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笔会

亚特兰大笔会是由一群居住在亚特兰大的中文写作爱好者组成。笔会提倡中英文写作,互相交流提高。欢迎有兴趣的人士加入。
个人资料
亚特兰大笔会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若敏:舞动全球的李存信

(2010-05-23 19:25:16) 下一个


maoslastdancer.jpg

周日,在电影俱乐部看到了电影《毛的最后一个舞者》。

接到邀请以后,我特别去搜索了一下这部电影。网上是这样介绍的:

这是一个关于勇气、毅力和追求的故事。对于芭蕾舞演员李存信来说,他的生命里充满了 “ 不可思议 ” 。一个中国北方农村贫苦人家的 11 岁男孩,因 为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被江青派去的人挑选到北京舞蹈学院学习芭蕾舞。后来又获准来美国学习,并得以成功地 “ 叛逃 ” 出中国。最后,他离开了他所 热爱的芭蕾,成为澳大利亚一名成功的股票经纪人。李存信把他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书名是《毛的最后一个舞者》。这本书在澳大利亚很畅销,已经被第二十一次 印刷。我其实更喜欢中译本的名字《舞动全球》。

61 年出生的中国人李存信,优美的芭蕾舞,油管子上的片段都让我有了去看一看的冲动。原本想和 LC 一切去看,可是他有不少预约,只好寄希望于儿子。没想到儿子看了“油管子”上的介绍,同意陪我去看,有了这个 13 岁,高出我半个头的“护花使者”,心中暗喜,看来“小背心”也是很温暖的。

我和儿子,知足与女儿我们一行四人,按时到达位于 Midtown 的电影俱乐部。一位工作人员在预约表上找到我们的名字,顺利进入影院,找到位置坐下。环顾四周,已经有很多金发碧眼的美国人就座,也有一些东方人的面孔。亚城名人关学君就坐在我后面一排。已经找不到四人相连的座位,我与知足只好分行而坐。儿子马上去买了爆米花和其他零食,刚坐下,电影就开始了。

一个毛笔写的“舞”字,一个羞怯,有些不知所措提着行李的年轻人,在跨入美国的一瞬间,一下子把我们带入了 1979 年。那些久违的场景,那些现在听起来不可思议的话语,在眼前呈现。那一切,对我们这些 60 后是如此熟悉,这在那个年代是真实的存在。

毕竟那是历史,就是我们作为那段历史的过来人,亲身经历过那些事,现在看起来仍觉得荒缪,不可思议。有些人物及语言听起来真的无法让人相信。 儿子不停地问我,这是真的吗?你们真的认为美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吗?我记得老师真的这样教过我们。这是真的。

李存信的毅力和坚韧让我感动。

在 11 岁被挑选的时候,他们把他腿的肌肉都拉伤了,可是李存信没有叫疼,也没有哭,因为他本能地知道这会改变他的生活。

这个没有叫疼的孩子,成了北京舞蹈学院里四十四个孩子中的一个。在那儿,他接受了七年的前苏联式的艰苦的芭蕾舞蹈训练。从班上最差的几个学生之一,从被老师骂“猪脑袋”,到在芭蕾舞陈老师启发下,喜欢上了芭蕾, 为了提高自己的弹跳能力,为了能在舞台上飞起来,在腿上绑着重重的沙袋,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开始跳楼梯。晚上在大家都睡着的时候,他在黑呼呼的教室里点燃一支蜡烛,在黑暗中旋转。最后,在毕业那年,他成为全校最好的学生之一。真正印证了那句“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名言。

我儿子看到他绑着沙袋跳楼梯,在旋转时,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跳起。问我“这是真的吗?”“是真的!”我肯定地说。只有那些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坚韧和毅力。 他们珍惜的是机遇,是不容错过的命运。

1979 年,李存信十八岁作为第一批公派艺术留学生来到了美国。在美国,他知道了芭蕾的不同,知道了艺术的个体和自由的表达。在必须回归的时刻,他选择了留在美国。此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直到惊动了两国高层,在布什的干预下,他最终留在了美国。代价是不能回中国,没有亲人的任何信息。

在留在休斯顿芭蕾舞团的几年里,李存信获得了世界芭蕾舞蹈大赛的一枚铜奖和两枚银奖,并成为《纽约时报》的世界十大优秀芭蕾舞演员之一。 他是舞者的骄傲! 他的选择,应该是芭蕾舞艺术的一个幸事,在 80 年代初,李存信通过个人奋斗达到艺术的巅峰,为自己的人生,为芭蕾舞艺术添上最绚丽的一笔。芭蕾舞艺术,应该是属于全世界的,也是全人类的。 作为顶尖芭蕾舞演员,李存信曾和世界最著名的芭蕾舞团合作,到各国演出。 真正是《舞动全球》。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因为布什一家的帮助,在“叛逃”六年之后,李存信的父母终于可以来美国看他。那是催人泪下的一幕。 影片中他的爸爸妈妈在休斯顿看他跳 “ 春之祭 ” 时候,舞台上的他,旋转,跳跃,挣扎,抗争,故事仿佛在演绎着李存信的人生,在那个年代,那样的一种选择,需要多大的付出!我潸然泪下,我身边的金发碧眼的观众也不停地用纸巾擦拭着眼睛。我想对于亲情的理解,对于人性的理解,不同种族,不同的国家还是有相通的地方。

