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每年的九月,我都会开启中国之行,因为那里有太多的牵挂,2018年的九月也一样。在老家山西太原,我日常的主要事物就是做家务和给父母准备一日三餐,因为他们就是我最大的牵挂。就是在山西太原,我读到一篇很长的文章,是山西作家赵瑜写的《寻早巴金的黛莉》。
巴金于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现当代文坛的巨匠。
而黛莉是谁呢?黛莉姓赵,名梅生,生于1920年。曾居住在太原市坡子街20号。她在太原女子师范读书时,因觉得梅生这个名字土气,就给自己起了一个洋气一点的名字黛莉。1936年和1937年间,黛莉和巴金先生有书信往来,由此产生的巴金给黛莉的七封信对于研究巴金的思想、生活和文学创作都有重要的价值。
巴金先生早年写给山西赵黛莉女士的七封信,落款地址就是山西太原坡子街20号。信的开头是“黛莉女士”,落款是“金”,七封信的写作时间分别是1936年4月20日、5月25日、8月31日、10月1日、11月10日和1947年2月15日、4月6日。1937年8月14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因着文学大师巴金,因着母亲也曾就读于太原女子师范学校,因着故事发生在太原、发生在坡子街这个我听起来很熟悉的地方,我按捺不住一种冲动,想立刻就去坡子街20号看看。
我问弟弟“坡子街在哪里?”他回答“你都不记得了?不远啊。”隔日上午,我收拾停当家务,就去坡子街找寻20号院。
坡子街是南北走向,道路东西两边都是高楼,道路的西边是单号,东边是双号。后来在快到北边尽头的地方我问到了20号。眼前的院子是个小四合院,但大大小小的违章建筑让院子只留下一条过人的通道。这是那个有着三进院的老院落吗?带着些许的疑问,我离开了坡子街。
我回去接着读《寻找巴金的黛莉》这篇很长的文章。
1937年,日军侵犯太原时,黛莉转辗前往西安,临行前把巴金的七封信用油纸包好,放到了坡子街20号的天花板上,这一放就是几十年。九十年代初,太原市开始大规模拆迁建设,包括坡子街20号,这个清晚民初的建筑也在拆迁之列,那个油布包裹得以再现。后来这七封信落在一个赵姓古董商手里,他是文庙街22号立玄宅的主人。
作家赵瑜大约花了两年时间与古董商斡旋,终于在2008年8月拿到了巴金的这七封信。赵瑜在拿到那七封信后,第一步就和古董商去坡子街20号,因为他想着也许能碰到老住户得到一些黛莉的线索。他写到:“太原城中心地段,曾经的坡子街本来就很短很短。如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小街早已荡然无存。来到一座大楼门前停车坪,老赵站立一阵,四处张望半天,然后用力跺跺脚,肯定地说:这里就是坡子街,这里就是20号!我望着一片水泥地,空空落落,怅然若失。”
原来,早在十年前两位姓赵的先生就找过坡子街20号,而那时的坡子街20号就已经不复存在了,那时的空空落落,十年后的今天是高楼大厦。那保存过装信的油纸包的房梁早不知去了哪里。而痴痴的我急急地竟然不等读完文章就去了坡子街。所以今天的坡子街20号不是原来的坡子街20号,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我走进现在的坡子街20号时我没有期盼的震撼的感觉。
和同学聚会聊起坡子街,我询问原来的坡子街20号在哪里,同学首先确定早先的坡子街20号在路西。我再说是一个几进的老院子,同学就说一个白姓同学住的院子就很深。
人说历史作弄人,因为记录历史的人也只是根据一些记载来编写历史,实际上很多事情的发生人们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但是作家赵瑜从七封发黄的信里挖掘出了发生在年轻的巴金身上的一些故事,也给古城太原增加了文化的韵味。而且功夫不负有心人,赵瑜花了大约两年时间,最终找到了现居住在西安的赵黛莉女士。巴金七十年前写给赵黛莉女士的信落在赵氏古董商手里,又最后是在赵氏作家这里画出圆满的句号。
人说记忆作弄人,因为我们认为记着的东西很多时候会被证明和事实有出入,有些不被记着的东西又是实实在在地在生命里出现过。那段时间当我老在想坡子街20号的时候、当同学给我描述坡子街的时候、当坡子街渐渐从一个只是听起来耳熟的街道的名字到一个完整的立体画面的时候,我意识到坡子街在我生命里起到过里程碑式的作用,因为坡子街幼儿园是我受到最初文化启蒙的地方。
坡子街幼儿园在路东,两扇门很大,关闭起来严丝合缝;台阶很高,远远高出路面。院子是长方形的四合院,房屋是深色的砖砌成,房檐上有瓦当,屋脊上有神兽。院子里有转椅。我在教室里用橡皮泥做手工在院子里玩转椅。从幼儿园毕业后上小学,同学中就有住在坡子街路西的梁同学白同学段同学史同学和住在坡子街路东的李同学朱同学赵同学。坡子街幼儿园的对面应该就是坡子街20号的大概位置,也就是白同学住过的院子。
我再次到坡子街走了个来回,坡子街变宽了,幼儿园不见了,变成高楼了,高楼的对面也是高楼了。我站在那里,去嗅去闻,想要采撷些古老的气息,可是汽车的喇叭声菜场的买卖声邻里的招呼声让古老的气息一声叹息后远去。不过我知道,无论你看见还是看不见,历史就在那里,就在那里闪着光。
谢谢你阅读和评论,赞。
我不发“思古之幽情”,你也应忘了“江湖”,生活朝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