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笔会

亚特兰大笔会是由一群居住在亚特兰大的中文写作爱好者组成。笔会提倡中英文写作,互相交流提高。欢迎有兴趣的人士加入。
个人资料
亚特兰大笔会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林黛: 潘毅,还是潘毅

(2011-02-28 09:18:15) 下一个


此文是应清华大学校友总会邀请,为庆祝清华大学
100周年纪念而写。 

初识潘毅是在两年多以前的亚特兰大笔会成立的第一次会议上,在中国城的南北合餐馆。他坐在我的左侧面,中间隔着两位笔友。那时的他有着他那个年龄的人常有的有点稀疏的头发,自然让发际线向后移了一些,操着一口一听就是南方人的口音,神情儒雅,为人低调。当时大家讨论了笔会的理事会等事项。在以后的交往中,对这为在乔治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当系主任的潘毅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 

国内有艺术家来亚特兰大参加月韵乡情中秋月晚会的演出,演出完后受赞助人的邀请到其家里做客,潘毅和我也参加了那次聚会。在宽大的客厅里,我和潘毅聊起了他怎样做他的系主任,因为我知道在美国的大学里做系主任的中国人不是很多。 

 潘毅,你是怎样当系主任的?我问道。与人为善,以德服人。潘毅如是说。 

2000年潘毅到了乔治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工作,2005 担任了系主任。有着东西方文化融汇交织的潘毅基于自己多年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科学研究经验的积累,在学术上敏锐地创新,寻求新的研究生长点,同时中国儒家的传统思想又让他与人为善,在所谓的既得利益方面先人后己。系里总有一些公用的经费,为系里的教职员工提供出差等费用,而潘毅自己从未从这笔经费中提取过任何费用供自己使用,他所有的出差费用全部来自他自己的研究经费。那么系里的公用经费就可以为更多的人乃至学生使用。 

随着乔治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名声的扩大,每年都有很多的人选择在该系攻读博士生研究生,而当在博士生的分配中,潘毅总是让系里别的教授先选择录取,他自己从不去挑生源,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聪明和有才华的,关键是指导老师要因才施教。截至目前为止,经由潘毅指导的博士毕业生已有九名,其中许多从事科研工作,并获得其它大学的教职,其中有俩人已拿到终身教职,在专业领域极具潜力。 

在系里的管理方面,他会先想,然后想好的事情就去准备,准备好了就去做。在会议上高效率地解决问题,不让时间无价值地消耗在不必要的纠葛中。 

潘毅的管理技能和人品,使他在系里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在2008年度无记名评定中,全系16名教授参加,11名给潘毅评定优秀, 4个给了良好。在最后的评定总结会上,学院院长只给了他说了:祝贺你。谢谢你这因该是很不错了呀,你说是不是?潘毅笑着问我。 

 作为系主任,你应该在学术上是很过硬的吧?我问道。我很幸运,我做的是我很擅长的事情。 潘毅如是说。 

潘毅是1978 江苏省理科高考的状元,在清华大学的学习为他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美国读博士和从事教学工作也为他如今的事业做了丰足的储备。担任系主任后,他广博的 知识面和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他做起工作来得心应手,当有同事为某一个研究课题陷入困境走不出来而找潘毅时,只要他把他的课题设想讲清楚,把难点摆出来,即便不是潘毅擅长的领域,潘毅仍然可以很敏锐地指出正确的研究方向,从而完成研究项目。 

目前,潘毅的学术成果被200种教科书、学术专著和科技论文所引用。他杰出的研究工作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卫生署、美国空军科研办公室、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情报科学财团等资助,由他主持或共同主持的科研经费已达二百多万美元。

他在20多个国际会议上做了特邀主题报告,应邀在全世界著名大学做了近百个学术报告,并在几十个重大国际会议上担任大会总主席和程序委员会主席。“我在美国没有那么深的背景,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也没有家族等关系,做到这样,还行吧。”潘毅笑着说。
 
你在学术上很有成就,那你的系里的同事呢?我问道。大家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 潘毅如是说。 

