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83)
2010 (239)
2011 (277)
2015 (64)
2016 (320)
2017 (153)
北京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过后,来自各种渠道的有关阅兵和披露抗战内幕的文章充斥微信。上周,一则由“微观大理”发布的配有照片的“大理抗战老兵,不该被遗忘的英雄”瞬间戳中了我的泪点,里面刊登的20位滇西抗战老兵英雄里有我那饱经沧桑,双目失明的亲大伯!
大伯1920年出生,1942年师范学校毕业时,正值日寇铁蹄从缅甸踏入滇西,他没来得及向爹娘禀告便毅然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第19期大理干训团,1943年毕业后入编第11集团军,作为71军28师82团二营机枪连中尉连指导员,参加了松山会战等滇西缅北战役……。抗战胜利后,他卸甲归田,本想就此回乡孝敬父母,做一番事业,不料,很快遇到解放,大伯顶着地主和国民党军官的双重黑帽,成了历届大小运动的斗争对象,经历了种种磨难。文革期间,长期的政治上歧视和生活的窘迫使大伯一家的处境雪上加霜。本来就体弱多病的大伯母因病得不到及时医治撒手人寰。大伯中年丧妻,在农村一人拉扯着四个孩子艰难地活着。在那个极左年代,事态炎凉,大伯和家人受尽旁人的嘲讽和欺负,我的几个堂兄堂姐小学没毕业就回家务农,最小的堂兄由于母亲早逝,从小身体又不好,没人照顾,最终没能上学, 成了一名文盲。记得我上大学时的第一个寒假随父亲回老家探亲,第一次见到已经长大成人,朴实憨厚的小堂兄,他不止一次跟我提到他因为没有文化而自卑,羡慕我小小年纪就上了大学....我当时很吃惊,不理解大伯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呢?等我为人母,充分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是一如既往且毫无条件的,这才明白当年大伯一家的处境有多难。受过教育,深知受教育重要性的大伯面对儿子的失学是何等的无奈。这也成了大伯心中抹不去的伤痛,
有一年冬天,大伯作为黑五类被派去山上修水库。一天,他下山买菜路遇到一群拿着棍棒准备上山到水库工地批斗地,富,反,坏,右的的红卫兵向他问路,大伯料到来者不善,一路小跑回家滞留了一晚,第二天傍晚回到工地才知道跟他同住一个窝棚的一名地主分子被活活打死。大伯虽然逃过一劫, 但从此更加小心奕奕, 生怕哪天又飞来横祸,再也见不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和年幼的孩子们。多年以后大伯跟我提到此事仍心有余悸….几十年来大伯一家就这样一直生活在精神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黄埔同学会云南分会找到他把他纳入校友后,当地统战部门和民政局开始定期发给大伯基本生活费,政治上才开始可以抬头做人..…。
在我的记忆里,大伯家一直是所有亲戚中最困难,最需要接济的。逢年过节,父母常常要给大伯家寄钱, 捎东西。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中期,堂兄堂姐们都各自成了家,父亲把独居的大伯接来与我们住了两年,那个年代他给我们姐弟讲过不少当年在黄埔军校第19期大理干训团受训的事。记得有一次听说弟弟在学校参加歌咏比赛将担任班级的指挥,大伯主动请缨要教弟弟指挥动作,只见他一边唱着当年军校的校歌“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一边比划着,结束时还来一个漂亮的S型收式….他的表演与我们印象中那个谦卑低调,言行小心奕奕,举止“土里土气”的农民大伯形象判若两人,让我们打吃一惊,从此对大伯刮目相看。原来大伯在军校受训时每天吃饭,操练前都要唱《三民主义》,学员们轮流上去指挥。那天,大伯还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了他当年到军校报道时看到“战训团”大门两侧有一副醒目的对联,写着“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走别路”,横批“亲爱精诚”。 从此,这副对联便深藏在他的心中。二十多年前,在尚未开放的滇西农村,大伯不顾堂兄们的反对,坚持给他的先后出生的两个孙女取名“博群”,“博爱”,足见当年在军校受到的有关总理遗训,三民主义等训导对大伯的深远影响,他在孙辈身上也寄托也自己青年时代的追求和理想……
尽管大伯常跟我们提到他在大理“战训团”受训的事,但从未提及他为什么入伍以及从军校毕业后里究竟做了什么。我也没想到他当年是为了抗战加入国民党军队的,而且还参加过滇西抗战中的最惨烈悲壮的决战---松山战役。近两年, 不少民间关爱老兵组织登门慰问并采访过他。我后来从这些采访报道中才得知大伯当年他带了十多名士兵在惠通桥畔负责渡江和运送炸药,为最终通过隧道爆破炸毁松山日军指挥部,取得松山会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在反法胜利70周年的今天,95岁的大伯荣获了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战老兵勋章及地方政府的慰问金,可惜双目失明的大伯已经看不到这金灿灿的奖牌了。 当然,比起他那些忠骨埋松山的八千多国军战友以及在后来的各种运动中冤死的“黑五类”同仁,大伯又是幸运的,他熬过了苦难的岁月, 最终做回了自己…借用弟弟的总结作为本文的结束:“30年革命…再用40年革前30年的命……活着!只有活着,才能体会到这份迟到的尊严。”
祝大伯健康长寿!向所有抗战老兵们致敬
“贪生怕死莫入斯门,升官发财请往他处”,黄埔军校大门两旁联,横批“革命者来”。
再次谢谢大家!
你的长辈是幸运的,有很多更年长参加了抗日的国民党兵没有活到现在。
想起我的舅舅曾经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当时他是正在大学读书的学生。可惜我的舅舅已经过世多年。
祝你的大伯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