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83)
2010 (239)
2011 (277)
2015 (64)
2016 (320)
2017 (153)
《回国聚会4:颐和园荡起双桨》
若敏
人间最美是清秋。9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我们高中同学的聚会,遇到如此完美的早秋,实在是幸运。有很多同学,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子?时间走得飞快,一转眼,从1980年夏天的分别,就走到了2018年的秋天。生命之于你我他,只有最宝贵的一次,从岁月深处,翻开高中的一页,走过四十年,有花开花落的回忆,有叶生叶落的轮回。无论如何,相逢是缘,四十年前的欢颜,依然温暖着今天,我们都在脑海里回放着过去的一幕,期待着重逢的那一天。
从敏妹家里出来,坐上15号地铁线,在六道口下车,就到了聚会酒店的附近。给班长打了电话,不一会,一辆SUV就来到跟前。班长把我接到酒店,就回头去接另外的同学,接送同学,是十分辛苦的差事。感谢班长和组委会的同学们为聚会付出的努力。
我在柜台前办理入住手续,前台因为没有找到我入关的盖章,告知我按照规定,我无法入住。当时一下子懵了,接过护照,一个个仔细查找,终于找到了入关章,松了一口气。进到5楼的房间,里面布置得现代和温馨。因为还有时差,昏昏欲睡,赶快洗去浑身的疲倦,就倒头进入梦乡。感谢同学打电话邀请我去赴宴,只是太累太困,就没有参加同学们的火锅晚宴,也算是一大遗憾。
我的室友薇终于来了,她带着行李直接去了火锅晚宴,直到晚宴结束才登记入住。我已经睡了一觉,兴致勃勃地听她介绍晚宴上的各种趣闻。薇也是海军大院的子弟,父亲是眼科医生,她在我们班读完了高一,就随着父亲搬到苏州,参加了高考和上大学。有趣的是,她的同桌玲有一位大学同学,毕业分到苏州,玲介绍他们认识,有意无意中就促成了一份好姻缘。薇后来随着丈夫又调回武汉。人生中的缘分和遇见都是无巧不成书。
薇是一位阳光快乐的女生,虽然是苏州女子,却有几分豪气。在高中时,大家都埋头读书,准备高考,交流不多,感谢这次四十年后的聚会,让我重新认识了同学们的另一面。与薇做室友,是非常愉快的一件事,她很幽默,一件件往事,描述得形象和生动,让我笑个不停,难怪她看上去很年轻,都说笑一笑,十年少,这也是她能常葆青春的秘诀吧。她还十分细心,回国最让我不习惯的是大部分卫生间是没有卫生纸的,她就递给我一包小纸巾,作为备用。感恩有缘与薇做了室友,让我度过了十分快乐和难忘的两天。
因为时差,我起得早,太阳刚刚升起,周六早上,路上行人不多,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酒店所在的广场,也格外清净。酒店里提供早餐,有我喜欢的各式水果和北京酸奶,还有小巧的肉包子和各式冷热餐点和菜肴。同学们都穿着班服出现。有五种颜色的T-恤衫,红、粉、白、蓝、黑,前面是班长亲自书写的篆刻“欢聚”两字和北京聚会纪念,后面是“高中是一班,念念四十年”(1978-2018)。我想,这个一班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我们的名字就是一班,另外是大家都在同一班。早餐结束,就上了事先预定的大巴。往颐和园开去。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1998 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到颐和园,几乎每次到北京,都会在昆明湖畔漫步,万寿山上登高。每次走的门不同,景致也不同。似乎总有没有环顾的角落,没有走进的风景。
1978年我们步入了高中,全校13个班的前50名学生,汇成了尖子班。40年后的今天,我们相聚在颐和园。人到中年,走过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在时光的小径上,经过风雨,走过冷暖,此刻,却停下脚步,静坐湖边,观姹紫嫣红,看细水流长,仿佛时光倒转。
感谢北京的同学,当年的班长宁和书记江承担起了组织聚会的重任。多次实地考察聚会的路线和项目。当25位已经不再年轻的同学,走进颐和园的南如意门,像学生一样,在昆明湖上荡起了双桨。多少思绪,漫过蒹葭苍苍,多少往事,随碧波荡漾。