今天, 李存信也多次回到了中国,还帮舞蹈学院授课和排练。 最后的一幕,他带着妻子玛丽在家乡的黄土地上,翩翩起舞的时候,每个人都由衷地笑了。

这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我那生长在美国的儿子也看得聚精会神,不时地问我一些他不能理解的问题。这部电影不仅让我们看到他为成功付出的艰辛,也让我们见证了中国社会四十年的巨大变化和变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渴望爱情和自由的心灵。面对困苦的坚强以及面对机遇的努力,都打动着观众。

知足的女儿说:就是来看芭蕾舞也值了。我同意这点。因为 男主演曹驰的舞蹈技术和感觉接近甚至超过了 Baryshnikov ,他在舞台上的光彩照人,华美的旋转和跳跃,让他成为当然的王子。里面的每一段舞蹈都是精美绝伦,夺人心魄,回味无穷。

曹驰的父母是李存信在北京舞蹈学院时的老师。曹驰现为英国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首席演员,是李存信推荐他出演了电影 。

“当导演问我认不认识有什么人可以跳舞跳得像我 一样好时 , 我想起的第一个 , 也是唯一一个人就是曹驰。没有多少人能跳得像我一样,更不用说中英文都要流利,还要有和我相似的从舞经历 。 ” 曹驰完美地演绎了这个角色,精美的芭蕾,优美的配乐让所有的人陶醉,曹驰,郭承武,让我们记住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华人舞蹈家李存信。

我想用李存信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观感,我觉得这也是李存信写出这部自传的缘由。李存信曾说:我常常会觉得,生命中有那么多的偶然,也有更多的必然。偶然因素会给我们创造一些机会和条件,就如 同一个人帮我们打开一扇门,但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走到下一条路要如何继续,就要自己去选择去努力。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当时也许不起眼的一个偶然事件,如 果你能珍惜,也许就会带给你的人生非常大的改变。我注意到,今天的年轻人往往不太重视这样的偶然,千万不能轻看这样的小机会。这可能与今天这个时代有关, 现在的机会很多,人们也就比较麻木。我常跟我的三个孩子说,不要轻视偶然的机会。

        1995年,李存信退出了芭蕾舞团,因为芭蕾舞演员的短暂生涯,也因为他的三个孩子。他说,他要给他们足够的经济支持。他利用四年的时间,一边跳芭蕾舞,一边去夜校学习经济。现在他成了澳大利亚最大的股票公司的经理人之一。 看来他又一次抓住了机遇。

在亚城美中教育基金会的慈善晚宴,偶遇来自中芭的魏东生老师,谈起了李存信,才知道李是陈珏老师在舞蹈学校的同班同学,他们家里还有这本书的英文原著。感叹世界真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4)
评论
若敏思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宵枚的评论:
2个小时,编排的很好,除了79年到美国时,李存信还戴着毛的像章,觉得不太真实之外,其他都很真实。非常值得一看。尤其是芭蕾舞部分,绝对物有所值。很优美,动人心魄。那些片段,还常常在我眼前闪现。
若敏思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dailin的评论:
同意!
宵枚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若敏的分享.8月公映后, 会去一看.
dailin 回复 悄悄话 若敏,我知道李存信的事,就是源于多年前在魏东升陈珏家看到的原版英文小说啊。是啊,世界真奇妙。
若敏思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婉妮的评论:
机遇只钟情于有准备的人。如果没有坚韧和毅力成为最好的学生,也没有机会深造。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也不会在主要演员受伤时,让他顶上,从而一举成名。8月公映,应该去看一看。
若敏思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岑岚的评论:
故事编排的不错,听说8月会公映。
婉妮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若敏分享这电影的观后感。看来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有机会会去看。成功者除了机遇,可能还要有自身性格上的一些原因吧。
岑岚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若敏分享你的看电影心得。那天我因为有事没有去成,很遗憾。读了你的文章,至少得到很多补偿了。
若敏思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鲍鸣的评论:
照片上的是曹驰,也就是扮演李存信的演员。他的舞跳得非常好。我也觉得他很幸运,而且,抓住了机遇。
若敏思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玉舟的评论:
主人公的坚韧和毅力令人钦佩。
若敏思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土豆沙拉的评论:
真抱歉,我没有贴完。幸亏你提醒。
鲍鸣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若敏的介绍,让我知道有这么一位杰出的华人。照片上的就是他吗?大帅哥耶!

从文章的介绍,我倒觉得他是个天大的幸运儿,10来岁就被江青选上,在那个年代,不知羡煞多少人。后来江青倒霉了,他没有,还能出国,又不知羡煞多少人!那时中国也已经改朝代了,他要不回来,没有人会把他怎么样,所以也谈不上叛逃吧。
玉舟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若敏的分享.值得一看的电影.那一带的特殊性政治背景摧毁了很多人,也造就了很多人,这是值得深思的.
土豆沙拉 回复 悄悄话 很遗憾没有去看这场电影,但他的故事我听过了,感人至深。

谢若敏分享点滴。

也许我抢沙发太快了,好像没有完,等着听李存信曾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