素食,另外一组摄入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饮食。研究持续了22周。这些参与者是通过在华盛顿地区报纸上的广告应征参与研究的,有男性也有女性。参与者需要在研究开始时以及过程中报告自己的饮食情况。研究者根据参与者的报告,按照健康饮食指数进行评分,这个评分过程一共进行了2次,一次是在研究开始时,一次是在研究结束后。第一次评分时两组的得分没有差别。研究结束时研究者公布了健康饮食指数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健康饮食指数由九个部分组成,用来衡量食物,营养素与慢性疾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健康饮食指数越高,则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越低。研究表明,绝对素食者饮食组的健康饮食指数得分比研究开始时明显提高,而另一组没有改善。素食组在健康饮食指数评分表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提高。素食者的饮食包括多摄入蔬菜,水果,坚果,豆类蛋白,谷物纤维,少摄入脂肪。 在经过22周后,两个组的体重都减轻,而且糖化血红蛋白A1也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患者前2-3个月血糖控制良好。不过素食组这两个指标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这个研究表明,如果持续的时间更长,低脂肪的素食饮食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尤其是心血管并发症”,研究者总结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stillthere 回复 悄悄话


好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