从颐和园的南如意门进园的人非常少,不用排队。走进颐和园,左手是皇家御河,右手就是围墙,河边垂柳轻抚着脸庞,有着别样的诗情画意。最漂亮的颐和园绣漪桥映入眼帘,从桥洞看颐和园的昆明湖,如一幅中国江南山水图,在半圆的画框里,梦幻和飘逸。
大家边走边聊,不一会就来到南如意门码头。书记去购买船票,这次要亲身体验一下在昆明湖里荡起双桨的滋味,大家都很兴奋。有两艘脚踏船和4艘双桨划船, 我们六个女生一下子就选择了脚踏船,容易操作,还有顶棚可以躲避太阳。另外一个脚踏船是属于摄影师晓海,他的长枪和短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书记江和骏同学为他掌舵。
我们船上的舵手是汝和荣,后来羚与荣交换。她们一下子就掌握了技巧,像踩自行车一样十分轻巧省力。大家齐心协力,一会儿就闯过了十七孔桥的桥洞,看着沐浴在秋阳下,奋力摇动双桨的勇士们,十分的佩服。
大部分小船都是不断地换舵手,轮流执政,只有一条船,一直由郭同学掌舵,旁边的同学悠闲地观赏着四周的美景,我们船上的美女们见此情景,十分同情辛勤工作的郭同学。当收工上岸后,得知郭同学双手都磨破了皮。可见,荡起双桨也不是一件轻易就可以搞定的事情。
接下来的节目是忆当年。第5套广播体操,是中学时课间必备的功课,我还曾当过领操员,站在操场的台子上做操,下面是黑压压的全校同学。熟悉的旋律响起,冲拳、踢腿、弯腰、跳跃,一招一式,是对过往的记忆和留恋。
女生跳皮筋,是另外一个让人回到过去的活动,书记说班长把橡皮筋一个个套起来,费工费事,非常不容易,因为现在没人跳皮筋了,也买不到当年的皮筋了,只好自己动手。
男生擂拐子,大概是男生在学校最喜欢的课间活动,是力量和技巧的综合活动,他们分成了两队人马,发起了攻击。胜负是次要的,欢乐是主要的。
最后是跳绳,中学时代欢快的一幕,看到同学们蹦蹦跳跳,玩得正欢,我也很开心。但我是不敢尝试的,自从右踝骨骨折手术后,听从医生的劝告,十分小心,避免再受伤。随着跳绳的上下飞舞,我们的欢笑声飞向北京的蓝天。
合影,不同小组,曾经一起上过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还有几位一起走进了同一所大学。生命中的那些美好,无论走多远,依然会在心间辗转。岁月深处,总有一扇晴窗,四季如春,春暖花开,窗里有青春岁月,有这些同学。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大家坐车去了【北平食府】。我们预订了两个包间,一桌女生,聊天叙旧,热闹非凡,落座不久,菜就不急不徐地一道道上来了。
有一道菜叫干炸丸子,丸子的個頭比一般的肉丸要小,口感上酥脆,顆顆精緻,据说下鍋前要摔打上勁近一個小時,經過三次油炸才能上桌,顏色金黄里带点棕红,保證了最佳的脆度,再搭配泡菜、蒜蓉辣醬、椒鹽,十分可口。
蚕豆核桃肉丁,是我喜欢的另外一道菜, 刚刚上市的蚕豆,在美国很难遇到,与新鲜的核桃搭配,加上炒肉丁,爽滑可口,香甜美味。
乾隆白菜是把白菜叶撕成适当的大小,用芝麻酱、老陈醋、蜜蜂搅拌制成调料,与撕好的白菜拌匀而成。有好几位女生喜欢这道素菜。
這家的炸醬麵,面碼講究,麵條勁道,炸醬是五花肉丁和六必居特送醬,据说熬制兩個小時製成,书记特别去调制了一大碗炸酱面,跟大家分享,味道不错。
据说北京人爱喝豆汁,并把喝豆汁当成是一种享受。由此,班长特别预订了几碗豆汁给大家品尝。我一直没有勇气喝豆汁,听到北京的同学说,这次的豆汁已经是最好喝的,便尝试了一口,天呀,那犹如泔水般的气味使人难以下咽,我真不可以想象,有些人竟能上瘾,我们这桌只有一个同学喝下了满满一碗。
豆腐煲和糖饼味道都不错。这里是老北京的家常味道,接地气的北京菜。吃完午餐,就坐上大巴,向慕田峪长城出发。
心中有风景,人生有诗意。我们聚会的任务,是重走青春,细细品味眼里的风景,认真感知着同学的情谊。即使在高中,我们从来都没有如此放下自己,开怀大笑,心中有诗意,岁月常青春。
回望十七孔桥及万寿山。小船在昆明湖上飘荡,微风拂面,岸边垂柳随风摇曳,茫茫人海中的遇见,是多珍贵的缘分。记忆在思绪里蔓延,在辗转,举起相机,留住瞬间,我相信,今生的每一份遇见,都是我们前世的相约。珍惜,等待着重新相聚的那一天。
(感谢摄影师晓海、颖、宁、军提供部分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