2000年潘毅到达时,系里还不能算是有博士学位培养体系,也没有在美国国内同行中叫得响的研究成果。2005年,潘毅担任了系主任,从那时至今,计算机系已有在读博士生70名,同时有50多名博士生完成了学业。培养高质量的研究人才必定需要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所以系里也在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网络人才,加强系里的师职力量,他为年轻人考虑,尽力去扶植他们,比如推荐年轻人担当专业杂志的主编,会议的主持人,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让同行认识,这样有助于年轻人的成长现在,系里已经有五个教授拿到美国自然科学基金授予的青年杰出基金奖。提高了他们的知名度,同时就提高了系的知名度,也提高了系主任的知名度。美国计算机学会会刊20084月曾登载一篇关于世界各大学信息系统研究产出及影响的研究论文,乔治亚州立大学排名第二,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潘毅说:大家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说这话时,潘毅眼睛里有一丝睿智的目光闪过。 

 美国有这么多的大学,那么多计算机系,你们系里的研究和别的大学相关院系有什么不同呢?我问道。我们重点在生物信息论。潘毅如是说。   

在美国,有许多大学研究生物信息论,哈佛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圣迭亚戈 校的生物系也研究生物信息论,但那里主要是用现有的计算机软件来分析生物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以预测一些可能的结果,就是说重点是在已有技术的应用。而潘毅领导的乔治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则把 重点放在改进计算机的技术,让计算机软件获取新技术从而能更有效更精确地去分析生物数据,所以,重点是在完善相关技术。从这里可以看出,乔治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是生物信息论研究领域的一部分,但同时它又是在为生物信息论研究提供更为优良的研究工具。正因为其特色,才使得其研究成果得以认可。短短几年,系里已近有10个教授在做生物信息方面的研究,负责出版发行生物信息方面的杂志,潘毅是主任编辑;计算机系负责召开了生物信息方面的国际会议年会,有效地扩大了系的知名度;潘毅和出版社联系编辑出版发行生物信息领域的系列丛书,让同行了解生物信息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这些使得乔治亚州立大学一跃进入生物信息研究领域的前几名,这对于一个全部教职员工仅20人的中等系来讲是非常不容易的。2007IEEE生物信息与生物工程国际大会授予潘毅杰出成就奖。潘毅认为此奖不只是对他的学术成就的认可,也是对整个系的奖赏。学术研究要有自己的特色,才可以被人认可。潘毅自豪地说。   

那么你是怎样选择来做生物信息论研究的?按讲,你该知道这一领域竞争是很激烈的呀。我问道。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潘毅如是说。    

作为一个州立大学,培养人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怎样在学术研究领域走出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做出自己的特色也是潘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新成立的系的系主任,他感觉到有责任把自己的团队带向一个新的高度。纵观美国的各大院校,乔治亚州立大学并不是在前列,就计算机科学系来讲,也只是一个新的系。6年前,乔治亚洲立大学生物系的教授PC Tai告诉潘毅美国国家卫生署(NIH)将拿出一笔经费资助一位没有生物学背景的计算机专家从事生物信息论的研究,潘毅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抓住这个机会会让他的事业更上一层楼,风险是这有可能偏离他一贯的研究领域,为了成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他依然申请了这笔经费,并得到资助。在这笔经费之后,潘毅与他人又申请到了一个大基金项目,成立了生物信息计算机中心,然后就一直走到现在。如果没有PC Tai提供的信息,如果没有我一直的寻找,如果我没有勇气,可能这个机会就失去了。潘毅审慎地小结道。   

