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83)
2010 (239)
2011 (277)
2015 (64)
2016 (320)
2017 (153)
<东方之声响亚城>
----献给亚城<东方之声合唱团>
(女) 亚城郊外的石头山呵, 今天怎么这样神舞兴欢,
(男) 缓缓而流的恰河呵, 什么事使你如此笑容满面,
(女) 曲折延伸的BUFORD大道, 你怎么换上了节日的盛装,
(男) 挂灯笼披彩带的中国城呵, 告诉我,
(合) 今天为什么掀起喜庆的狂澜.
(女) “新春福虎送吉祥!”
炎黄子孙, 普天之下, 怎能不大庆特庆!
(男) “金虎迎门富满堂!”
辞旧迎新, 听那划破亚城长空的欢乐合唱.
(合) 听呵,
东方合唱迎新曲, 像雪花在起舞, 似春风在飘荡.
欢乐之声响亚城, 是老人在问候, 是孩子在欢唱.
(女) 啊, 什么人驾起长虹直通那金色的云端,
(男) 什么人用缤纷的彩带接来了祥云一盏.
(合) 看呵!
(女) 彩虹上那不是我们的祖国同胞,
翘着拇指把我们夸赞,
(男) 祥云里, 那不是远方的亲人,朋友,
点头笑着向我们问好拜年.
(合) 呵, 明天, 2010年的明天呵,
让我们用生命的激情弹响诗歌的琴弦.
(女) 朝思暮想的祖国----就是我心中的琴盘,
(男)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就是我激情的泉源.
(女) 精美的贺卡, 捎来遥远的祝福
(男) 温暖的春风, 绽开新年的笑颜
(女) 纤细的琴弦, 奏响东方的美乐
(男) 优美的合唱, 叩开新年的门环
(女) 鲜红的对联, 写满美好的期盼
(男) 融化的雪花, 流出春水的前沿.
(女) 早醒的小鸟, 唱响第一首春歌
(男) 稚嫩的种子, 萌发第一片嫩绿的春天
(女) 真挚的情谊, 快帮我把诗句锻打,
(男) 朴实的话语, 快帮我把稿笺裁剪.
(女) 我们的生活, 从没像今天这样牵人诗怀,
(男) 我们的明天, 从没象今天这样照人心坎.
(合) 来过年吧, 朋友!
(女) 唱起来吧, 让那东方的欢歌,
溢满这室内屋檐
(男) 唱起来吧, 让那雄壮的合唱,
响彻于亚城之巓.
(女) 你们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
那晶莹的雪花,
捎来了多少家乡对你们的思念
(男) 你们为了求学, 增识. 不远万里,
来到这大洋彼岸,
命运的机缘, 让你们定居亚城,
陌生了家乡的语言.
(合) 共同的爱好, 使你们走到一起,
欢聚在这东方之声合唱团.
(女) 悠扬的歌声里,
流露着的是你们久别的乡恋
(男) 动听的旋律中,
飘扬的是你们对祖国永恒的思念.
(合) 来过年吧, 朋友!
(女) 那热腾腾的佳肴, 象征着溢满团圆的年饭
(男) 那精美的粘糕, 寄寓着年年更高的愿望
(女) 尝一尝三鲜馅的饺子, 盛满团聚合欢
(男) 喝一杯浓烈的老白干, 就是醉倒也把乡愁呈献
(合) 唱起来呵, 朋友!,
(女) 东方合唱谱新曲, 奔腾的豪情,激情的呐喊
(男) 欢乐之声飘亚城,欢乐的主旋, 憨厚的笑脸
(合) 火红的太阳啊, 普照着沸腾的2010新年.
2010年2 月21日
谢谢这位朋友的评论. 也谢谢会长和笑主持的夸奖. 这位朋友说的对, 是"应景应时"而写, 自然会有许多"应景"的文字.
"多少有点惊呀这是杂翁先生的手笔。"-为什么呢? 我一生中各类文体都写过啊? 就在这博客里, 我也贴过古典诗词, 散文, 政论文, 科普文, 游记等啊. 朗诵诗曾经也是我最爱写的文体.不过, 真诚的谢谢你喜欢我的文章和诗词.以后争取多提高吧.
老秃啊, 砸的好啊. 哈哈. 当年的"红色朗诵"是当时的主旋律啊. 不过也不能说所有的朗诵都是"红色"的了呀! 你藏了好多天, 欢迎归来啊. 老双找人唱"牵手", 我看你们两位"手牵手"合唱"牵手"一定极妙. 嘿嘿.
-一个喜欢你文章和诗词的读者。
提高一点说, 诗朗诵作为一种表演艺术, 是中国文化独有的. 这是中国文字独有的韵律美的结果. 大家知道, 英文诗我也写过一些,虽也讲压韵, 但多很勉强. 用韵很难, 因为英文词中在某个韵脚的词有时非常有限. 也就是说, 写一首英文长诗, 若不变韵, 有不想重复, 几乎不可能. 也就是说, "诗朗诵作为中国文化独有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 我们能为它的传承继续作一点点贡献, 也是我们笔会作的好时呀.
难道不是吗? 嘿嘿.
这诗章写得大气蓬勃,激情洋溢,真的非常鼓舞人心啊。
赞美杂翁,也很想听西虹和小鹤的原版朗诵哦。
豪情壮志,已剩不多拉. 现在是“老翁伏枥,志在钓鱼”了.多谢谢了.
因为要在中文学校上课,接着送儿子去排练小提琴合奏。错过了盛会。
谢谢杂翁让我们分享到激情奔放的诗。如杂翁所说,火红的太阳,普照着沸腾的2010新年!
杂翁啊,没想到今天居然坐了沙发,而且感觉是大会堂的沙发(怎么觉得你的诗好像是为大会堂这种舞台写的)呵呵。
你不知道,读完你的诗以后, 好像坐在人民大会堂场子里,耳边还廻响着类似革命史诗“东方红”的宏伟诗篇,心中早已被尘封的红色时代的印象又被你的旧体新篇翻开。你又让我们共鸣了一回啊。
好诗,至少这种大气、宽广,革命史诗般的豪情壮志,让人感到杂翁与生俱来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怀。致敬啦!