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笔会

亚特兰大笔会是由一群居住在亚特兰大的中文写作爱好者组成。笔会提倡中英文写作,互相交流提高。欢迎有兴趣的人士加入。
个人资料
亚特兰大笔会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婉妮:习志淦先生与京剧

(2011-06-28 19:07:12) 下一个


素有“剧坛怪杰”、“ 鄂派京剧著名作家”之称的习志淦先生即将在亚特兰大举行《当代戏曲创作与我的戏剧人生》的专题讲座。借助网络的便利,我就习先生对京剧的贡献做了一些初步了解。

京剧是中国戏曲中的最重要最流行的剧种。但是现代的中国的青年人喜爱京剧的不多,这是京剧要传承发展遇到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很多京剧的传统剧目在技艺上精湛,但是故事情节陈旧,缺乏现代意识,文学品味有待提高。众多的原因,使京剧失去了很多年轻的观众。

怎样才能使京剧舞台不断有新的让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作为编剧,习志淦先生在京剧的创新和发展上做了多方位的大胆尝试。多年来,他编写的京剧剧目引来多方关注,好评如潮,这正是说明了京剧要传承发展,一定要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文化需求及观众的审美情趣,要靠文学品味来吸引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风靡全国的著名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习志淦先生是该剧的编剧之一。这部剧是根据一个单口相声的故事改编而成的。这是一个揭露旧时代官场黑暗和权贵强抢民女的故事。通过独特的视角,把一个因偶然机遇提拔为大理寺正卿的知识分子推进矛盾的漩涡之中。这位其貌不扬的丑相公,凭借正直的人格和超人的机智,维护正义、打击邪恶,使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因开罪了权贵,最终拂袖挂冠而去。剧作深具喜剧风格,把清官判案、强权争势的激烈斗争,寓于幽默调侃之中,极富魅力,因此该剧在众多京剧剧目中闪烁着独特的光彩。全剧在嬉笑怒骂间展示了一个“体歪心正”的好官的心路历程与为官之道。1981年,《徐九经升官记》首次赴京汇报演出,连演34场,场场爆满,观众达四万多人次。当时,北京各大报刊纷纷发表文章60余篇,盛赞《徐九经升官记》,戏剧界一大批著名专家如吴祖光、阿甲、范均宏、马少波等也纷纷发表文章高度赞扬这部剧,认为是“京剧舞台上难得的一台好戏”。1987年6月,该剧赴香港演出,“疯魔了京剧戏迷”,香港29家报刊发表评论文章就有182篇,称《徐九经升官记》是“戏宝”。1995年4月,《徐九经升官记》赴奥地利维也纳连演四场,使中国京剧首次登上了音乐之邦的舞台。至今,这出戏演了30年,将近700场,仍经久不衰,堪称中国京剧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习志淦先生的另一个重要尝试是将金庸那家喻户晓的《射雕英雄传》搬上京剧舞台。十多年前,武侠京剧还是一个空缺,京剧《射雕英雄传》是有史以来京剧与武侠小说首次联姻。该剧以郭靖和黄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用京剧艺术传统的唱、念、做、打表现金庸的武侠主题。金庸原著中所描写的高深莫测的武功借助传统京剧的技艺及现代技术,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当该剧在台湾首演时,著名作家柏杨也到场观看。正是因为选择了青年人喜爱的题材,京剧《射雕英雄传》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兴趣。作为编剧的习志淦先生感慨地说,“京剧要传承,就得有年轻人爱看的东西”。

以后,习先生又将鲁迅小说《阿Q正传》改编成京剧。

习志淦先生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将西方戏剧与中国传统京剧相结合是又一次尝试。根据莎士比亚剧作《暴风雨》改编的京剧,习先生又做了突破性的贡献。这个剧是由习志淦先生和香港著名导演徐克牵手合作的。《暴风雨》是莎士比亚流传在世的最后一部作品,讲述了一位流放孤岛的魔术师复仇的故事,是莎翁剧作中最具浪漫魔幻色彩的传奇剧。习志淦先生在接受编剧邀请后,一个月后便拿出初稿,此后又在四个月的时间内三易其稿。素有“鬼才”之称的徐克,对于此次跨行挑战显得非常兴奋。该剧的首场演出即引起轰动,唱响台湾。

此外,习先生还陆续编写了《药王庙传奇》、《洪荒大裂变》、《膏药章》、《襄阳米颠》等剧目。在戏曲的创作和改编中,习先生注重文学性,突出趣味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广为流传。

任何艺术形式都是要不断发展进步的。京剧也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才能扩展空间,才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习志淦先生正是以现代人的理念和审美品味,来诠释传统故事,赋予京剧以新的生命。因此他的作品能够使今天的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喜闻乐见。他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为京剧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让更多的年轻人意识到,京剧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结成的璀璨果实,京剧当中凝聚着民族文化精神,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据说,习先生的演讲才能也是非常出众,时常是边讲,边演,边唱,十分精彩。我们期待着他在亚特兰大的讲演,也预祝讲演成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婉妮 回复 悄悄话 与红柳相同,我对京剧的了解多是来自于样板戏。相信习先生的讲演会是一个很有益的京剧知识的普及教育。谢谢红柳。
戈壁红柳 回复 悄悄话 婉妮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习先生在京剧传承方面的突出贡献,令人肃然起敬。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京剧,我属于看热闹的那一类。还记得小时候随父亲看京戏,昏昏欲睡之际,每当台上演员漂亮的转身亮相或高亢的长长拖腔时,台下总溅出一片叫好声。后来样板戏天天唱,月月听,久而久之,耳熟能详,便产生了感情,其中选段能脱口而出,津津乐道,至今如此。
京剧的现状既不像当年那样盛况空前,也并非奄奄一息走近尾声;据说中国京剧院的演出在北京依然火爆,场场爆满;一些中学开设了京剧业余爱好班。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京剧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感谢习先生在振兴京剧方面所做的贡献,祝愿国粹-京剧艺术为老百姓带来更多更好绵长醇厚的艺术享受。
婉妮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会长鼓励。

这样短短一篇文章肯定不能概括习先生的全部成就,更精彩的内容还是期待习先生的讲演。
dailin 回复 悄悄话 婉妮写得真好,把习先生全面地介绍给了大家。谢谢。

期待习先生的讲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