谈到机遇,你觉着机遇重要吗?这个问题好像有点,可是我还想问。道。人一辈子会有很多机遇,但要小心地选择机遇。潘毅如是说。  

如果我还算是成功的话,潘毅以这样的话语开始回答我的问题,我非常想和年轻人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在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机遇来到一个人身边,但是不是你该要的,是要慎重思考和选择的。1991年当潘毅拿到博士学位后,正值美国工作不好找,他在Ohio University of Dayton找到了一份教职,这个大学以教学为主,在完成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后,他还做自己喜欢的学术研究,1997年成为该校的终身教授,这对于好些人来讲应该是很不错的结局了,可是,2000年,他放弃了这个职位。那一年,两个机遇放在潘毅面前,一个是来自公司的高薪聘请,一个是到乔治亚州立大学做副教授, 潘毅毅然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到乔治亚州立大学做研究。做出这样的选择有两个原因,一来他喜欢科研,因为是他自己擅长的工作,二来是因为一个公司眼前的欣旺并不表明它可以一直欣旺。事实表明潘毅的选择是对的,所以他认为人不可以只顾眼前利益,而要从长远来看。如果我当时选择了去公司,现在未必能这样享受工作与生活。一辈子能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是很幸运的。潘毅开心地说。   

你平日为人挺低调的,在系主任也这样吗?我问道。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长处,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潘毅如是说。 

 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长处,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同事。潘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样的理念让他在学术上能够融和和接纳学术背 景不同的研究人员,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共同完成研究项目。这样的理念也可以让他为没有多少交往的人花掉一个星期的时间去认真阅读其论文,并写出可观的评 论;这样的理念让他担任中南大学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大学的客座教授,及数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并应邀多次为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演讲,分享他的学术成果与人生体验,畅谈机遇和事业成功的关系。这样的 理念让他在有能力时,也积极为华人社区做一些事情。亚特兰大笔会曾邀请唐山大地震的作者张翎以及国内著名的性学专家李银河讲座,他们都是潘毅的朋友, 是由潘毅出面邀请的。这样的理念让他生活地轻松智慧和愉快。潘毅说一个人的成功需要有知识的积累,也要有人品的准备。 

 如果有人可以从我的经历中受到启发,可以让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人在事业上作出正确的选择,我也觉得很值了。

贪婪是真正的贫穷,知足是真正的富有。 

 “人要活出人生的精彩,即便我明天死了,也不遗憾。

 “人要做更好的自己,不要和别人去比,要比就和自己比。 

潘毅的话匣子打开了,我就听着他类似自言自语却充满着人生感悟的话语,大珠小珠落于盘的诗句突然出现在脑子里。,差点忘了,潘毅确实喜欢写诗,他的诗作被收录在诗集和发表在诗刊上. 

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潘毅不正是一个充分体现了其校训的、让清华引以为骄傲的学子吗?让我们恭喜他取得的成绩,谢谢他在这里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5)
评论
dailin 回复 悄悄话 谢谢鲍鸣和知足的评论.
知足. 回复 悄悄话 '知足是真正的富有'
这话我爱听!看来潘毅深有体会,比咱更配叫知足呀。
知足. 回复 悄悄话 林黛的文章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潘毅,祝他兔年事业,家庭双丰收!
鲍鸣 回复 悄悄话 透过林黛的介绍,有更多地了解了潘教授,祝愿他今后事业爱情都得意,写出更多爱的诗篇。
dailin 回复 悄悄话 向在科学的小路上勤奋求索的以前的和现在的科学家们致敬,这里包括潘教授,还有巴扎等等等等: ).

谢戈壁红柳评论.
dailin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若敏.也期待你的好文.
戈壁红柳 回复 悄悄话 在科学的小路上勤奋求索的人们永远令人肃然起敬,博学的潘教授总是那样谦和,温文尔雅,学子风范。
同在科学小路上探索的林黛,信手写来,准确、深入、生动。
若敏思文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林黛好文分享!
dailin 回复 悄悄话 谢谢玉舟.这篇文章写得蛮辛苦的,几易其稿,只为了能写好.本来没有想写成访谈的形式,但是后来发现这种形式要生动些,所以就又成了一篇访谈了:).
玉舟 回复 悄悄话 又见林黛的访谈,同时了解了潘教授的资深学历和品格,谢谢.记得初次读潘教授的诗歌就被热情奔放和真挚的情怀打动,这点应该也是理工科学子不多擅长的吧.
dailin 回复 悄悄话 听说清华大学要在2011年举行建校一百年的校庆,清华大学校友会要写一篇介绍潘毅的文章,我就应承下来写这篇文章,一来是因为毕竟也算是做科研的吧,对研究体系啊基金啊什么的有些了解,二来也对潘毅有些了解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